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申城先鋒|培育雙色冰淇淋西瓜等新品,她被稱為“西瓜媽媽”
30年過去了,每當育種堅持不下去,或者科研受到質疑時,顧衛紅常常會想起,小時候長在新疆,想吃一口西瓜幾乎不可能,即便在老家江蘇南通,也只有生病的時候醫生開單子,才能憑票買到一點西瓜。她說,小時候對果蔬的渴求,是她堅持研究培育西瓜的動力和“初心”。
顧衛紅是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品種研究室主任,盡管她當初的第一選擇并不是農業,但她從小愛與果蔬打交道,她和團隊選育出雙色冰淇淋西瓜等12個不同類型和特色的西瓜新品種,被農民親切地稱為“西瓜媽媽”。
僅去年,她主持育成的系列西瓜新品種,新增應用面積57萬畝以上,輻射帶動農民新增凈收入2.5億元以上。

西瓜好吃不好種,找瓜地猶如“打游擊”
研究生畢業那年,顧衛紅分配到上海農科院,研究西瓜。
可是,那個年代,西瓜是偶爾生病才能憑醫生證明購買的“營養品”,要想獲得西瓜育種的科研經費難上加難。
這些“難”,在顧衛紅看來,一是沒有資源,二是沒有條件。
所謂沒有資源,由上海的自然條件決定,上海多雨少光照,并不利于西瓜生長。沒有條件,是那時農業種植基本沒有大棚,純粹是露天作業,瓜果成活率低。
1989年,顧衛紅第一年在青浦租地種西瓜,就吃了大苦頭。人工授粉一朵一朵花操作,但授完粉后,一下雨,幾百個瓜最后才能收到幾個,資源沒法保存。
更要命的是,西瓜雖然好吃,但并不好種。瓜農都知道,一塊地今年要是種了西瓜,必須隔5至8年才能再種西瓜,否則西瓜就很容易得枯萎病,這是一種西瓜剛剛坐果開始膨大,植株就慢慢枯萎死亡的“絕癥”。
對于這種西瓜病害,瓜農傳統的解決辦法就是“打游擊”:每年尋找新地再種西瓜,這在農業種植上被稱為“輪作”。
次年,剛遭受挫折的顧衛紅,又要找新地種瓜了。
顧衛紅找到的新地,在奉賢區的五四農場。當時,交通極不便利,早上一大早出門,到了下午才到基地,到了后住在當地招待所,自己燒飯,一待就是三四個月。
缺經費,人手又不夠。有一天,顧衛紅突然想到,為什么要將資源收集的工作局限在上海?到上海之前,顧衛紅多年生活在新疆,那里的氣候,只要有點肥料和水,收成就不會差。或者老家江蘇,土地成本也要更低,為什么不把試驗田延伸出去呢?
顧衛紅甚至發動父母,起早貪黑種西瓜。一年8月,顧衛紅頭一次在新疆兩畝地里,看到滿地結滿了花。
“那一年我們收獲了大量資源,為后面的研究作了很多鋪墊。”顧衛紅說,新品種的研發,就是從一變成一千、兩千、三千,資源越多越好,但是到兩千、三千以后要再返回來變成一,那才是真正的育種的成功。所以,對于每一個育種者來說,開始是最重要。
收集資源培育雙色冰淇淋西瓜,種子免費送農民
因為種質資源(品種資源)收集的重要,從業前些年,顧衛紅耗費大量心血用于收集資源。
那時候,交通本就不便,種植基地又偏僻。沒有車,找不到農場的事常常發生,顧衛紅往往只能只身前往,有時候,找到農場了,當地下大雪,困在雪里遲遲找不到回去的車,“現在想想還是有點后怕的。”顧衛紅說,壓力最大的時候,她甚至掏不出錢支付科研成本。
那時候,8424西瓜已經成名。不過,在科研者看來,它也并不完美。比如,口感比較粗。
顧衛紅收錄大量資源后,想到用一個口感品質特別好的黃肉品種綜合這一缺點。經過幾年試種,在浙江初步實驗成功。
到了1997年,上海打造第一個現代農業園區——松江現代農業園區,顧衛紅受派前往。這一實驗也跟著過去,科研團隊將這一黃肉西瓜早種一個月,花開出來以后都是雙色,這個黃肉西瓜變成黃紅雙色,而且又細、又嫩、又高。

這就是雙色冰淇淋西瓜的雛形。那時候,市面上西瓜0.3元/斤,這個雙色西瓜,2.0元/斤。
第二年,顧衛紅繁育的種子就發揮作用了。當時西瓜種子大多在一百多元一斤,雙色西瓜種子因為少,賣到了600元一斤。
雙色西瓜一舉成名。最高時市場甚至賣到一兩百元一只。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當時,栽培技術并不成熟,什么時候播種,該用什么肥,怎么留花會有更好表現,沒有知識更沒有系統研究。全面鋪開后,農民種出來的瓜,有黃的有紅的,有的很好吃但糖分跟不上。
當時,學術界有一個專家團隊,每年到各個基地考察,到上海品嘗后,覺得這個瓜品質雖好,但品種的瓤色不穩定。
之后,雙色西瓜一度受到學界否定。好在顧衛紅并沒有放棄,在上海農科院的支持下,進行審定和相關栽培技術的研究,形成了瓤色遺傳原理,這一品種也在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等地保留下來。
當然,雙色西瓜效益雖然高,但畢竟量不大,對于農民來說,穩產更重要。
可惜的是,西瓜生長過程極為“嬌氣”,一旦是在中期果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發病了,就全部死掉,任何商品盈利都沒有了,農民只能絕收。
雙色冰淇淋西瓜之后,顧衛紅將大量精力用在推廣西瓜抗病。
這一品種的推出,此前也收集1500余個種質資源,反復比對實驗,才繁育成功,目前種子免費送給農民。
“農民需要、市場需要。我沒有其他人那么多論文,但我知道農民、市場真正需要什么。”顧衛紅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