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豆瓣8.1分:一個在中年危機中失控的中產家庭

中國式的家庭總是更能延伸出無窮無盡的現(xiàn)實話題,從購房、養(yǎng)老、就醫(yī)、婚變,到代際沖突、婆媳矛盾,無一不是大眾眼里的熱門話題,在家庭劇《熟年》里(熟年一詞,起源于日本,泛指年齡介于40歲至60歲之間的社會群體。),倪家三代人之間的悲歡離合也由此展開。
這部劇在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度并不高,在豆瓣打出的8.1分的成績也并不亮眼,將近兩千條的豆瓣短評中,除了稱贊郝蕾、劉奕君、宋丹丹、張國強這幾位演員的表演讓人感受到了熟年一代的深和沉以外,也有人在劇中看到了生活苦痛的本來面目,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所潛藏著的中年危機,也總是讓人這般傷痕累累。
老二倪偉強突如其來的中年叛逆,將妻子張春梅推入了一場中年困局,能夠捆綁住一段關系的因素——利益、血緣、責任、孝道,在這個家庭里統(tǒng)統(tǒng)失靈。
很累,很痛苦,也很生活。
之所以想聊一聊,是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幾近完美的中產夫妻組合,在中年這場危機中,也難逃一劫。
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中年危機,就像一件沒有織好的毛衣,隨便揪起一個線頭,輕輕一拉,就會全部散開。
01男性的中年叛逆
一個人的前半生過得太過順遂,往往更容易中年叛逆。
男主倪偉強就是,他拿到的幾乎是最完美的人生劇本:是事業(yè)有成的大學教授,有一個能力很強身為出版社副主編的妻子,兒子上了本市最好的大學,母親也由妻子全心照顧。
倪偉強的前半生就是這樣一直在按部就班地沿著人生軌道在走,每個年齡該完成什么事,他都超標完成。
被命運推著走的人,哪有時間去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大概是因為在醫(yī)院檢查出了腦袋里有個不明異物,倪偉強的人生觀開始搖搖欲墜起來,他問自己:”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所以,他開始迫切地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把離婚當做突破口。?

他告訴妻子自己的腦袋出了問題,想換個活法,但在妻子張春梅看來,這只是他離婚的托辭,他不過是想要逃避罷了。
妻子的理解不無道理,但倪偉強也并沒有說謊,這一切跟其他的人和事都沒有關系。
倪偉強這一類人,因為前半生太過順遂,往往到一定階段會生出反骨,變得叛逆:因為他們沒有過過真正意義上屬于自己的人生。
大嫂二琥看待老二倪偉強的離婚,那就是:“錢多呀,生活不成問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東西。追求到最后,就剩空虛了。”
的確,這種痛苦放在日日為生計奔忙的人看來,就是“作精”,不是困難太多,而是生活給予他的苦難太少,這才讓他有這個“閑心”來思考人活著有什么意義這么無聊又終極的哲學命題。
但倪偉強有他自己對”痛苦“的理解。?????表面上看,妻子張春梅每次都能夠將事情處理妥帖,安排母親的生日宴、出現(xiàn)問題后及時安排的心理咨詢、甚至找倪偉強“下屬”聯(lián)手幫助倪偉強,家里所有人也都不約而同地站在妻子這一邊……
但在倪偉強看來,正是這一切在”控制“著他的人生。??????
前半生壓抑了太久、太徹底,所以他才會歇斯底里地沖妻子吼叫,那種叛逆和不在乎,是就算魚死網破也在所不惜的決絕。
其實在電視劇的小說原著里,三妹倪偉珍的角色設定更有意思,她是一個編劇,而不是制片人,也正是因為大哥倪偉民老實巴交不掙錢、小妹倪偉珍向往自由吃了上頓沒下頓,工作穩(wěn)定財力雄厚的二哥倪偉強只能肩負起全部的家庭重任,也進一步引發(fā)了二哥倪偉強中年危機的崩盤。
但很可惜,倪偉強的這場叛逆出逃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不想順著別人的期待過一輩子,但換一種活法的代價不僅僅是金錢。中年人所肩負起的家庭責任,方方面面的問題和牽絆,都由不得他任性和叛逆,生活終究會被拉回到一地雞毛的現(xiàn)實中來。
所以,在經歷了叛逆之后,倪偉強也開始質疑自己:“他反抗的是什么,反抗的意義又是什么?一切打碎了,發(fā)現(xiàn)并沒有新的東西生長出來,還是迷惘,還是彷徨。人生本來就是向死而生,沒有例外。人生似乎沒有意義,誰不是在努力賦予它一點意義?就在這點意義上,見出了每個人人生價值的高低。”
因為知道了人生“注定是一場悲劇的付出”,他才從“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的懷疑中走了出來,找到了“我的人生就這樣了,挺好”的答案。
喘息的機會是中年人的奢侈品,生活終歸還是要順著既定的命運之軌,繼續(xù)前行。
02女性的中年困境
如果說倪偉強的小情緒讓人感到莫名其妙,那么妻子春梅面臨的困境則更為具體——是一個丈夫想與之離婚的妻子、一個發(fā)現(xiàn)大姨媽沒來即將進入更年期的中年女人。
她的那件中年完美高級外衣——一份體面的工作、一個事業(yè)有成的老公、一個學有所成的兒子、一個備受尊敬的家族地位,就在某一瞬間被無情地扯掉。
工作中的升職機會被年輕人所搶被迫離職、老公不顧一切地離婚離家、優(yōu)秀的兒子竟然掛科畢不了業(yè)、阿爾茲海默癥的婆婆一天天地失智、家族兄妹之間的妒忌與盤算,暗流涌動。?
她試圖力挽狂瀾,阻止老公放飛,挽救兒子學業(yè),包攬奉養(yǎng)公婆的重任……生活拋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她只好一個一個地面對,一個一個地解決。但仍舊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這種迎接麻煩、解決麻煩和麻煩共處的節(jié)奏,猶如游泳時的深呼吸,快速地吸入一大口氣,慢慢地、有控制地吐出來。只要在水中游,就不能停,一呼一吸都關乎著性命。

她說:“到了這歲數,二十幾歲那種每天都有的新鮮感,三十幾歲那種付出就有收獲的穩(wěn)定感,全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再成功的人也會覺得自己郁郁不得志......”
外人看起來幾近完美的生活,變得破敗不堪。
這對中年夫妻的感情,就像原著作者伊北描述的那樣: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份愛并沒有因歲月沉淀變得醇厚,反倒?jié)a成一缸子爛醬。
這些年張春梅做了很多,家庭、工作、兒子、婆婆,還有丈夫,都在她的控制之下,其實她也很累,但也習慣了掌控,不讓一切偏離軌道。
“付出就是付出,哪有什么結果”。直到工作被取代,丈夫離婚、老太太離世、兒子也走入歧途偏離了原本的方向,春梅才意識到放手的重要性。
正如倪偉強所說:“誰離開了誰都能活,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03放手才能自由
在《熟年》這部劇里,倪家三兄妹的生活,直接印證了無論社會地位如何、經濟狀況如何,熟年危機這一關,都很難輕而易舉地闖過去。
也許四十不惑,只是人到中年對自我和時間的一種美好愿景罷了。
因為即便半生已過,也不一定就能夠看透事物的本質、就能找到真正的本我,如何在工作、家庭、上一輩、下一代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做出判斷和選擇,如何平衡現(xiàn)實與內心的私欲,才是中年人剛剛開始學習的一門功課。
互聯(lián)網上總是充斥著鼓勵著中年人要不念過往、不懼未來,要歷盡千帆后從容享受人生后半程的雞湯。
但現(xiàn)實總是事與愿違,普通人的生活大抵是頭一天晚上經歷了一地雞毛,第二天一早也能做到若無其事,即便內里天崩地裂,也要在社會和家庭的多重關系中保持堅挺。
這是中年人的包容、責任與承擔,以及寬闊、祛魅和理性。
所以,當我們看到倪偉強和張春梅兩人最終走向復合,也能看破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世俗賦予婚姻的力量,讓人覺得只有處在一段婚姻中才是安全的,才是不被人看笑話的,才是符合世俗的。
這道世俗的枷鎖,任誰都很難掙脫。
也許中年人生真正的一劑良藥,是學會放手吧,放棄對自己的人生和他人命運的掌控,給自己一些空間和自由。
如果你問那些不缺錢的中年人,什么是快樂?我想他多半會回答,和自由相比,人世間其余的快樂都不值一提。??????????
- THE END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