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吳綺莉,一切都是因果
01
吳綺莉總是以一副受害者的姿態出現。
當年的驚世駭俗,變成生活的一地雞毛之后,她把所有的偏執與負氣都寫在了臉上。她耗費很多心血,想要修正母親的錯誤,卻仍然沒有教育好女兒。女兒似乎又延續了她的悲劇,時刻提醒著她的失敗。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慘故事嗎?
我懷著巨大的好奇研究了一下吳綺莉,發現她其實一點也不慘,她本可以擁有很好很好的人生。為什么她把人生活成了這樣呢?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錢任性。
吳綺莉是富家女,雖然父母離異,但母親是成功的企業家,為她提供了優渥的物質生活。她早年在加拿大讀書,17歲的時候回港做暑期工,陰差陽錯參加了亞洲小姐的選美,并成為冠軍。

左一為吳綺莉
頂著亞姐的光環出道,吳綺莉很快就成為影視劇女主角,備受圈內人寵愛。
這個時候,如果她好好磨練演技,認真搞事業,說不定能成為巨星。
可是,她當時真的太有錢了。當別的女明星都在為了賺錢苦苦打拼的時候,她的媽媽已經送了她半山豪宅。
什么樣的人才會被激發出事業心呢?要么因為極度缺錢,迫切需要獲得世俗的成功;要么對某一領域有著極致的熱愛,有著巨大的內驅力。
但是這兩樣,吳綺莉都沒有。
所以,一個有錢,漂亮的年輕姑娘,她的生活重點就變成了戀愛和玩樂。
02
戀愛和玩樂其實都沒有太大問題,關鍵是吳綺莉為什么偏偏喜歡成龍呢?
這里面當然有慕強的成分。當時的成龍已經是“大哥”,在業內備受尊崇,有很高的江湖地位。
應該也有刺激的成分。大美人不缺錢,也不缺大把的男人追,普通的戀愛對她們來說,就顯得太過寡淡平庸了。
婚外戀是禁忌,打破禁忌是有快感的,而且成本低廉,不會付出什么努力,就能獲得多巴胺的持續分泌。
但我覺得,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吳綺莉在成龍身上投射了完美父親的形象。
多年前我看武志紅的心理學書,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是,他認為有一種女孩喜歡做第三者,不是為了錢或者愛,也并不希望男人離婚娶自己,而且,如果男人提出離婚,她們會逃跑,會覺得這樣的關系不再有吸引力。
她們的真實心理是什么呢?是因為缺乏父愛,想要在婚外戀男人那里感受“有一個男人既愛媽媽,又愛我”的那種,作為女兒被寵愛的感覺。

吳綺莉在成龍那里,可能就是體驗到了女兒般的寵溺感。
我看成龍的回憶錄,其中有一個細節。成龍每天要等吳綺莉收工一起吃飯,如果吳綺莉沒來,成龍就不允許成家班的兄弟們動筷子。
他對吳綺莉細致入微到什么程度呢?他到她的家里吃飯,發現她的家具有殘缺,會馬上買好新的沙發和柜子送給她。凌晨兩三點等她拍完戲收工,陪她吃夜宵,第二天一早,又會把熱騰騰的早餐送到她手里。
他大20歲,事業有成,呼風喚雨,在外面是嚴厲的大哥。可是卻把她捧在手心里,溫柔細致地寵愛呵護。這不就是完美的父親嗎?
03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吳綺莉一意孤行生下女兒,任憑她和女兒如何威逼或者賣慘,成龍始終對這個女兒保持緘默。
據說吳綺莉靠母親的資助養女兒,有個驚心動魄的細節是,母親為了教訓吳綺莉,把錢扔在地上命令她她撿起來。吳綺莉覺得太沒尊嚴,但是為了女兒高昂的撫養費,她就當著母親的面,跪在大理石地板上,一張一張把錢撿起來。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批判吳綺莉的母親,但是當時的吳綺莉已經30多歲了,為什么她不能工作掙錢,獨自撫養女兒呢?
我也是經歷身邊人的一些事才明白,其實一個人能放棄尊嚴,就說明尊嚴在她的價值排序里,并沒有那么重要。
可能對吳綺莉來說,她習慣了輕輕松松得到錢,所以喪失一點尊嚴,伸手向母親要錢,對她來講是比自己辛苦工作掙錢更輕松的選擇。
世事就是這樣。有些事在外人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對當事人自己來講,是最好的選擇。不用懷疑,人在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是有幾分狡黠的。

04
其實吳綺莉最大的問題,也并不在于執意生下女兒,當個單身媽媽。單身媽媽如果有正向的觀念,有獨立的能力和精神世界,一樣可以活得精彩并教育好孩子。
吳綺莉的問題在于,她從來沒有獨立過,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她總是把生活中任何的不順,都歸結于別人的原因,她從來不懂得自我反思。
吳卓林遠走異國,和一個女網紅結婚之后,吳綺莉每次都在微博上罵那位女網紅,她覺得自己的女兒被蒙蔽,被利用了。她甚至把自己和女兒之間的一切的疏離和互不理解,都歸結于那位女網紅的挑唆。

真的很令人唏噓。
她似乎所有的事,都抓不住重點。
而女兒似乎又和她一樣,從沒想到靠自己的雙手做個獨立的人。在國外領救濟,等施舍,實在沒有錢了,就搬出那個著名的父親,然后在網上求助。
吳綺莉對母親,是一邊依賴一邊否定,她覺得是母親的放任造成了她的悲劇,所以她為了糾正母親的錯誤,全心全意陪伴女兒。
可是沒有真正的愛和智慧,又專制又寵溺的養育,只會制造出同樣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寫到這里,只有一句感嘆,一切都是因果。
吳綺莉的故事里,她的母親當然逃不出這個因,但是我覺得,作為成年人,你的人生過成什么樣,最大的原因還是自己。
所有的命運轉折,抽絲剝繭之后,其實都有著清晰的來路。
不要向外探求,而要向內覺察。
原標題:《吳綺莉,一切都是因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