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年來最多撤回!2022年234家企業IPO“臨陣脫逃”
盡管全球通脹率連續上揚,二級市場表現低迷,導致2022年全球IPO活動放緩,但中國A股IPO市場,仍然顯現出活力與韌性。
澎湃新聞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2年A股市場新掛牌上市公司428家(按照上市日期口徑計算),上市數量雖不及2021年的524家,但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IPO融資額創歷史新高,約5870億元,同比上漲8%。
上會審核方面,2022年,IPO上會企業增加了近百家,被否企業數量僅減少兩家。值得注意的是,“帶病闖關”IPO項目遭遇高壓審查,2022年A股IPO共有234家企業撤單,創9年以來最大撤回潮,前高為2013年的276家。

2022年A股上會審核情況,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科創板0單被否
澎湃新聞記者據交易所網站及WIND數據梳理發現,2022年(上會時間在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間),A股市場共有596家企業上會,524家獲得通過,通過率達87.92%。而2021年同期,共503家企業上會,443家企業獲得通過,通過率88.07%。也就是說,在上會企業增加近百家的情況下,A股IPO的過會率微降0.15%,幾乎與2021年持平。
2021年同期,共有29家企業上會被否,被否率達5.8%。在上會企業總量增加的情況下,2022年A股僅27家公司上會被否,被否率4.53%,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其中,上證主板5家被否,深證主板4家被否,創業板16家,北交所2家,科創板未有企業被否。

2022年A股27家企業被否,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具體板塊來看,通過率最高的是科創板,130家上會企業,122家獲得通過,通過率達93.8%。值得關注的是,科創板在2021年同期8家企業被否情況下,2022年創造“0”家被否的新紀錄。

2022年A股IPO上會通過率最高的是科創板,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被否率最高的是上證主板。上證主板共有53家企業上會,是首發上會企業整體數量最低的板塊,最終,36家企業審核獲得通過,5家遭到否決,被否率高達9.4%。

2022年A股IPO上會各板塊被否率,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與被否率遙相呼應的是,上證主板取消審核企業數量最多,高達11家。而創業板取消審核6家,深證主板取消審核7家,科創板1家,北交所1家。

2022年A股26家企業取消審核,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深證主板則有66家企業上會,51家企業獲得通過,通過率為77.3%,4家企業未通過,被否率達6.1%。
創業板上會企業數量高達230家,是首發上會企業整體數量最多的板塊,最終,208家企業獲得通過,通過率達90.4%。2021年,創業板僅8家企業被否,2022年審核趨嚴后,被否企業數量翻倍達16家,被否率為7%。創業板不僅是被否企業數量最多的板塊,且貢獻了2022年A股一半以上的被否企業。

A股市場共有596家企業上會,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北交所是IPO審核結果為暫緩表決最多的板塊。A股共有24家企業首發上會的結果是“暫緩表決”,其中12家是來自北交所。北交所上會企業數量為124家,109家獲得通過,通過率87.9%,北交所被否率不高,2022年僅2家審核未獲通過,被否率1.6%。

24家企業首發上會的結果是“暫緩表決”,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澎湃新聞注意到,IPO企業首發上會獲“暫緩表決”,并非意味著上市進程受阻。據澎湃新聞梳理統計,“暫緩表決”的24家企業中,二次上會通過率較高。2022年,除了3家尚未二次上會,一家二次上會待表決外,20家二次上會企業中,18家企業獲得通過,僅1家被否,1家企業取消審核。

獲“暫緩表決”企業二次上會通過率高,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海通證券2022年IPO撤材料數最多
此外,澎湃新聞根據Wind數據梳理,2022年內,IPO終止審查及終止(撤回)合計234家,創9年以來最大撤回潮,前高為2013年的276家。

2022年,創2014年以來最大撤回潮。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其中,創業板為撤單“重災區”,高達115家企業撤回,占據總量近一半;深證主板24家撤單,上證主板20家,科創板27家,北交所48家。

2022年,IPO終止審查及終止(撤回)合計234家,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澎湃新聞注意到,高達200多單主動撤回IPO材料案例中,不乏企業“緊急撤單”的情形,如2022年初,青松醫藥在上會前,申請撤回申報材料,成為2022年首家IPO取消審核企業。此外,有望成為“燕窩第一股”的燕之屋,更是在上會前夜主動撤回了IPO申報。
撤否率的高低,考驗的是券商投行執業質量。
澎湃新聞Wind數據梳理發現,2022年度,共有56家券商開展保薦業務。其中,4家券商保薦項目量在100家以上,中信證券保薦家數最多,高達177家;其次為中信建投,139家;海通證券為117家,民生證券為100家。

保薦家數前七的券商,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IPO項目撤材料數最高的為海通證券,高達15家;其次是中信證券,為14家;民生證券、華泰聯合、國泰君安均撤單12家;中信建投為11家,中金公司為10家。

IPO項目撤材料數超過10家的券商,制圖:澎湃新聞記者 戚夜云
值得注意的是,56家券商中,45家的撤回率在10%以上。
此外,上會后被否的29家企業,共涉及19家保薦機構,其中被否家數最多的為國信證券,共3單;其次,東興證券、國金證券、西部證券、民生證券、中信證券、中天國富證券等均有2家被否。
整體來看,撤否率50%以上的券商高達11家,其中多數為中小型券商,因保薦項目數較少,均未超過7家,致撤否率居高不下。保薦家數在50家以上的中頭部券商,撤否率在8%-20%之間波動。
而撤否率達100%的共有4家券商,包括申港證券、萬聯證券、國都證券、信達證券等。這4家保薦機構在2022年度內,僅有1單IPO項目且主動撤回,保薦企業涉及廣東思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索拉特特種玻璃(江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五糧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奧美森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
而IPO材料撤否率逐漸走高的情況,已引起監管關注。2022年11月底,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常態化開展投行內控現場檢查,從“帶病申報”、“一查就撤”、執業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等典型問題入手,重點檢查投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運行是否有效、人員及保障是否到位等,促進保薦機構真正發揮“看門人”功能,為注冊制行穩致遠夯實基礎。
2022年12月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對投行的執業質量設置了多個加減分項目,其中,IPO項目材料撤回成重點減分項目。
2022年年末,廣東證監局向轄區券商投行部門下發了《廣東資本市場監管動態》,該期為“撤否項目保薦機構執業問題通報???,分析稱保薦機構存在執業理念不適應等多方面問題,一是有的執業理念轉變滯后,“帶病闖關”心態猶存,急于“搶跑占位”;二是板塊定位不準確,科技、創新、成長屬性論證不充分;三是執業未勤勉盡責,核查把關不到位;四是資源保障存在不足,違規執業時有發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