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會聲音|胃腸鏡檢查排隊一個月?委員建議消化內鏡分級診療
“當前,胃腸等消化道癌癥越來越高發。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很注重癌癥篩查,像胃腸鏡這類檢查量現在也在逐年增加,但排隊現象也很普遍,不少大醫院需要排隊2周以上,而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甚至要排隊1個月以上,這個問題該如何得到解決,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在2023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此次上海兩會期間,周平紅提交了提案《關于應用 5G 內鏡智能信息平臺,推廣消化內鏡“分級診療”新模式的建議》。

上海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攝
周平紅表示,作為消化道早癌最重要和最主要診療工具,內鏡治療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同樣的療效,充分體現“微創治療”的優越性。中國的消化道早癌發現率低于15%,遠低于日本(>70%)和韓國(>50%),絕大多數是出現典型癥狀不得已才就診,70%的人確診后存活不到5年。如果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消化道腫瘤5年生存率可以得到很大提高。以早期胃癌為例,內鏡微創治療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他同時指出,當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缺少培訓合格的內鏡醫生,基層資深的內鏡醫師更是稀缺。據《2020中國消化內鏡診療技術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每100萬人有開展消化內鏡的醫療機構5.29家,內鏡醫生28.12人。與鄰國日本相比,日本每100萬人有開展消化內鏡的醫療機構164.7家,內鏡醫生191.2人,差距巨大。中國不同地區的內鏡診療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內鏡檢查、手術、洗消流程中有諸多管控不到位之處,早癌檢查水平有差異,同時大部分內鏡醫生對早癌診療理念的理解也有不足。
對此,周平紅建議,推廣“一中心,三統一”消化內鏡分級診療新模式,以區域標準化診療中心平臺為樞紐,推動區域內醫療機構間統一診療標準、統一調度資源、統一監管質控,最終實現各級醫療機構上下聯動。
“當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還可以通過5G遠程教學平臺、AI輔助監測、醫學模擬教學模型的組合支撐,指導青年醫生開展內鏡實操課程學習。最終搭建國家-省-市-縣架構平臺,提升平臺賦能消化內鏡診療的水平,助力國家分級診療政策落地。”周平紅還建議,為了保持診療水平的一體化,可以開發一個包含預約導診系統、圖文報告系統、洗消追溯系統、宣教隨訪系統等在內的5G+內鏡臨床智能信息平臺,“在檢查前,醫生可以對患者進行遠程宣教,提高內鏡手術的術前準備質量,還可以實現內鏡檢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結合診療新技術和人工智能輔助內鏡下將胃腸等疾病檢出,并給予手術決策,檢查后,這一平臺還可以對患者進行短期或者長期的隨訪追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