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幾種姿勢傷了無數人的腰,你可能天天在做
原創 健康衛士九叔



為什么有些人對“女性岔開腿坐”有這么大爭議?主要是受到傳統禮儀的影響。
在古代,人們有一種坐姿叫做"箕踞",就是把雙腿像"八"字一樣分開。但當時并沒有封褲襠,所以這個坐姿容易讓人“城門大開”。
無論男女,這種坐法都被認為粗俗不雅、不守禮儀,甚至有些傲慢不敬,因此就有了雙手垂坐這種防走光坐姿。

盡管后來設計出了長襟、長褲用以遮羞和保暖,但許多地方和家庭仍要求女性采用正坐、側坐、跪坐等坐姿,以體現出她們的端莊和謙恭。
而隨著社會發展,雖然禮儀標準發生了改變,但在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一些人還是認為下面這些“淑女坐姿”更為得體和優雅,于是“女性該不該岔腿坐”就存在一定爭議。



但實際上,長期保持合攏腿坐對女性來說很不友好。
有研究顯示,即使坐得端正,也會給脊柱增加40%的負擔。而長期合攏腿坐易導致脊柱產生不自然的曲度,特別是在下背部和骨盆區域,使骨骼和肌肉的緊張,出現疼痛和僵硬感,長此以往還會增加脊柱側彎風險。

因此,女生在避免走光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更加自然、舒適的坐姿,分腿坐就是其中一種。



長時間合攏腿或蹺二郎腿,可能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會使血液回流心臟和大腦受阻,時間長了還可能導致心臟機能衰退、肺功能下降。
發表在北大核心期刊《醫用生物力學》的一篇研究指出,最理想的坐姿是直立岔腿坐姿。

這種坐姿有助于保持脊柱和骨盆在處于中立位,減輕臀腿血管壓力,使血液更容易流動,人坐得也更加輕松。

把腿岔開坐,可讓下肢呈現穩定的三角型結構,分擔上半身壓力,更好地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線,減少腰疼和不良體態帶來的不適,尤其是懷孕女性,更適合分腿坐。


女性私處皮膚敏感脆弱,汗腺豐富且褶皺又多,透氣性差,如果長期合腿坐,不僅容易摩擦私處,還易增加環境濕度,滋生細菌,而適當叉開腿坐則可減少這種情況。


相比怎么坐得好看,怎么坐得健康才是大家需要注意的。特別是以下這些不良坐姿,無論男女,都不建議經常這樣“坐”。

有時候因為場地限制沒法用凳子(某些壽司店),就不得不采用跪坐姿勢。
但有研究表明,跪坐會阻斷腘動脈血流,持續30min以上還可能導致下肢功能障礙。同時,跪坐會使原本發揮緩沖作用的半月板承載身體壓力,易造成擠壓,使膝蓋損傷。

Tips:跪坐時可在身下墊個軟墊,每次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偶爾伸展、活動身體。

對武術、氣功、瑜伽愛好者來說,盤腿坐是練功時必不可少的練習姿勢,這也是許多人平時的慣用姿勢。
可盤腿坐時膝關節內側韌帶受到牽拉,時間一長,會出現膝關節酸疼甚至變形,對有膝關節炎、骨質疏松人群損傷更大。
長期盤腿坐還會壓迫神經導致腿麻,同時使髖骨變形,屁股變大,改變形體。

Tips:建議每次盤腿時間不要超過 15 分鐘,偶爾交替雙腿的上下疊放,循序漸進,腿部出現疼痛或者麻痹的癥狀時,要適時松開雙腿,輔以按摩或者走動。

許多人會不知不覺就把膝蓋抵在桌沿上,或直接把一只腳踩在凳子上,這個姿勢有防止肌肉萎縮、增強安全感的作用。
但其會使壓力都傾斜到一邊,單側承重更多,骶髂關節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會出現酸痛。
同時,膝貼胸的姿態使大腿和腹部之間造成擠壓,骨盆后傾明顯,腰曲變直,脊柱不再是生理彎曲狀態,而此時腰椎后方壓力過大,則會造成腰椎間盤退化,進而壓迫到神經,導致腰背疼痛。


總而言之,坐姿是個人選擇,誰都無法要求別人怎么坐,自己舒服和健康最重要。

參考資料:
[1] 劉曉瓊.不良坐姿產生的原因與應對策略[J].年輕人:D版(幼師園地),2023(3):30-31姜建元,聶聰,劉思揚.久坐傷身,有沒有不傷身的辦法呢[J].康復,2022(9):57-57
[2] 牛升波. 慢性腰痛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研究及不同姿勢腰椎負荷的有限元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2022.DOI:10.26998/d.cnki.gjuyu.2022.000134.
[3] 葉少劍,袁春平,方超,關慶宇,盧小穎,江泓,鄭淑園,張培,成夢凡.間斷性跪坐缺血預適應方法的探索及應用[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7(1):73-78
[4] 張盛強.盤腿坐對身體有害嗎?[J].中醫健康養生,2019,5(8):58-58
[5] 張學元. 坐起時雙腳姿態對股四頭內外側肌收縮比影響的研究[D]. 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7.
[6] 任廷美.婦科炎癥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6):26-2628
[7] 胡亮,董越,程凡容等.健康成人骨盆骨髓擴散加權成像性別、年齡間差異及相關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11):1725-1729.DOI:10.13437/j.cnki.jcr.2016.11.024.
[8] 劉慧群.婦科炎癥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6):104-105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