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家丨丁立人:畫畫,畫的是有趣

編者按:【名家】欄目主要面向廣大專業研究者、收藏加、藝術愛好者,推介近現代及當代美術史上重要的名家大師,以圖文并茂、雅俗共賞的方式展示其藝文掌故,呈現當代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達到力行美育的社會目的,旨在讓近現代名家及其藝術作品走入千家萬戶。本期專題帶領大家走進藝術大師丁立人。
丁立人作品中的變形,更多的是一種平易近人、曉暢如歌的抒情表現,東方寫意美學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他不追求意義,不想復制也不想解析這個世界,只是不斷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永恒驚奇和熱愛,為心靈在朦朧的藝術創作中偶爾被照得遍體透明而欣喜。
他對于創作的想法與時代的標準不同,不能用標準的、大眾的趣味去衡量他,他的思路一直是反常的,思維很自由,這種自由來自他對人生、文化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所以他的作品無論是古代題材的,還是現代題材的,感覺都很相似,這種相似就來源于他對于人生的態度。他的作品與西方乃至中國當代流行的繪畫樣式不同,而中國文化自身的血脈,通過丁先生這樣的藝術家和文人,得以延續下來。
——殷雙喜

人物之一 35×35cm 重彩 2016

人物之二 35×35cm 重彩 2016

人物之三 35×35cm 重彩 2016

人物之四 35×35cm 重彩 2016

丁立人
當代著名畫家丁立人,1930 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上海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早年曾就學于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丁立人擅用彩墨、雕刻、剪紙等藝術手法,同時汲取中外民間藝術營養,諸如傳統版畫、刺繡、石 雕、壁畫等等。
他突破了西方自然主義和東方文人繪畫的思想,創造了一條嶄新的藝術風貌。其作品洋溢著藝術家強烈的生命力,激情濃郁, 天真爛漫,睿智而淳樸,深邃而單純。他對中國的三代玉器、秦漢石刻、 近代的木版年畫、剪紙以及非洲、愛斯基摩人等藝術興趣濃厚。他的創作滲透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與坦誠的人生情懷。
序
文·丁立人
? ? ? ?
畫畫,畫的是有趣。
那么,看畫呢?也不是看這看那,看的同樣是有趣。這樣,只有這樣,畫與觀者步調一致,融為一體,才會產生互動。這一互動,可是不得了了,什么知音,高山流水,和合二仙都來了。有趣,有趣的有趣。
有趣,看似簡單,卻也含有多種內容,其中主要一種便是新穎。一幅畫肯定是要新穎的,新穎首先是圖像的不同一般,表現手法也是與眾不同。所謂手法,其實是想法,是腦袋里出來的東西。
有趣與新穎的關系,有趣必會新穎,也必須新穎。倘若有趣而不新,這有趣是見過了的,沒什么新意,也就有趣不起來了。
都說,好曲不經三遍唱(聽也是不經三遍),都是人的喜新厭舊心理造成的。只因有這個心理,使得即便是至高無上的經典也不可能百聽不厭,百看不膩。
濟南,這個好地方,我有幸在這個寶地展過兩次畫作了。此次,今年的今天,再要展一次畫,要是又拿我的老圖去展,真叫一而再,再而三,豈非落到好曲三遍唱的境地?何況我的這些畫作,算不上好曲。
怎么辦?拿什么畫作去展才好?(得拍一拍腦門吧,想個法子出來)
有了,《西游記》,最近畫的《西游記》故事。對了,就是它!
且慢,《西游記》這小說,成書已有500年了,這些故事的起始時間更早,唐代吧?千年了。實在是老之又老,舊之又舊的了。在這個老古董里會有什么新鮮可言?能挖掘出新東西嗎?
回答卻是:有,有新穎。能,能發掘出新東西來的。
不是嗎?過去一直在爭:畫什么和怎么畫?哪個重要?其實今天仍在爭論。有人說前者重要,有人說后者重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人都有偏向,我也免不了如此。我偏向于后者,理由是,畫什么,無非是人物、風景、動物、靜物,除此之外,還能畫什么?可是畫出畫來,便會各有不同,億萬個畫家,作出億萬種畫,這都是個人的畫法不同,也就是“怎么畫”起的作用,可見“怎么畫”的重要。
好了,正是這樣,《西游記》故事,對我來說,就是起這個作用。
《西游記》還是那個《西游記》,故事還是那些故事。故事古老不要緊,要緊的是怎么對待這故事?是你想法有趣了,你的畫才有趣了。如此可見,“怎么畫”重要吧。怎么畫實在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怎么畫”意義實在重大。這不光是個人畫風的原動力,也是各個流派的基本力。人類在造型藝術上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可以說全是“怎么畫”之功。整個美術史,就是“怎么畫”史?
總而言之,畫,所含的因素盡管不少,主要的因素不外有二:一是有趣,一是新穎。兩者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依存,且密不可分,有趣之中必有新穎,新穎之中必含有趣。

大圣與牛魔王斗法之七 68x68cm 重彩

蟠桃園 58x58cm 重彩

大圣小圣斗法之四 35x68cm 重彩

攻城 58x58cm 重彩

土偶 58x58cm 重彩

雜技之二 35x68cm 重彩

武打 35cm×35cm 2015年

飯在鍋上步靈山 100cm×130cm 2014-2018年

打焦贊 70cm×70cm 2016年

漁光曲 35cm×35cm 2013年

小放牛 70cm×70cm 2016年

深山小院 35×35cm 重彩 2016

人參果園 35×60cm 重彩 2019

猴與蝗系列之八 35×60cm 重彩 2019

猴與蝗系列之二十四 35×60cm 重彩 2019

猴與蝗系列之二十一 35×60cm 重彩 2019

猴與蝗系列之十八 35×60cm 重彩 2019

猴與蝗系列之六 35×60cm 重彩 2019

猴與蝗系列之三 35×60cm 重彩 2019

猴與蝗系列之十 35×60cm 重彩 2019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四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三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七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五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六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九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二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二十八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與獸系列之九 100×130cm 重彩 2018

人物之十二 35×35cm 重彩 2016

人物之五 35×35cm 重彩 2016

人物之六 35×35cm 重彩 2016

猴與犬系列之十三 68×68cm 重彩 2019

猴與犬系列之十二 68×68cm 重彩 2019

猴與犬系列之十一 68×68cm 重彩 2019

猴與犬系列之九 68×68cm 重彩 2019

猴與犬系列之六 68×68cm 重彩 2019

猴與犬系列之二 68×68cm 重彩 2019

猴與牛系列之一 68×68cm 重彩 2019

大圣鬧龍王系列之一 68×68cm 重彩 2019

大圣鬧龍王系列之三 68×68cm 重彩 2019
—— END ——
出品丨私享時代
學術主持丨劉大石
主編丨王成業 編輯丨劉慧
投稿丨商務合作丨sixiangart@126.com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