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當年|《東方三俠》:30年后,仍然奇特而奪目
編者按:這里是一個懷舊劇場。
《東方三俠》是一部風格奇特的老港片,上映于30年前的1993年2月12日。由當日已小有名氣的杜琪峯執導,梅艷芳、張曼玉、楊紫瓊三位女演員作為主要角色出演。
如果你是20歲的年輕觀眾,今天第一次翻出這部老電影,可能會形容影片為“詭異”或“混亂”,甚至因為制作暴露出的簡陋,而把它歸于無聊的大爛片行列。但對于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過錄像帶等渠道第一次看到本片的青少年來說,這是一部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作品。今天在豆瓣資料,B站的二創簡介,甚至在網易云音樂本片的主題曲《春之祭》之下,都能看到不少評論是“童年的深刻記憶”,甚至直接就說是“童年陰影”。

《東方三俠》海報
有的影評會把本片歸類為cult film,中文翻譯為“邪典電影”。Cult film是創始于美國電影研究的術語,常被用來評價“一眾風格突出的B級片,混雜了恐怖、喜劇、低劣的美術特效等風格特征,卻獲得了小眾影迷圈的廣泛追捧”。對于中文電影來說,沒有典型意義上的“邪典”。《東方三俠》從制作緣起,也是標準的商業片路線,但是成片效果卻難以歸為單一的商業類型,種種不合理的地方卻又形成了謎之風格,所以也會用cult的稱謂來標記。
比如起用了大明星領銜出演,卻沒有男明星,只靠三位女主角挑大梁,在商業上比較罕見;明明故事中設置有“皇權宦官”這樣的壞人角色,時代背景卻是半科幻的現代都市;明明內核是古代豪俠的武林之風,故事上卻又有不少“超級英雄”的都市漫畫設定。這些矛盾使影片的走向頗為困惑,同樣卻也是這些兼容并蓄,使《東方三俠》成了華語影史“奇幻電影”之中,尤為特別的一部。

港產VCD的封面,不少觀眾小時候是通過VCD和錄像帶看到的本片。現在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什么叫VCD了。
其實在港產電影最熱的年代,很多影片創作伊始并沒有那么復雜,無非就是“趁著觀眾愛看,趕緊再多拍一部掙錢”。對于《東方三俠》來說,即使沒有嚴格的考證,但至少有這么幾件事促成了影片的誕生。
一是在1990年前后,由于《笑傲江湖》和《新龍門客棧》等武俠片的票房走高,古裝武俠成了市場中最受歡迎的類型,也引發了1993年眾多同類型影片的扎堆上市。雖然這個熱潮很快就敗了,還留下了比如王晶導演、李連杰出演的《倚天屠龍記》這樣的滄海遺珠之作,但當日的電影制作人們還預料不到這個結果,所以只要是沾著武俠風,就容易找到投資。
二是在1989年,《蝙蝠俠》剛剛被美國人搬上大銀幕,而1992年續集《蝙蝠俠歸來》的上映也延續了首部在商業上的成功。同時蒂姆·波頓導演也證明了在美術風格上,略帶陰暗的城市造型和略帶夸張的現代英雄扮相,都是觀眾愿意買單的一種商業元素。于是一種可借鑒的奇幻風格也就可以確認下來了。
兩廂結合之下,很容易想到“把武俠搬到現代都市中,會是怎么樣呢”這個概念。把古代大俠改寫成超級英雄,對于編劇來說一點難度也沒有,無非臺詞風格稍微變換一下罷了;對于導演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新奇有趣的創作挑戰,反而比拍普通武俠片更讓人興奮——杜琪峯導演最初就是跟著拍攝83版《射雕英雄傳》起家的,古裝對他來說太容易了,不如搞點新花樣有意思。

從整體美術的都市氛圍來看,本片從兩部《蝙蝠俠》中應該借鑒了不少。
而第三件事,就是本片原本想起用男明星出演,保證票房上的回報。但男演員片酬太貴超過預算,于是干脆改成了相對便宜的三位一線女星。同時也因為總體預算的降低,加上三位演員合同沒到期,又起了還能“干脆再多拍一部續集”的心思。其實本片最終票房只收入了不到200萬港元,本是個失敗的商業決策,但續集還是拍了,又在半年后上映了——叫做《現代豪俠傳》,刻意不叫《東方三俠2》,就是為了擺脫首部失利的陰霾。可惜續集也只收獲了500萬港元的票房,商業上仍不算成功。
這些誤打誤撞的創作過程,讓《東方三俠》跌跌撞撞地出場了。雖然票房沒有收回來,風格上也奇奇怪怪,但成片竟然還頗為熱鬧。“女性”“科幻”“警匪”“武俠”“僵尸”多種商業片因子的混雜,最終造就了一部元素極為多樣的影片。

梅艷芳的面具,可能也受到了美國“青蜂俠”等的啟發,有一些早期漫畫電影的因子。
本片的故事不算太復雜:“城市中發生大量嬰兒失竊的案件,背后是前朝宦官妄圖找出皇族傳人復辟帝制,而三位女俠跟宦官的殺手組織都有些淵源和聯系,她們在調查案件的過程中不打不相識,最后聯手挫敗了大魔頭的陰謀。”這個故事如果去除現代都市的背景,再把女主角全換成男性,那么就是一個“江湖俠士鏟除野心家”的武林傳奇,人物關系和事件背景都還算常見。
但種種“時髦新奇又有趣的玩意”加入,讓《東方三俠》有了一種奇妙的魅力。比如整體高度風格化的都市布景,塑造出近世代的未來和荒廢感,是其他影片中不多見的。同時因為故事設定是架空的,美術也為每個人物塑造了獨有的造型風格,怎么吸引眼球怎么來,也不用管是不是一個時代里能并行出現的。而三位女演員的個人魅力,配上她們極具特征的人物造型,已經不能簡單評價是“性感”或是“雷人”了,只能說是充滿了想象力,也成為了影片中讓人難忘的重要視覺特征。

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片中服裝造型都略顯夸張,但一點掩蓋不了她們各有各的美好。
本片起用三位女演員做主演,商業上算是比較大膽的嘗試。一般而言女演員的票房價值會遜色于男演員,而本片的三位女主角當日雖然身處一線,都可以獨自挑大梁,但是這次合作仍無法認為是“重量級合作”,挺多算一種有趣的組合罷了。其實日后看來,這種三足鼎立的強強聯合,是相當罕見的,也擦出了藝術上不一樣的火花。
擔任第一主演的梅艷芳,一位香港本土深受愛戴的女星,一位在身后20年的時間內,有好幾部影視劇以她作為故事主角的女藝人。百年華人影史之中,這樣的藝人能有幾位?
張曼玉,1992年剛剛憑借《阮玲玉》獲得了柏林銀熊獎,未來還有一座戛納電影節的表演獎在等著她,可謂是迷倒了不少歐洲電影人的“東方面孔”。
而楊紫瓊,雖然在30年前并不被認為演技出色,只是一位“勤懇的女打星”,但憑借著其后多年的努力,今年剛剛得到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演員,奧斯卡也有最佳女演員的提名。
從三位女演員日后的成就來看,這難道還算不上“史上最強的華人女演員合作”?這種組合還需要什么男明星幫著拉票房?今天三個“超級女英雄”的聯手,還不夠女性觀眾拉著男朋友一起進電影院?當然時下的熱點和30年前并不相同。只是不以票房而論,單說“作為演員的個人魅力”,三位女星都有獨當一面的颯爽,她們在影片中嫵媚與矯健合一的身姿造型,以及女性角色之間相互欣賞和珍視的江湖情義,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在“男演員為主的動作影片”中沒有機會被大量展示的片段,怎么稱贊其美好都不為過。
在女性角色為主的影片中,男演員都變成了配角。卻因為這些配角不搶戲,其實也留下了別致的光彩。比如扮演梅艷芳老公的劉松仁,是TVB里演技絕佳的主角,不常在電影中露面,這次出演了一個正義凜然,略帶點迂腐氣、完全沒識破老婆身份的警長角色。
而在續集《現代豪俠傳》中,又給女二號張曼玉也配了一個“男朋友”劉青云,雖然出場不多,最后為救助張曼玉而犧牲了,兩人之間江湖兒女的相互斗嘴和欣賞,也寫得頗為生動和讓人唏噓。

《現代豪俠傳》是金城武的第一部影視劇,片中無論扮相還是氣質都讓人印象深刻。
《現代豪俠傳》里還有第一次在影視劇中出場的年輕演員金城武,出演美少年時有種說不出的青春嫵媚,每一場戲都能讓人看得心神蕩漾,禁不住感嘆“為什么一個男的也能這么美”。種種男性角色的輔助,不以陽剛奪目,卻和影片中女演員整體的中性之美相得益彰。

今天看骷髏特效,甚至簡陋得有些好笑。可能也參考過美國片《終結者》。后來在大陸電視臺播放時,這段常因為過于刺激,被刪減掉了。
也許是所有演員的風格和造型,以及美術總體營造出了《東方三俠》縹緲而神秘的氣質。而在若干高潮場面的處理上,導演杜琪峯又十分大膽,甚至嚇到觀眾也毫不掩飾。比如最后大戰魔頭的戲份中,從火中走出的一具骷髏,類似《新龍門客棧》最后打斗時剔去血肉、無比詭異的森森白骨,都是非常抓人眼球的視覺造型。對于當日觀看影片的“小學生”來說,都算是實打實的童年陰影。其實細想,不僅是因為人骨嚇人,更是影片整體氣氛和環境的描繪,甚至是“烈火之中,美女與白骨”強烈的對比與沖擊感,造成了觀眾的驚訝。這都是極有想象力的橋段。
而在續集《現代豪俠傳》中,故事背景被改成了“在未來受到核污染的都市,所有人為尋找干凈的水源而陷入爭斗”,這種極具末世荒涼感的設定,有一種讓人足以恐懼的現實性元素,而多派的政治逐力和欺詐愚民,想表達的主題之深刻和直指人心,又比前作要嚴肅不少。這些都是在娛樂的基底之上,能讓人驚訝許久的藝術創新。



梅艷芳患病后期還曾與楊紫瓊一起,接受過采訪。她一生顛簸動蕩,也有傳奇,也有勵志,也有憐惜,無愧被稱為“香港的女兒”。
最后還要單提一下本片令人驚訝的片尾主題曲——粵語版是梅艷芳演唱的《莫問一生》,國語版是娃娃演唱的《春之祭》。雖然本片另一首羅大佑的《女人心》,也成了梅艷芳的代表金曲,還獲得了來年香港電影節的最佳電影原創曲目,但更好聽的可能還是這首《莫問一生》。羅大佑的音樂保留了類似舞曲的大氣風格,國粵語又選用了兩位嗓音充滿質感的女歌手演唱,聽起來讓人覺得十分酣暢。即使沒像《滄海一聲笑》《你的樣子》那樣成為流傳甚廣的影視金曲,但也能讓人百聽不厭。特別是梅艷芳所唱的粵語版本,更讓人能理解這位女星獨特的演藝魅力。
《東方三俠》雖然離完美尚遠,但其中種種特異之處,今天仍然能讓人過目不忘。其藝術價值哪怕不循常規,卻是足以跨越時代。作為奇幻影片來說,多少都要有些值得讓人記住的神奇之處,而華語的都市奇幻片除了這一部,能值得讓人提起的幾乎沒有,也算是一種遺憾了。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