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臨港“生命藍灣”再添重磅:波士頓科學在華首個生產制造基地落地
作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高地,臨港新片區在國際藥械企業引進方面又落下新的一子。澎湃新聞從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方面消息,10月9日上午,波士頓科學醫療技術產業基地項目簽約儀式舉行。值得關注的是,這是波士頓科學在中國建立的首個生產制造基地。

波士頓科學系全球心血管巨頭,創建于1979年,總部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1997年,波士頓科學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均設有分公司。公司核心業務范圍涵蓋心臟介入、結構性心臟病、心臟節律管理與電生理、內窺鏡介入、外周及腫瘤介入、泌尿與盆底健康、呼吸產品等。
過去的2022年,波士頓科學的全球凈銷售額為126.82億美元,全年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6.42億美元。
就此次宣布在上海設立中國區首個生產制造基地,波士頓科學方面稱,這是波士頓科學在中國踐行全面本土化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波士頓科學將從貿易、生產、研發、投資、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共同為推進中國醫療創新生態發展注入新活力。
波士頓科學方面認為,生物醫藥是上海“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已實現了從“研發、臨床試驗、制造、銷售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波士頓科學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與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目標完美契合。此次波士頓科學自建生產制造基地計劃落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醫藥特色產業園,未來該基地生產的醫療器械將重點供應中國市場,以國產制造助力提高前沿醫療技術的可及性。
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張珺表示,“作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醫療科技市場之一,中國有著無可比擬的增長空間、市場規模和創新生態。布局自有產線、加速本土生產是我們立足上海、全面落實本土化戰略的重要一步。未來,我們也將繼續把握中國機遇,滿足中國醫患多元化的診療需求。”
在此次落地首個生產制造基地之前,波士頓科學在本土化方面也有著其他嘗試。此前,借助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MAH)在上海的試點開展,波士頓科學完成了一款血管內超聲系統的本土生產。據悉,目前該產品已順利實現“進口轉國產再到出口”的“三步走”,其最新更迭款產品的首臺型檢樣機也已在上海下線。另外,波士頓科學去年還通過技術轉移和戰略經銷合作形式,實現了創新產品在本土的生產落地。
另外,據波士頓科學方面透露,波士頓科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鴻明(Michael F. Mahoney)日前訪華時受到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的會見,其重點介紹了波士頓科學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10月9日上午,馬鴻明也出席了波士頓科學生產制造基地落地臨港新片區的簽約儀式。
就臨港新片區而言,近年來正積極構建集研發、生產、測試、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生命藍灣”。據悉,截至目前已有各類高端醫療器械、新藥研發、創新疫苗等160多家優質生物醫藥企業入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