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不同意!”她用這四個字,為女性爭取來了平等
2009年,美國福薩德中學,發生了一起“校園脫衣搜查案”。
起因是有人舉報13歲的女學生薩萬娜·雷丁,違反規定攜帶布洛芬藥品上學。
學校的老師搜查了女孩的書包,沒有找到藥品,在未征得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又對女孩進行了脫衣搜查,但都沒有搜出任何違禁品。
女孩母親對學校提起訴訟,認為學校的第二次脫衣搜查侵犯了女兒的權利。
案子到了聯邦最高法院,男性大法官卻認為這次脫衣搜查,就像是換泳衣或運動衣一樣。
現場唯一的女性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怒火沖沖地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這個13歲的女孩被要求“抖一抖胸罩,還要拽開內褲抖動”,這可和在更衣室換衣服完全不同。

露絲·巴德·金斯伯格
其他男性大法官依舊沒有理解,甚至提到往內衣里塞東西很正常。
面對記者采訪時,一向以嚴謹著稱的金斯伯格意外地展現出惱怒:“對一個女孩來說,這是非常敏感的年齡,我覺得有些同事不是很理解這點。”
最終,金斯伯格成功地讓另外8位男性大法官理解了這層意思,以壓倒性的優勢裁決女孩母親勝訴。
這是金斯伯格在聯邦最高法院擔任大法官27年中的一起案子。
在27年中,她的其他大法官同事,尤其是男性大法官,時常無法共情女性的經歷與處境。
往往這些時刻,就需要金斯伯格發出反對的聲音,并且耐心地為其他人解釋,為何案子中的女性遭遇了歧視。
“I dissent!”——“我不同意”。
這句話曾無數次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里響起,也一次次在那些充滿偏見的人耳邊響起。

金斯伯格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是出類拔萃的法學家、法官、律師,也是美國女性主義先鋒人物,一步一步改寫了美國司法史,改變了美國女性地位。(美國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是桑德拉·戴·奧康納,阿信也出版了她的傳記《優雅與公正》,)
她于2020年9月18日因病去世,白宮降下半旗致哀,引起全球關注和廣泛報道。其堅韌傳奇的一生使其成為國民偶像和文化符號,廣受尊敬與推崇。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全民偶像金斯伯格傳記
一部美國司法政治與女性主義史
即便她已經離世,依舊是一位深受崇拜的全民偶像。
她的粉絲遍布全世界,年輕人把她的形象印在T恤上、帆布包上、馬克杯上,隨身攜帶,還有人穿上黑色法袍、戴上假領模仿她的樣子。

互聯網上四處流傳著她的金句,人們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她的崇拜:“我?金斯伯格”、“露絲即真理”、“來見過RBG”。
有人說,如果有超級英雄,那一定是金斯伯格的樣子。
“彪悍總比膽小鬼強”
金斯伯格成長的年代,正是美國所謂“女性奧秘”流行期。
在戰后的美國夢中,女人的追求就是嫁給一個能賺錢的男人。學校的法律、醫學等專業,以及在社會中,女性都很難得到支持。
1950年,金斯伯格進入康奈爾大學讀書。大二學年末,18歲的她毅然決然在家人的反對之下選擇了法律專業,在當時,法律界“律師=男性”的看法根深蒂固。
1956年,金斯伯格進入哈佛法學院繼續學習,550個新生中,只有9個女孩,她是其中之一。
甚至院長會挨個問一年級的女生:“你為什么來哈佛大學法學院?為什么占掉一個男生的位子?”
有一次,金斯伯格想要及進入圖書館閱覽室查資料,門口的一位男性對她說:“你不能進來,因為你是個女人。”

面對這些屈辱時刻,金斯伯格并不是逆來順受,而決定開始反擊。
她想要加入《哈佛法律評論》,男同學嘲笑她看起來就像個笨蛋,因為只有全年級前25名才可以加入這份雜志。
第二年,她憑著自己的頭腦,成為了《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打了那些嘲笑她的人的臉。

還有一些男同學叫她“婊子”,她直接回擊:“婊子總比耗子強。”
在班級合照中,身高只有152cm的金斯伯格,站在一群自傲的男性之中,卻顯得那樣堅定的力量。
就這樣,金斯伯格開始在這個男性的地盤大展身手。
畢業后,沒有一家律所愿意要金斯伯格,即便她是哈佛畢業的尖子生。最終在教授的幫助下,她終于獲得了一份法官助理的工作。
在金斯伯格走向律師崗位的時候,美國存在著無數個帶有性別歧視的法條,但當時的法律界似乎沒人覺得有問題。
這些法條包括:
公司有權解雇懷孕婦女;
沒有丈夫擔保,女性不能貸款;
不存在“婚內強奸”概念;
……
金斯伯格意識到了自己奮斗的方向:“推翻這數百條法律,成為我的目標。”
1971年,金斯伯格接手了“弗朗蒂羅案”。
沙龍·弗朗蒂羅是一名在空軍基地醫院工作的康復治療師,同時是一名少尉。但她發現男性戰友在婚后都可以得到更多的住房補貼,但她沒有。于是她提起了訴訟,并且一路告到了最高法院。
金斯伯格克服重重困難以女性的身份出庭辯論,并且在法庭上引經據典、針砭時弊,將其定性為性別歧視案。
她并引用了 19 世紀廢奴主義者和女權主義者薩拉·格里姆克的名言:“我不求女性能夠獲得什么額外的好處,我所要求的僅僅是讓男人把他們的腳從我們的脖子上挪開。”
最終,這場案件成為了美國女權斗爭中的第一場司法勝利。

她經手的案子中,超過300起性別歧視有關,6個打到了最高法院,倒逼法院和公眾重新審視不平等的法律條文,幾乎憑借一己之力開辟女性平權法律議題。
60年代末,金斯伯格讀到了波伏娃的《第二性》,她說:“我突然被這種激情深深吸引。”
金斯伯格選擇擁抱了女權主義,她后來回想起來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之一。”
金斯伯格擁抱女權主義似乎是順理成章的,畢竟她在這條道路還無人知曉的時候就邁出了她的步伐。
成為大法官
1993年,克林頓提名60歲的金斯伯格為第107位大法官,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她在儀式之后的致辭中說:“我希望自己在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期間,能夠有力量和勇氣一以貫之地服務于對正義的追求。”
在二度宣誓后,金斯伯格穿上了大法官的黑色長袍,她還在自己的法袍上,加上了額外的裝飾——一個假領子,有時是溫柔的蕾絲邊,有時是堅硬的珠寶。

對此,她是這樣解釋的:
“你知道,標準法官袍是為男性設計的,領口處預留了露出襯衫和領帶的位置。因為設計者從未想過,有一天女性也會穿上它,世界會發生巨變。所以,桑德拉(首位女性大法官)和我認為,在法官袍上加一些女性化的裝飾也沒什么不合適。”
后來還有著名的“異見之領”,當她戴上這個領子,就意味她今天又要在法院上提出反對意見了。

成為大法官之后,她不僅多次公開表示支持女性的墮胎權,同時多次發表對女性主義的看法,呼吁女性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1996年,一名女高中生起訴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只接受男生,拒絕招收女學員,這規則違背了憲法中的男女平等原則。
軍校的律師利用“保護性歧視”來辯護,軍校宣稱,招收女性會降低男性氣質,破壞教學目標,女學生也無法跟上訓練節奏。
金斯伯格看穿了這套說辭的虛偽:“女性看似是被捧在高臺上細心呵護,但細看之下卻是被關在了偽裝成高臺的牢籠之中。”
經過數輪唇槍舌劍的激烈辯論,金斯伯格憑借清晰的論證和法律引援,贏得了勝訴改變了該校歷史。
在寫判決意見書時,金斯伯格將稿子改了14遍。
2001年,軍校培養出了第一批女畢業生,其中女學生克朗奇在大三時,就在全年級排名第15名,還以高于男生平均分的成績通過了體能測試,并且獲得了見習旅長的頭銜。

金斯伯格與女畢業生們的合影
在“為性別平等而斗爭”這件事情上,金斯伯格擁有的不止是斗爭的勇氣,還有耐心和技巧。
金斯伯格說:“為那些你真正關心的事情而斗爭,但斗爭的方法要使別人愿意加入你。”

她一次又一次在法庭上朗讀自己的異議,爭取那些保守派大法官與她站在一邊。
在她當大法官的第一個10年里,金斯伯格只在6起案子中使用過這個重磅武器。
2006年后,人們更多地看到這位瘦小的大法官從座位上站起來,穿著黑色長袍,戴著她表達異議專用的“烏黑而冷峻”的假領,緊緊攥著文書朗讀意見——2006年-2015年,她13次宣讀反對意見。
人們樂意聽到她的反對意見,當她因為異見而遭受非議時,愛她的人稱呼她為“聲名狼藉的RBG”,這個昵稱背后,是反叛不平等的驕傲與自豪。
戰勝癌癥的意志
金斯伯格的人生,并不是一路高歌猛進的大女主文。
金斯伯格兩次經歷最親近的人患癌去世,一次是母親,一次是相愛至深的丈夫。她本人更是三次患癌,直面死亡。
1991年的夏天,金斯伯格被檢查出結腸癌,一邊經歷著化療的嚴峻考驗,一邊堅持參加聯邦會議的每一場活動。
2009年,金斯伯格再次被診斷胰腺癌,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不到10%。此時丈夫馬蒂也在和癌癥斗爭,另一位女性大法官奧康納已經退休,只剩她一位女性在聯邦法院孤軍奮戰。
在金斯伯格幾乎懷疑自己的時候,她接到了偉大的女中音歌唱家瑪麗蓮霍恩的電話,她說自己得知患癌的時候說,“我會活下去的,不是我希望自己活下去,而是我一定會活下去。”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她將“活下去”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斷按照堅強的意志行事。
在和癌癥抗爭的十年間,她切除了部分胰腺和脾肝,但是這并沒有使她意志消沉,反而聘請了一位特種部隊退役士兵做教練,堅持著一周兩次的運動。

2018年已經85歲的金斯伯格不慎摔斷三根肋骨,在確認肋骨情況的時候又發現了肺癌。
在27年的大法官生涯中,她僅僅因為生病錯過一次案件口頭辯論。
她說:“只要我能夠全力以赴,我將繼續擔任法院法官,我仍然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9次訪談金斯伯格
凝結成600頁的一本傳記
這本書英文原版首版于2018年,未能覆蓋金斯伯格大法官生命的最后兩三年,但仍是迄今最詳盡、權威的金斯伯格傳記。
作者簡·謝倫·德哈特教授,是一位女性主義歷史學家,也一直是美國20世紀的性別、政策和政策問題的研究者。
在這本書中,她以史學家的洞見、通俗流暢的文筆,講述了金斯伯格的人生軌跡和個性特質,同時也呈現了數年來的美國社會變化和司法機制變革。

這本書的寫作歷程長達15年之久。從2000年到2015年,作者與金斯伯格進行了9次訪談,兩人并一直保持著通信。
金斯伯格本人親自講述了她的成長歷程,她的自我認同,以及她裁決過的那些關乎平等的重要案子。
我們得以看到,她出色的頭腦和不同凡響的自律、嚴謹和堅韌是如何形成的。
金斯伯格的傳奇一生帶來的,不僅是,法律和社會觀念上的進步,而更是像她所期待的那樣:“平等就像自由一樣,必須由每一代人去爭取,斗爭永遠不會結束。”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全民偶像金斯伯格傳記
演繹站在美國司法“公平秤”上的女性傳奇
-End-
2022.8.21
原標題:《“我不同意!”她用這四個字,為女性爭取來了平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