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vwv6e"><var id="vwv6e"></var></acronym>
    2.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鐘芳玲:一本形塑美國的“大書”——“匿名酗酒者”發展簡史

      鐘芳玲
      2018-06-20 16:10
      來源:澎湃新聞
      ? 翻書黨 >
      字號

      早年拜訪許多美國的古書展與拍賣會,看到一本不時出現的書時,總是困惑不已。這冊1939年首版、首刷的精裝本書,書衣畫面除了紅黃黑的色塊與線條外,就只有斗大兩個白色的花體英文書名Alcoholics Anonymous,中文直譯為《匿名酗酒者》,由同名團體“匿名酗酒者”協會(英文通常簡稱A.A.,以下延用此縮寫指稱協會)集體創作。這本書名怪異的《匿名酗酒者》,不僅印刷裝訂都極普通,年代也無法和古書展中諸多數百年歷史的古籍相比,但書價卻動輒上萬美元,今年加州古書展有位書商展售一冊首版首刷,訂價高達三萬五千美元。

      《匿名酗酒者》首版(1939-1955),一共刷印了十六次,印制量高達三十萬冊,就收藏的角度,如此大的數量,通常后面刷次的書沒有什么價值,但除了首刷,此版從第二刷到最后第十六刷,都有人搶著要,每冊由數百到數千美元不等,價格取決于品相和是否有名人題贈。根據2017年12月27日eBay的拍賣紀錄顯示,一本1944年出版的第五刷《匿名酗酒者》,含原始書衣,開拍底價為549.95美元,結果有七人競標、出價二十三次,最后成交價為2,025美元。同年11月1日,同一刷次、不含原始書衣的另一冊,以899.99美元售出。

      2011年時代雜志選出1923年(該雜志創辦那年)以來,非小說類最重要的一百本書,201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選出八十八本“形塑美國之書”(Books That Shaped America),這兩個書單都選了《匿名酗酒者》。華文世界的讀者對于此書普遍陌生,到底這是什么樣的一本書?

      戒酒者的圣經《匿名酗酒者》被譽為形塑美國之書,一本1939年的首版首刷至少上萬美元。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要談這本書,得先由一位酗酒的美國男士比爾·威爾遜(Bill Wilson,1895-1971)談起。此君于二十世紀初期在紐約市華爾街任職,從股票市場上賺了不少錢,但他嗜酒的毛病卻斷送了原本擁有的工作、人際關系,最后連房子也不保,幸好妻子洛伊斯(Lois Wilson)不離不棄,最后夫妻倆搬到岳丈家寄居。就如許多老掉牙的酒鬼故事般,比爾在不斷自責悔恨中痛哭流涕、信誓旦旦要戒酒,甚至數度進了醫院勒戒,但清醒沒多久,又浸泡在酒精中。如此反復沉淪,把自己與親友都搞得身心疲憊。

      某日一位他許久未見的同學兼酒友艾比·撒切爾(Ebby Thacher)登門造訪,比爾看到艾比后詫異萬分,先前他聽說艾比酗酒的情況比他還嚴重,甚至傳聞曾被關進戒勒所,但眼前此人卻是神清氣爽、容光煥發。當比爾倒酒給他,準備像往常般暢飲高談時,誰知艾比卻謝絕,說他已經幾個月滴酒不沾,并提及自己有了信仰,加入了“牛津團契”(Oxford Group,后改名為“道德重整運動”),他之所以擺脫酒精,就是因幾位參加團契聚會而戒酒成功的朋友所引導,如今他希望把訊息傳遞給比爾。

      比爾是個未知論者,對“神”這個字眼感到頗反感,但艾比提議,他何不選擇一個自己概念中所認知的“神”,這個說法打動了比爾,更重要的是,他心想如果一個狀況比他還差的酒鬼能戒酒,他也能。根據比爾日后描述,1934年11月他又入住醫院,有天他情緒低潮,無助到極點,于是忍不住狂喊:“如果真有神,就讓祂顯靈吧!”誰知病房中頓時籠罩著一團晶亮白光,他心生一股無以言喻的狂喜,接著看到自己站在一個山頂上,強風襲入他的身軀,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與祥和,一個聲音響起:“你是自由之人。”等到白光與強風消失,病房內一切如常,他感到神在對他說話,但又懷疑自己瘋了或是得了妄想癥。比爾的主治醫生斯爾克渥斯(William Duncan Silkworth)表示他曾聽聞不少類似案例,并要比爾好好把握如此的靈性對話經驗,無論如何,這個狀態都不會比以往更差。

      比爾接受了斯爾克渥斯醫生的建言,以及他提出的理論,亦即酗酒不僅是心理上的問題,也是一種生理上的病,酗酒者的體質對酒精過敏,這種過敏會引發大量的渴求,讓他們上癮著迷,以致日常生活失控,因此這些人無法像一般正常人有所節制、安全飲酒,這類對酒精過敏的人,要想正常生活,必須完全杜絕酒精,一滴都碰不得。比爾出院后,仿如重生,除了自我克制、參加牛津團契的聚會,他還積極向其他酗酒者宣揚戒酒,但成效不彰。

      1975年、2000年出版的兩本比爾·威爾遜傳記,都用他名字的縮寫當書名

      2004年出版的比爾·威爾遜傳記《我的名字叫比爾》,執筆作家蘇珊·奇弗(Susan Cheever)也曾為酗酒所苦

      1935年是一個轉折點。那年春天,比爾到了俄亥俄州的城鎮阿克倫(Akron,Ohio),希望能談成一樁生意,重返職場,可惜未能如愿,沮喪之余,喝酒的欲望又升起,為了怕破戒,他急需和一位酗酒者交談以保清醒。經由輾轉介紹,比爾認識了當地一位酗酒的醫生鮑勃·史密斯(Bob Smith,1879-1950),鮑勃參加牛津團契已兩年,但狀況未改,直到他與比爾相遇,聆聽了比爾陳述自身的經歷與斯爾克渥斯的理論后,大受感召之余,還請比爾到家中住了數月,兩人就近互相鼓舞與監督,共同戒酒,并對外邀其他有酒癮的人加入聚會,分享個人故事。為了尊重隱私,也為了怕個別成員失態或不當宣傳而引發不必要的紛擾,戒酒會的成員一律不用全名,只以名相稱,不使用姓。他們發現協助別人戒酒,有助自己保持清醒,且最佳的方式就是用數饅頭的方式,一天熬過一天,以二十四小時為戒酒的標竿,同類的聚會讓彼此不孤單且能守望相助,增添信心與勇氣對抗共同的問題。

      這個阿克倫的小群體,就是最早的A.A.,創辦人自然是第一號與第二號成員——比爾和鮑勃。據史料記載,鮑勃醫師同年(1935)6月10日在替病人進行手術前飲完一瓶啤酒后,直到1950年去世前,終生滴酒不沾,他生前與阿克倫一家醫院合作,協助了五千名的酗酒者。

      比爾返家后,復制阿克倫的模式,在紐約市推展戒酒會,這也成了他終身的使命。1938年,約有百位酗酒者在阿克倫與紐約市戒酒會的協助下保持清醒,他們正式組成基金會,并先后退出了牛津團契。此外,為了能擴大影響力并使有心戒酒者有所參照依循,比爾綜合聚會成員們的心得與經驗,開始編寫《匿名酗酒者》,于1939年底出版。此書又通稱為“大書”(The Big Book),主要是早期版本為了能提高書價,選用了極厚的紙張,內文的間距也拉大,讓頁數增多,因此書顯得又大又重,雖然開本從第八刷后縮小,但A.A.成員與讀者一般都習慣昵稱此書為“大書”,如此也避免和同名團體混淆。

      《匿名酗酒者》早期用了極厚的紙張,書顯得又大又重,雖然后來用紙較薄,開本也從第八刷后縮小,但A.A.成員習慣暱稱此書為“大書”,圖中前八刷次版本可看出尺寸變化。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大書”前半段詳述了A.A.的緣起、理念、做法和一篇斯爾克渥斯醫生(非酗酒者)的推薦文,后半段則是聚會成員們的個人故事與經驗談。書中強調酗酒者對酒精完全沒有免疫力,不管戒酒多長,還是有嗜酒的毛病,一旦破戒,負面的連鎖反應就會發生,酗酒不該視為道德的瑕疵,而是一種慢性病,雖無法根治,但可以遏制,因此抗拒酒精,是酗酒者恒久的志業,凡是誠心面對問題者,都不該被污名化,任何人有心戒酒,都能成為會員,兩個有心戒酒者一起聚會就是一個小組。書中提到,“一日為酗酒者,終生為酗酒者”(Once an alcoholic,always an alcoholic),成了A.A.著名的口號之一,戒酒以保持清醒是他們不斷奮斗的目標、是持續的現在進行式。

      除了觀念的扭轉,更重要的是比爾綜合戒酒者的經驗在書中第五章列出了十二條康復的心靈原則,統稱“十二步驟”(Twelve Steps),步驟如下:

      1.承認我們無力對付酒精,而且我們的生活已變得無法掌控。

      2.相信有一個比我們自身更大的力量,此力量能使我們的神智恢復清明。

      3.下決定將我們的意志和生活,托付給我們所理解的神。

      4.對自我作一個內在探索和無畏的道德審查。

      5.向神、自己、他人承認自己的過錯。

      6.完全準備好由神移除我們所有人格上之缺失。

      7.謙遜地祈求神移除我們的缺點。

      8.列出一份所有我們曾傷害過的人的名單,使自己愿意向這些人賠罪。

      9.盡可能直接地向他們賠罪,除非如此做會傷害他們或其他人。

      10.繼續自我審查,若犯錯,迅速認錯。

      11.經由禱告與冥想,與自己所理解的神增進自覺性的接觸,只祈求認知他對我們的旨意,并祈求有力量去執行他的旨意。

      12.遵行這些步驟導致我們有了心靈上的覺醒,設法把此訊息帶給其他酗酒者,并在我們日常生活事務中實踐這些原則。

      十二步驟影響了千千萬萬人的生活,《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因而稱比爾·威爾遜為“二十世紀最了不起的社會建筑師”。此外,為了確保匿名酗酒者協會能持續有效運作,讓個體與群體有所遵循,1946年比爾提出了如下“十二傳統”(Twelve Traditions),“大書”自第二版起,也將其列入附錄中,并分長短版,1953年還岀了本《十二步驟與十二傳統》專書,以下為簡要的短版:

      1.我們應以共同的福祉為優先,個人的康復有賴A.A.的團結。

      2.就我們群體的目的,最高權威只有一個,那就是慈愛的神,因為他會顯現于我們的集體良知。我們的領導者僅是可信賴的公仆,而非統治者。

      3.成為A.A.會員的唯一條件是有戒酒的意愿。

      4.每個組別應自治,除非是會影響其他組別或整體協會。

      5.每個組別的主要目的是將訊息傳遞給仍在受苦的酗酒者。

      6.每個組別絕不背書、贊助或借協會之名給任何相關機構或其他企業體,以免金錢、財物與名氣的問題偏離我們的主要目的。

      7.每個組別應完全自足,謝絕外界捐款。

      8.A.A.應永保非職業性,但我們的服務處可聘用專職的工作人員。

      9.A.A.應永不組織化,但我們可建立服務性質的理事會或委員會。

      10.A.A.對外在議題不表意見,因此A.A.之名應永不涉入公共紛爭。

      11.我們的公關策略是植基于吸引,而非促銷。我們須對報刊、廣播與影片保持匿名。

      12.匿名是我們所有傳統的精神基礎,它提醒我們將原則永遠置于個人之上。

      1953年初版的《十二步驟與十二傳統》,是另一本暢銷的A.A.相關書。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值得一提的是,耶魯大學曾要頒贈榮譽博士給比爾,還有一些人想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但基于上述匿名的傳統,比爾一概婉拒。

      由于早期幾家通俗媒體的報道和口耳相傳的效應,A.A.從一個地方性的小組迅速在國際間開展,目前全球有高達十一萬八千個A.A.戒酒小組,分布于一百八十多個國家,會員總數超過了兩百萬人。而被A.A.視為圣經的“大書”,自1939年出版后,更是不斷加印,并于1955、1976、2001年推出新版,每版的架構大致相同,前面164頁內容不變,后半段收錄的故事順應時代演進而有所增減,迄今發行了六十多種語言版本,單在北美洲銷量就超過三千萬冊。我不曾見過此書完整的中文譯本,但A.A.服務處出版了摘譯本,繁體字與簡體字版書名各為《戒酒無名會》與《嗜酒互戒協會》,內容包含前半段基本教義與附錄,個人故事部分僅含另一位創辦人鮑勃醫師所寫。

      A.A.服務中心出版了“大書”的中文摘譯本,繁體字與簡體字版書名各為《戒酒無名會》與《嗜酒互戒協會》。

      有關“大書”形成的歷史,長久以來多所爭議,例如:哪個人寫了哪個章節或哪個故事?有多少人付出心血卻被忽視?比爾的貢獻是否被夸大?他初期把集體創作的版權登記在自己名下是否不當?他是否藉此書牟取私利?這些A.A.檔案史家所關心的問題并無損“大書”的影響力。

      特別是書中提出治療酒精上癮的十二步驟更被廣泛運用,許多對麻醉藥品、尼古丁、性、賭博、購物、工作上癮或有其他強迫癥等行為問題者,紛紛參照A.A.的十二傳統成立了協會,成員以匿名的方式參加聚會,借著經驗分享、互相激勵、實施十二步驟,來戒斷各種癮頭,“匿名毒癮者”、“匿名嗜賭者”、“匿名性成癮者”、“匿名煙癮者”、“匿名飲食過度者”、“匿名神經癥患者”等團體相繼成立。不少身心靈成長團體與商業性的醫療勒戒所也把十二步驟融入它們的療程,因而引發一股社會風潮。A.A.的影響力甚至擴及法庭,美國法官對一些酒駕者、上癮者或強迫癥患者判刑時,往往勒令他們進行十二步驟的療程,美國、加拿大、英國的許多監獄與軍隊甚至有A.A.的聚會,“大書”也成了會員們的首要讀物。

      舊金山一個提供A.A.聚會場地的俱樂部,墻上黑底巨幅畫作中的男女是兩位創辦人比爾(右二)與鮑勃醫師(左二)及他們的妻子洛伊斯(右一)與安

      “大書”與A.A.自然不是萬靈丹,比爾也非圣人,不免有些人譏諷或批評,有些甚至還專門成立反A.A.的網站,但對許多因“大書”而重生的受益者,這本書無疑深具意義,不難理解為何有人會珍藏,并愿意花數萬美元買一冊有歷史價值的首版首刷,畢竟這顯示“大書”最原始的樣貌。數年前我在太平洋書籍拍賣公司(PBA Galleries)曾看到首版十六刷的“大書”整批集中一起待售,拍賣底價為二十萬美元。

      除了首刷,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些人連后面刷次也順便搜藏,因為每個刷次略有不同,例如從第二刷次起,書脊上標明了第幾刷的字樣;從第八刷起,書的尺寸縮?。ㄒ蚨未髴鸷?,物資短缺之故)。此外,首刷書的副標題為《一百多位酗酒男士如何康復的故事》,第二刷改為《兩千多位酗酒男女如何康復的故事》,之后刷次副標題的男女人數則不斷遞增,由六千(第三刷)、八千(第四刷)、一萬(第五、第六刷),到一萬四千(第七、第八刷),第九刷后則改為《萬千酗酒男女如何康復的故事》,這個副標題也一直沿用迄今。拍賣會曾出現全套第二版(1955-1974)十六刷次。第三版印期長達二十五年 (1976-2001),前后共七十四刷次,相信嗎,還是有人搜藏!

      《匿名酗酒者》第二版于1955至1974年間印行,共十六刷次,總印量超過一百萬冊。 Courtesy of PBA Galleries

      有回和一位店中辟有A.A.主題書專柜的書商友人喬·馬奇翁尼(Joe Marchione)聊起這奇特的收藏現象時,他提出了頗有意思的論調。依喬分析,酗酒者有強迫癥的特質,他們習于依賴酒精,一旦戒酒后,不免另尋使他們著迷的替代品,而搜藏不同版次與刷次的“大書”滿足了如此需求。就某個角度觀之,藏書和飲酒確實有些共通性,兩者都可能上癮,若無節制,都將引發負面效果。

      英文有個名詞Completist用來指稱熱中搜集全套對象或紀念品之人,中文姑且翻譯為“完全主義者”,一個完全主義的藏書者,可能針對某本著作或某位作家或某個主題,設法搜集所有相關的版本,有些還擴及外文翻譯版或電影、電視劇、舞臺劇的改編版,甚至著作物出版前在報章雜志的刊載也不放過;當然,如果能得到作家的手稿或寫稿用的打字機、鋼筆、書桌那就更完美了。

      對于搜藏A.A.相關書的完全主義者,今年5月5日以經手名人物件著稱的公司“歷史略傳”(Profiles in History)所拍賣的“大書”排版印刷前使用之編輯修改稿,無疑是夢寐以求之圣杯。此份161頁的打字印本原為比爾所有,內頁有許多不同的筆跡,標示各種意見、改動與校對,展示了“大書”集體創作與編輯的演進過程。

      《匿名酗酒者》一書的編輯修改稿頁面,不同筆跡的注記,展示了此書集體創作與編輯的演進過程。 Courtesy of Profiles in History

      比爾去世后,妻子洛伊斯于1978年將此書稿送給好友巴里·李奇(Barry Leach),還特別簽名題贈謝詞。李奇為早期加入A.A.的男同性戀,他是另一本暢銷書《清醒過活》(Living Sober)的匿名作者,曾協助洛伊絲編輯她的自傳。李奇1985年去世后,這份稿件下落不明,直到2004年才在蘇富比拍賣會出現,成交價為一百五十七萬六千美元的天價,2007年蘇富比二度拍賣,成交價下滑,但還是高達九十九萬兩千美元。

      “歷史略傳”早在去年就打算三度拍賣此稿本,卻被迫喊停,原來李奇1979年發了封公證信函,表示稿件在他死后將無條件贈送給A.A.服務處,但數十年來大家把此事給忘了,這封信也不知放在哪,直到第二次拍賣后才被發現,A.A.服務處因此訴請法庭阻止拍賣并宣示他們才是合法的主人。

      此烏龍事件最后庭外和解,“歷史略傳”因此在今年5月5日重新拍賣,成交價為兩百四十萬美元(含傭金)。買下此稿件的是美式橄欖球隊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Colts)的擁有者吉姆·伊爾賽 (Jim Irsay)。伊爾賽除了熱愛球賽,也是一個搖滾樂迷與收藏家,藏品林林總總包含了約翰·列儂、喬治·哈里遜、鮑勃·迪倫、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和“王子”等人的吉他,以及肯尼迪總統的雪茄盒、喬治·華盛頓的信件等。

      伊爾賽還在2001年買下了《在路上》(On the Road)的初稿,1957年岀版的《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經典作,作者杰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1951年時,在三個星期內用打字機一氣呵成把初稿打在約三十六公尺的長軸紙上。伊爾賽當年花了兩百四十三萬美元(相當于現今三百五十萬美元)從拍賣場買下此長卷軸初稿后,并未把戰利品鎖在保險箱或自家書房,而是經常出借給美國的圖書館與博物館展覽,甚至遠渡重洋到了意大利、英國、愛爾蘭,非常吻合書名《在路上》的意象。

      伊爾賽本身有酒精和藥物上癮的問題,他自稱已有十多年未喝酒,且持續參加A.A.聚會,但他因受傷與手術之故,大量依賴藥物止痛,前些年還因服藥過度、神智不清開車而被判刑,并進了勒戒所。伊爾賽買下“大書”的編輯修改稿后,接受了媒體采訪,表示自己二十五年前首度參加A.A.聚會,對于這團體和創辦人的所作所為感到驚嘆,他預計未來每年有幾個月把這份歷史稿件放在紐約市A.A.總部展覽。伊爾賽說他本想匿名買下這稿件,以維持A.A.的匿名傳統,但決定公開,希望此舉有助他人,并試著扭轉大眾對酗酒與其他成癮癥的偏見。

      根深柢固的偏見不易消除,但透過伊爾賽的文化豪舉、媒體的報道,人們因而得知《匿名酗酒者》這本形塑美國之“大書”的相關掌故與影響力。有些人議論伊爾賽花在這些稿件的金額高得太離譜、太可笑,但“歷史略傳”2011年拍賣了女星瑪麗蓮·夢露在《七年之癢》影片中穿的那件被地鐵通風口氣流掀起的米白色無袖連身裙,成交價五百五十二萬美元,這是否也太離譜?情感與歷史的價值總是主觀,他人難以置評。

      后記

      由于自己是個社交飲酒者(Social Drinker),沒有酒精依賴的問題,以往總認為怡情小酌是件雅事,有時宴請朋友,總會詢問對方是否要來杯酒助興。自從我旅居美國,在古書展、古書店、拍賣會遇見《匿名酗酒者》這本“大書”,并進而得知同名協會A.A.的歷史以及其創辦人和諸多酗酒者的故事之后,我再也不會邀酒或勸酒,甚至不會主動點酒。原來有些人因為心理或生理的問題,喝了酒就停不下來,特別是有些人正努力戒酒中,在他們視線可及處放上一小杯酒,都是可怕的誘惑。

      很早就構思要寫一篇有關匿名酗酒者的文章,其間看了不少參考書、傳記、小說、影片,但寫寫停停,沒想到一拖就是十多年。最終還是寫了這篇,希望華文讀者能因此多少認識《匿名酗酒者》這本形塑美國的“大書”以及它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顧明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首页| 中文成人在线| 亚洲av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爰| 海原县|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美利坚|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75|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好硬好湿好爽好深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 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 成人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 久久亚洲精品11p|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2区3区4区产品乱码2021| 亚洲少妇人妻无码视频|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 最新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国产粉嫩美女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精品18|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