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曖昧期、熱戀期、穩定期,我們的體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原創 月食APP KnowYourself
策劃、撰文 / Chris、草芽君
編輯 / KY主創們
新年,同事官宣她脫單了。同時,還說自己這段時間,不知不覺瘦了十斤。
對于她戀愛和瘦身兩件事,我都沒有很驚訝。因為我每天和她一起吃飯,最近明顯感覺她吃得很少,還不是難過的那種,已經大概猜出了情況
。
談戀愛的時候,滿心想著那個人吃不下東西的感覺,很多人也體驗過,但如果直接下結論“戀愛使人變瘦”,好像也不太對——畢竟身邊幸福的胖情侶也不在少數。
那么,談戀愛這件事到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體重呢?好的親密關系和體重有必然的聯系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親密關系對胖瘦的影響。看完文章,說不定你也可以“雙喜臨門”??!

親密關系,
如何影響著我們的「胖瘦」?
在親密關系的每個階段里,每個人的胖瘦變化可能都不完全一樣。別著急聽我們慢慢說來——
曖昧期,
你的體重可能是歷史新低
在crush和喜歡上一個人時,我們通常會有飽滿的情緒體驗,身體也會發生一系列奇妙的變化,不自覺分泌讓我們感到快樂和眩暈的激素,我們的呼吸和心率也變快。

有研究發現,“愛情荷爾蒙”催產素,能夠促使人減少熱量攝入(尤其是脂肪),還能夠提升人體新陳代謝的速率,使人容易變瘦(Lawson et al., 2015)。
甜蜜的曖昧期,讓我們在精神上感到充實和滿足,同時,讓我們在生理上也并不覺得餓。接近幸福的時候倍感幸福,我們每天時時刻刻想著對方,甚至會忘記吃飯。

熱戀期,
幸福的你可能會胖近六公斤
情侶們在一起后的體重變化會呈兩種趨勢:要么瘦,要么胖。而這個胖瘦的變化和關系好不好有可能息息相關!
有研究發現,對關系不滿意的情侶體重增加的可能性更小,而在關系中感到幸福愉快的情侶在一起后體重可能會增加(Meltzer et al., 2013)。
熱戀期,如果關系沒有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存在分手的可能,人們就會更注重自己的外表吸引力。而感到幸福滿足的人則更享受和伴侶吃喝玩樂的當下,就容易在不知不覺間長胖。
澳洲昆士蘭大學對6458名女性進行了10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處在穩定幸福關系中的人平均會長胖約5.9公斤,有些人甚至平均每年會胖1.8公斤——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幸福肥”。

不過,熱戀期長得越胖就意味著越幸福嗎?
那也未必!因為除了“幸福肥”,還有一種是“壓力肥”——
穩定期,
如果伴侶長胖,你也可能變胖
度過了熱戀期,從浪漫玫瑰到柴米油鹽,具體的矛盾和感情的倦怠,都帶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當愛情不再是生活的焦點時,更需要處理關系之外的各種壓力(比如工作)。
壓力相關的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上升,情緒性進食等不健康行為增多,體重增加(Yau et al., 2013)。而各種壓力很容易在伴侶間交叉傳遞(Westman, 2006),兩人就一起長胖了。
“同胖(Cobesity)”,或者翻譯成“合肥”,是Wilson(2017)提出的術語,用于描述住在一起的伴侶共同變胖的現象。已婚的夫妻和同居2年及以上的情侶,共同長胖的概率更大(The & Gordon-Larsen, 2009)。
畢竟,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多,伴侶在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上會潛移默化相互影響。有研究發現,結婚后人們在身體上會更接近伴侶,并且婚姻幸福感越高,兩個人越相似(Zajonc et al., 1987)。
可以說,生活在一起的伴侶可能會像一面鏡子,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彼此的體重變化。

當然,感情穩定后還有一種情況是,伴侶們在支持、安全和充滿愛的關系里,一方用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另一方,雙方身體都變得更好了——對于曾經苦惱于肥胖的人,和瘦的對象穩定在一起可能變瘦;而對消瘦的人來說,和健康的伴侶在一起后或許會變得更加強壯。
在親密關系中,
「體重管理」是兩個人的事
親密關系中,兩個人的體重相互影響,那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努力地進行減肥,會發生什么?
答案是,減肥,可能把對象減沒——
如果這個人的體重管理不是自愿的,而是伴侶覺得ta需要減脂/增肌,單方面對ta提出的要求,會讓ta容易把體重管理中的不爽、焦慮等負面情緒帶到關系中。被伴侶要求減肥的女性和被要求增重的男性,對關系的滿意度都更低(Sheets & Ajmere, 2005)。
然而,如果這個人的體重管理是自發自愿的,對關系也不一定有好處。有時候,一個人成功達到理想的體重時,關系反而更容易破裂(King et al., 2022)。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在達到更理想的體重后,可能會使親密關系變得更不穩定。當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和自信水平得到提升,ta會有更強大的動機和勇氣離開不健康的關系,原本“差不多得了”的關系,會變成“不愿將就”。
而這對ta的伴侶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伴侶可能會擔心ta在減脂/增肌后,變得更有魅力,因此對關系的安全感變低,但暗戳戳地阻撓對方的計劃,只會引發更多的爭吵和矛盾。
因此,想要避免因為體重問題影響親密關系,最好的方式是把「體重管理」看作是兩個人共同的問題。
當一個人的體重健康問題,變成兩個人共同承擔的事情時,因為你們的生活方式是共通的共享的,你們調節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會變大,壓力就會隨之減小。(壓力,一直以來都是親密關系的敵人。公眾號后臺回復「壓力」,了解如何才能在壓力中也保持關系的健康持久。)
當一個人感覺“愿意減脂/增肌”以及“減肥是被支持的”的時候,更可能采取有效的行動。而ta的伴侶如果能夠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相互鼓勵、安慰,ta的意愿、毅力、控制感和感知到的社會支持都會更強,體重管理也更容易成功。

想要「管理體重和健康」的
情侶們可以這樣做!
Tip1:和伴侶聊聊“為什么要控制體重”這件事
有的人控制體重是因為他人的眼光,ta們在過程中往往是高度焦慮的,只能在短期內努力,但體重卻一次又一次地增加、反彈(Vartanian et al., 2012)。
但有的人選擇控制體重并不是為身材焦慮減肥,而是把保持身體健康,看成是一種持續的生活習慣,ta們內心清楚地認識到控制體重的意義。
試著和伴侶聊聊ta的體重管理動機,幫助ta激發持久的內在動機。如果ta是因為世俗標準想要減肥/增肌,你可以引導ta深入思考體重管理的意義和價值。
Tip2:豐富的「情侶生活」是實現健康目標的靈丹妙藥
在現代人體驗到的情緒與情感中,無聊的持續時間可能是最長的。無聊久了,難以忍受,而“吃東西”是擺脫無聊最簡單的方法。
在新冠疫情期間,無聊的人更少考慮如何吃得健康,而是會選擇吃更多那些獲取方便的食物(比如不健康的外賣),結果就是體重不知不覺增加(Van Tilburg et al., 2022)。
而親密關系正好是讓人生對抗無聊、帶來意義感的重要來源之一。
“能填飽你的胃的,只有期待。”不妨和伴侶把你們的戀愛生豐富起來,一起去探索自我,比如情侶工藝工作坊,新電影的上映,出國旅游等、還有體驗不尋常的性愛——有專家指出,做愛是夫妻減肥最好、最自然的方法。

Tip3:試著在親密關系中養成有助于「體重和健康管理」的生活方式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管理體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所以每次開始后都痛苦不已。其實,把「成為一個健康的人」看作成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會更容易實現。
千萬不要有類似“瘦了20斤我就可以大吃大喝了”的想法,如果不能讓體重和健康管理成為生活方式和習慣,你很容易在短期達到目標后就重新回到原點,體重會在糟糕的飲食和作息中反彈。
當然啦,生活習慣的改變肯定需要時間,所以不要心急,欲速則不達,安全的減肥速度是每周小于2斤,每周超過2斤可能會弊大于利(Shaikh, 2021)。
即便不以控制體重為目標,運動、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仍然是值得擁有的。要知道,如果每一天你都過的很健康,你可就擁有健康的一生了呢!
以上,晚安~
References:
Christakis, N. A., & Fowler, J. H. (2007). The spread of obesity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over 32 yea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7(4), 370-379
Durayappah-Harrison, Adoree. (2015). “Weight Loss Motivation: Secrets to Staying on Track, Part 1.” Psychology Today.
King, W. C., Hinerman, A. S., & White, G. E. (2022). Changes in Marital Status Following Roux-en-Y Gastric Bypass and Sleeve Gastrectomy: A US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als of Surgery Open, 3(3), e182.
Lawson, E.A., Marengi, D.A., DeSanti, R.L., Holmes, T.M., Schoenfeld, D.A. and Tolley, C.J. (2015), Oxytocin reduces caloric intake in men. Obesity, 23, 950-956.
Meltzer, A. L. et. Al. (2013) Marital satisfaction predicts weight gain in early marriage. Health Psychology. 32(7):824-827.
Shaikh (2021).What Is a Safe Rate of Weight Loss?. https://www.medicinenet.com/what_is_a_safe_rate_of_weight_loss/article.htm
Sheets, V., & Ajmere, K. (2005). Are romantic partners a source of college students’ weight concern? Eating Behaviors, 6(1), 1–9.
The, N. S., & Gordon-Larsen, P. (2009). Entry Into Romantic Partnership I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Obesity, 17(7), 1441–1447.
Van Tilburg, W. A. P., Pekrun, R., & Igou, E. R. (2022). Consumed by Boredom: Food Choice Motivation and Weight Chang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Behavioral Sciences, 12(10), Article 10.
Vartanian, L. R., Wharton, C. M., & Green, E. B. (2012). Appearance vs. health motives for exercise and for weight los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3(3), 251–256.
Westman, M. (2006). Crossover of stress and strain in the work-family context. Work-life balanc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163-184.
Wilson, S. E. (2017). Cobesity. Contexts: Understanding People in Their Social Worlds, 16(1), 74-76. doi:10.1177/1536504217696080
Yau YH, Potenza MN. (2013). Stress and eating behaviors. Minerva Endocrinol, 38(3), 255–267.
Zajonc, R. B., Adelmann, P. K., Murphy, S. T., & Niedenthal, P. M. (1987). Convergence in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of spous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1(4), 335-346.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