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孩子不相信圣誕老人,最受傷的人其實是父母……
又要到圣誕節了。
如果你看過《請回答1988》,一定會記得這個名場面:
珍珠坐在榻榻米上吃零食,遇到回家的寶拉。寶拉要小零食,珍珠緊緊護住表示:“是圣誕老爺爺給的”。寶拉露出了最“真誠”的笑容,告訴珍珠:“這世界上沒有圣誕老人,那是媽媽給你的”。

留下珍珠世界觀瞬間崩塌的懵逼表情……
孩子們發現圣誕老人不存在這件事,真的會感到受傷嗎?有研究發現,會的,但是沒有大人受傷那么嚴重。據說相比于孩子,父母會因為孩子發現圣誕老人不存在而“非常悲傷”……

By Dan John
01
每一年都有人問“圣誕老人是真的嗎?”
當我三歲的女兒第一次聽到圣誕老人的故事時,她完全沉迷其中了。但是,當我為女兒講這個故事時,我不禁感到了一陣內疚。讓她相信這些節日魔法的存在會在某種程度上破壞她的信任嗎?在生氣的時候,我甚至會用圣誕老人的“淘氣鬼名單”來威脅她,我可以看到她一臉恐懼。
有趣的是,盡管在現代世界,很多東西所謂的魔力已經不在,但人們對圣誕老人的信仰卻保持著驚人的一致。早在1978年,《美國矯形精神病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85%的四歲兒童說他們相信圣誕老人的存在。而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后的2011年,《認知與發展雜志》發表的研究發現,5歲兒童中有83%聲稱自己是真正的圣誕老人信徒。而與此同時,“圣誕老人是真的嗎”的搜索詞每年12月都會激增。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圣誕老人的信仰出奇地穩定)
我想這也沒什么好驚訝的。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創造出來的圣誕老人存在的證據越來越多了。他會出現在每一個圣誕電視節目和電影中,還會在12月每一個購物中心的大廳里露營。每年,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都可以讓你在平安夜追蹤圣誕老人的旅程。甚至在2020年疫情期間,為了讓孩子們放心,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份半開玩笑的聲明,宣布圣誕老人對新冠病毒“免疫”。
02
相信圣誕老人是件好事還是壞事?
賓夕法尼亞州國王學院的哲學教授大衛·凱爾·約翰遜稱,正是父母和整個社會的努力,創造了這些看似壓倒性的證據,來證明圣誕老人的存在。
約翰遜說:“我說的‘圣誕老人謊言’并不是指圣誕老人的故事,而是父母欺騙他們的孩子,讓他們相信圣誕老人真的存在。”他強調,父母不只是讓孩子們想象圣誕老人這個人物,而是讓他們真的相信他在現實生活中存在。
“我認為這可能會侵蝕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信任,但最大的危險是他們教授給孩子的反批判性思維。那些特別熱衷于‘圣誕老人謊言’的父母會做出瘋狂的舉動,以確保他們的孩子繼續相信下去。”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八歲時我給圣誕老人寫了一封信,詢問他每年的任務安排,結果我爸爸回信了,而且信上布滿了烏黑的指紋。
約翰遜認為,在這個充斥著假新聞、陰謀論和科學否認論的時代,制造虛假證據的行為破壞了孩子們養成批判性思維的道路。“‘圣誕老人謊言’是父母教育實踐的一部分,它鼓勵人們相信他們想相信的東西,以此獲得心理上的獎勵。”
然而,有些專家認為,相信圣誕老人的存在可以鼓勵孩子們養成批判性思維。這取決于父母在孩子最終發現和接受真相的過程中如何支持、引導他們。紐約伊薩卡學院心理學教授辛迪·沙貝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在研究兒童對圣誕老人的信仰。她在三個不同的時間段進行了研究,但每次結果都驚人的一致。
“孩子們在四五歲左右開始問問題,然后在六歲左右真正開始懷疑圣誕老人的存在。”沙貝說。孩子們停止相信圣誕老人存在的平均年齡是在七到八歲之間。然而,這中間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沙貝解釋說,孩子將七到九歲作為過渡期并不讓人意外,因為它與兒童從所謂的“前運算思考者”發展到“具體運算思考者”的年齡一致。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發明了這些術語,來解釋孩子們是如何逐漸建立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知識的。在前運算思維階段,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主要依靠事物的外觀形成,而不是通過更深層次的邏輯推理。但當孩子們開始探索和質疑他們的所見所聞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他們在認知上開始成熟,當他們發現圣誕老人的故事沒有邏輯意義時,就會開始收集證據。”

(對圣誕老人故事難以釋懷的往往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03
當孩子不相信圣誕老人,父母最受傷
我的同事艾米告訴我,在她7歲左右的時候,“我認出了禮物上我媽媽的筆跡,我完全震驚了!”所以在那之后,她就不相信圣誕老人的存在了。然而,艾米說這個發現沒有讓她感到受傷或背叛。相反,“它讓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對這個世界有所了解了”。
艾米的經歷與發表在《兒童心理學與人類發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相吻合,研究發現,孩子們通常會在7歲時,自己發現圣誕老人的真相,并且對此的反應“一般比較積極”。但父母的反應就沒那么好了,他們往往會因為孩子發現圣誕老人不存在而“非常悲傷”。
這就是約翰遜和希貝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孩子們,而是他們的父母拒絕讓圣誕老人離開。
作為一個父親,我能理解父母想讓孩子們相信圣誕老人存在的目的。一方面,這似乎可以阻止孩子們過快成長,以某種方式來保護他們的天真。另一方面,對于很多父母來說,包括我自己在內,圣誕老人臭名昭著的“淘氣鬼名單”成為了管教孩子的一種便捷方法。
“對很多孩子來說,圣誕老人可能是一個相當可怕的人物。”專門研究兒童和家庭心理學的臨床心理學家雷切爾·安德魯說。安德魯認為,使用圣誕老人的“淘氣鬼名單”來管教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缺陷。
在安德魯看來,父母利用圣誕老人管教孩子的方式太模糊了,孩子們無法真正理解我們對他們的要求,而且時間框架往往太寬,無法實現。

(一些人質疑圣誕老人故事背后傳達的嚴肅信息)
圣誕老人會列一張名單,然后檢查兩遍,看看誰比較淘氣了,誰比較乖。它建立了一種觀念,即圣誕禮物是衡量他們道德價值的標準。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社會學教授菲利普·科恩認為,當孩子們逐漸意識到社會充滿了不平等時,他們如果還是對圣誕老人深信不疑,相信圣誕老人給他們禮物是因為他們優秀的道德價值,會發生什么呢?“這就等于在告訴富裕家庭的孩子,他們得到了他們應得的,因為他們很優秀,而貧困家庭的孩子也得到了他們應得的,因為他們并不優秀。”
沙貝認為,孩子們應該更多地參與圣誕節送禮物的過程。當她自己的女兒不再相信圣誕老人存在時,她對女兒說:“既然你知道了真相,你就可以成為圣誕老人了,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你可以半夜起來把東西放進別人的襪子里,但你得確保沒人看見你,而且那個東西必須是別人想要的。”
“于是,在第二年圣誕節的早晨,當我醒來時,發現我的長襪里放著她送給我的禮物。她臉上的表情是那么興奮。”


原標題:《當孩子不相信圣誕老人,最受傷的人其實是父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