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沖上云霄的無人機,承載了誰的意志?|科幻與現實的距離⑨
《流浪地球2》的熱映點燃了大眾的科幻熱情,影片中的硬核黑科技令人印象深刻,諸如量子計算機、液冷服務器、3D打印、數字生命體等一系列前沿技術開始出圈,那這些充滿未來感的技術和現實又有多少距離呢?澎湃號·湃客科技欄目聯合至頂頭條推出《科幻與現實的距離》專題,聊聊《流浪地球2》中出現的這些黑科技在當下的成熟度、行業應用情況和發展現狀等。

本文為 澎湃號·湃客 × 至頂頭條 聯合出品
作者 | 張曉迪
編輯 | 王恒婷
你是一名工程師,現在是2044年。
你正在準備登上太空電梯,做日常的檢查維護。忽然,聽到一陣騷動,頭頂的陽光頃刻間被什么東西遮住。
抬起頭,你看到如烏云過境般的無人機在頭頂盤旋,你愣在那里,沒有了太陽的照射,周身一陣涼意……
這大概是《流浪地球2》中最震撼的片段了——聯合政府守衛太空電梯的“掠奪者”武裝無人機操控系統遭反對“流浪地球”計劃的黑客入侵,所有無人機的控制權落在黑客手中,隨即大量無人機對太空電梯基地發起了有集群攻擊,并與趕來的殲-20、蘇-57、F-22、“陣風”等有人戰斗機展開激烈空戰。
影片中“掠奪者”武裝無人機可垂直起降、高速飛行,兼顧對地、對空打擊能力,關鍵是可以像蜜蜂一樣蜂擁而至,黑壓壓地穿過天空,動作統一、相互配合地發動攻擊。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一幕在科幻片中出現的場景已經能在現實中實現,你敢相信嗎?

為戰爭而生
如果不說,你是不是以為無人機是近二十年的產物?
其實無人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17年,發明家皮特·庫柏和埃爾默·A·斯佩里發明了第一臺自動陀螺穩定器,這種裝置能夠使得飛機保持平衡向前飛行,無人飛行器自此誕生。隨后利用這項技術,美國海軍寇蒂斯N-9型教練機成功改造為首架無線電控制的不載人飛行器。
1935年,“蜂后”式無人機的問世標志著無人機時代真正開始。這款無線電遙控全尺寸靶機,是近現代無人機歷史上的開山鼻祖。而后,無人機的使用價值不斷增加,主要被用于各大戰場執行偵察任務。但由于當時無人機動力較小,機載設備偵察精度不足,通訊設備無法完成遠距離通信,導致其無法完成更多任務,用途主要是靶機和自殺式無人機,逐漸被淘汰。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認識到軍用無人機的巨大應用前景,開始競相研發無人機,由此促成了無人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今,無人機可完成情報偵察、中繼通信、電子對抗、防空、制空、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已成為影響作戰進程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來,人們都毫不吝嗇地對無人機的應用展開無限遐想,除了在《流浪地球2》中出現的掠奪者,2019年好萊塢大片《天使陷落》中也有一段類似的“名場面”:國際雇傭兵利用貨車發射了大量攜帶高爆炸藥的自殺式無人機,密密麻麻充斥整個天空,這些無人機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指令分別撲向各自目標,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安保人員在襲擊中無力招架,在接二連三的爆炸中很快全軍覆沒……

電影《天使陷落》中的蜂群無人機編隊飛行
目前無人機在軍事上的應用,已經從單一任務變成綜合任務,性能大幅提高。既可以全天候執行任務,也可以根據具體戰場需求執行各類復雜任務,比如戰場偵察、電子對抗、電子誘導、攻擊等,特別是無人機集群化技術的成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多組大量無人機同時執行一個任務的場景已經是常態了,這些無人機群有個形象的名字——“蜂群”。

飛入中國
無人機蜂群是通過模仿蜜蜂集群行動,相互感知、信息共享、自主協同在復雜戰場完成特定的作戰任務,利用數量上的優勢或功能上的互補,獲得非對稱優勢,進而提高整體作戰效能。
當前國內外無人機“蜂群”主要是對微型和小型固定翼無人機進行研究。以美國“小精靈”(Gremlins)、“郊狼”(LOCUST)以及“山鶉”(Predix)項目技術驗證最為典型。
中國的無人機是否已經能做到《流浪地球2》中無人機蜂群展示的那樣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國電科創造的200架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發射與協同作戰,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無人機集群飛行記錄。
我國的無人機技術起步很早。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就開始了自主研發無人機的進程。21世紀以來,我國已經研發出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軍用無人機,組成了自己的軍用無人機部隊。時至今日,我國的軍用無人機已經形成了一個較完善的作戰體系和一些較成熟的無人機產品系列,例如“翼龍”“翔龍”“彩虹”等無人機。
影片中所呈現的無人機機群作戰則是當代網絡化、分布式、低成本作戰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時也是未來智能化和無人化作戰的發展趨勢之一。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水平的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的無人機將會更多,再加上量子計算等超級計算能力的出現,軍用無人機的作戰模式也將會出現更多可能。

5G聯網,無人機的更多可能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無人機的運用,也已經從最初單純的軍事領域,逐漸向民用領域拓展。
2012年,一款無人機跨時代產品問世,它就是大疆Phantom 1。標志著航拍一體機時代的到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無人機消費級市場開始出現井噴式爆發,并帶動了整個民用市場的勃興。
但是隨著無人機數量的增多、應用范圍的持續擴大,無人機的短板也隨之暴露。無人機飛行距離較短、GPS信號易丟失等,以及墜毀、“黑飛”事件屢有發生,解決無人機發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無人機聯網。
5G網絡的高可靠、超低延遲通信鏈路特性,大大拓寬了無人機的邊界。據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5G網聯無人機中心副總經理/5G網聯無人機副總設計師周劍介紹,5G網聯無人機的應用已經能夠覆蓋千行百業。
目前中國移動的5G基站超過41萬個,占國內一半以上,基本實現全國鄉鎮以上5G連續覆蓋,以及重要園區、熱點區域、發達農村的有效覆蓋,且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為這也為無人機救險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021年7月20日河南突發特大暴雨,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城市到處積水導致了斷電、斷網,地鐵線路中斷,許多人被困無法回家。在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統一指導下,中國移動基于大型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飛行平臺的空天應急通信系統,使用自主研發的中移凌云平臺,實時展現無人機態勢及通信服務數據,為通信完全中斷的鞏義市米河鎮和被大水圍困的中牟縣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提供持續不斷應急通信保障,為防洪搶險指揮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數據保障支撐。
同時,為當地救援人員、醫療人員開啟白名單功能,優先接入移動通信網絡。在此期間,空中基站累計接入用戶5953個,產生流量1.14GB,單次最大接入用戶648個,短信提醒發送有效號碼2704個,持續恢復通信6個小時,在搶險救援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民用無人機已經在應急保障、政府監管、設施巡檢、園區管理、公安警務、農林植保等多場景都擁有了專屬于它的“工作崗位”。
《流浪地球2》中,無人機可以像戰士一樣去戰斗,但在和平年代,無人機不能只是個冰冷的戰斗機器。它更應該服務于人,它是我們的手,救人于危難和水火;也是我們的眼,帶我們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更是我們的保護傘,替我們去完成危險的工作。
【編后記】
“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在19世紀60年代寫下《海底兩萬里》,當初小說里的核動力潛艇、載人火箭、登月等“癡人說夢”般的大膽設想一一成真。100多年后的今天,“科幻”依舊承載著人類對夢想的堅持和未知的追求,隨著科技進步,科幻和現實的距離正在縮小,逐漸成為未來的真實。
歡迎點擊下方進入專題,閱讀更多系列內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