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盟中央:加快人工智能芯片發展,培育自主商業體系科技企業

據《人民政協報》消息,今年,民盟中央按照優中選優、注重質量的原則,對標中共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精神,經過嚴格篩選、專家把關,形成了大會書面發言5篇、大會提案45件。
這45件大會提案中,就包括《關于加快我國人工智能芯片發展的提案》。
民盟中央首先梳理了當前我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發展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提案介紹,2022年8月,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的簽署,將芯片制造產業鏈的明爭暗斗推向高潮,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都在加速建立自己的芯片產業壁壘。
在國內,芯片人才市場仍存在缺口。提案指出,人工智能整體市場已從2020年疫情影響中恢復,但仍有部分企業在人才招聘中遇到不少阻礙,人才缺乏、成本高是主要的問題。根據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發布的數據,人工智能不同技術方向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其中人工智能芯片崗位人才供需比為0.32,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人才供需比僅為0.2。
民盟中央還提到,從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12月,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已由2020年的2218家增長到2810家,同比增長26.7%,但未形成芯片行業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另外,人工智能領域學術熱度高,但高質量的研究結果相比其他國家存在差距。
圍繞上述問題,民盟中央在提案中給出了4項建議:
1.加大投資力度,加速高端芯片制造落地,平衡芯片產業布局,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奠定基石。我國高端芯片制造技術突破與落地是應對世界“圍剿”的唯一方法。美、日、韓和歐洲已經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芯片制造產業與高端計算產業。我國必須采取必要手段與之抗衡,打破技術封鎖,實現產業獨立。同時也應該實施與之對應的投資方案,支持芯片半導體基礎研究與生產線落地,加速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落地,為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增跨專業交叉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芯片研發是一項綜合學科,需要掌握物理學、材料學、計算機學等相關知識的復合型創新人才。交叉學科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應引導高校主動和國內骨干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新模式,進一步強化芯片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著重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推動生產、教育與科技前沿的密切融合。
3.積極探究有效的商業體系,發揮統一大市場的紅利,實現更高效的內循環。堅持科技和商業兩手抓,積極培育擁有自主商業體系的科技企業,建設更穩定更龐大的循環系統,讓老百姓花錢購買更好的產品,使企業有動力去研發更新更先進的東西,從而搭建正循環的研發體系。
4.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實現自主可控,圍繞芯片產業做好鍛長板、補短板、強企業三方面工作。鍛長板是要在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中鞏固提高芯片設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成為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補短板是要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即在芯片制造產業進行業務補齊,補齊微納米生產線技術。強企業是要分層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強化知識產權全產業鏈保護,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