- +1
調研手記|外來人員超戶籍人口4倍,如何破解“城中村”問題?
【編者按】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看家本領。以扎實的調查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對人民負責、站穩人民立場的應有之義。
上海閔行許浦村作為自然村莊,村內小道多,人員進出頻繁,身份魚龍混雜,有的房屋整棟出租,最多居住可高達50人,租客之間互不熟悉,偷盜案件屢見不鮮,私拉電線、飛線充電現象屢禁不止,消防隱患大大增加。宅前屋后雜物亂堆、垃圾亂扔、車輛亂停,村容村貌亟須改進。
這些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如何破解?本期關注上海閔行區許浦村黨總支書記陳峰的調研手記。
人防+技防,雙管齊下探索“城中村”治理有效路徑
許浦村黨總支書記 陳峰
閔行區華漕鎮許浦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村宅宅基地戶數215戶,戶籍人口2156人,來滬人口8125人,人口倒掛比例約1:4,是典型的來滬人員聚居的“城中村”。

華漕鎮自2023年3月全面推廣“代理經租+戶管家”模式以來,改善了許多城中村基層治理的亂象隱患。然而,單純依靠每家一戶的管家隊伍,無法做到24小時全天候的監督管理,稍不留神,院內不文明現象就如“打地鼠”般此消彼長。如何在原有的“戶管家”模式上優化升級,盡力消除城中村臟亂差的現象,成為我本次調研的重中之重。

許浦村作為自然村莊,村內小道多,人員進出頻繁,身份魚龍混雜,有的房屋整棟出租,最多居住可高達50人,租客之間互不熟悉,偷盜案件屢見不鮮。房屋大多僅有一個進出口大門,四周弄堂只留一人通行間距,私拉電線、飛線充電現象屢禁不止,消防隱患大大增加。宅前屋后雜物亂堆、垃圾亂扔、車輛亂停,村容村貌亟須改進。這些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單靠一支管家隊伍實在是能力有限,要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唯有沉到一線,融入群眾,凝聚各方合力。
于是,作為許浦村的黨總支書記,我決心開展調研走訪,完善基層治理模式,爭做“戶管家”模式的創新先行者。
首先,是利用休息時間帶著班子成員調研走訪了村內215棟宅基地房屋,對每棟房屋的人員身份信息、日常居住情況、周邊環境狀況、存在問題隱患等逐一進行排摸并登記造冊。
其次,召集全體村干部以及黨員群眾開展座談會,通報在調研中發現的各類問題,探索討論在原“戶管家”的基礎上,如何針對房東、管家、租客、第三方保障人員四類不同群體的實際需要,通過科技手段進行數字賦能,探討在“以房管人”的基礎上疊加可實現數字化的其他輔助工具。
再次,我邀請了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技術公司人員等專業力量,全面排摸村內道路、房屋坐落布局,研究分析201個監控攝像頭的“排兵布陣”,搭建“智管家”人口管理系統數據模型,逐步形成“戶管家+”數字化新模式。

有了硬件支持,還需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在聽取各條線以及村老干部、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后,我們進一步優化戶管家的獎懲措施。除了原有的履職補貼和年終等級評定,增設“治理創優獎”,激發房東積極參與村宅治理的內生動力。與此同時,通過推行取消停車優惠、暫緩辦理居住證等懲罰措施,督促房客減少不文明現象。
隨著調研走訪的不斷深入、村民群眾的集思廣益,我們改革創新了許浦村“戶管家+”數字化新模式,抓拍違法違規行為,提供教育、處罰依據;監測河道、消防安全狀況,及時報警處置。同時,我們將智慧黨建、智慧村莊、智慧網格治理等內容一并納入系統,在“以房管人”的基礎上,探索疊加群防群治、矛盾化解、防范宣傳等功能,實現“治人、治房、治村”的有效融合。
想要做好基層治理模式創新,就要以基層組織建設為關鍵、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堅持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健全體系、整合資源、增強能力,提升基層治理科學化、精細化和組織化,以科技賦能、數字賦能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今后我會繼續堅持以黨建促進鄉村振興,以科技促進鄉村發展,繼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勤思考、勇探索、敢嘗試,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都進一步下功夫,久久為功,著眼未來。
(原標題為《調研手記 | 外來人員超戶籍人口4倍…“城中村”問題如何破解?許浦用了這幾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