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吳博說丨吳文化傳播推廣進基層(社區)?:八月走進南區社區

博物館&社區
近年來,“博物館+社區”模式成了博物館界的熱點。“博物館+社區”就是建立博物館與社區居民直接聯系,讓博物館走出去,使深藏于博物館的文物和文化知識可以在家門口細細品味,推動博物館公共服務進一步延伸和覆蓋。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吳文化博物館推出了“吳博說”志愿課堂進基層(社區)項目,帶著吳博文物知識和吳地文化歷史走出博物館,走進眾多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以開放視角發揮更大的博物館力量。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8月25日下午,在盛夏的余溫里,吳文化博物館的“吳博說”志愿課堂進基層(社區)項目受邀來到了長橋街道南區社區,為這里的居民們開設一場吳地文化知識的移動課堂。
南區社區下轄27個自然小區,社區共有4859戶居民,常駐人口及暫住人口約1.5萬人。本次“吳博說”講師團進社區,共為社區居民們帶來了兩項內容:一是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吳博國寶再想象”微展覽,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了解吳地珍貴歷史文物;二是“歲華紀麗:非遺里的蘇州四季民俗”公益課程,以四季時令為時間線,幫助蘇州的居民們進一步了解和梳理與老蘇州歲時節令相關的蘇州非遺項目,體會濃郁的蘇州文化特色。


一場吳地文化公益課程
南區社區居民以老年人和青少年居多,針對這些特點,孫老師在講課時結合課程內容不時地向大家提出問題,引導在場的聽眾參與其中,讓大家講講自己所經歷的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有的小朋友能準確說出端午節時穿的“五毒衣”上繡的是哪“五毒”;“臘八節”也吃到爺爺奶奶親手煮的臘八粥...不僅是小朋友們積極互動,大人們也是頻頻點頭,對于自己熟悉的內容,不少聽眾還樂于補充一些細節,課堂現場氣氛活躍。


一次吳博國寶社區巡展
“吳博國寶再想象”社區巡展活動展板前,孫老師又通過一件件吳博國寶級文物的介紹和講述,讓現場的居民們對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上的燦爛文明又了更加直觀的的了解。展板上,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在青年人的再創作和再設計中被生動地展現出來,豐富的照片、詳實的解說讓聽眾們對吳文化的理解又有了新一層的感悟。


課后社區負責人表示,這是一堂帶有鮮明吳地文化的特色課程,居民們對蘇州本地的民俗知識有了系統的了解,在對吳地豐富的歷史文化的理解感悟后,年輕的一代會更加認同、熱愛、進而自覺繼承傳播吳地的悠久歷史文化。
“吳博說”志愿課堂是吳文化博物館全力打造的志愿服務品牌活動,以“保護、傳承和弘揚吳文化”為核心。作為博物館社會教育的一種形式,志愿課堂采用館內授課和館外宣講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館藏豐富歷史文化資源,開設了一系列帶有鮮明吳地文化特色的課程。


現有課程
“吳博說”講師團成員由多名資深的優秀吳博志愿者選拔組成,力求讓身處吳地的居民們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更認同、更熱愛吳地燦爛文化,發掘越來越多的吳地文化守護者、推廣者、傳承者。
我們歡迎更多單位參與到吳文化傳播推廣進基層(社區)——“吳博說”志愿課堂中來,如有意向的基層單位(包括各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等),可咨詢指定電話:0512-65285593。
原標題:《吳博說丨吳文化傳播推廣進基層(社區)?:八月走進南區社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