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財閥家的小兒子》:“重生”的怨恨機制及局限
中國網文里的“重生”
宋仲基、李星民領銜主演的《財閥家的小兒子》相當火爆,除了宋仲基的號召力、李星民強悍的演技以外,題材的新穎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財閥家的小兒子》海報
熟悉中國網絡小說的人,對于網文里的重生題材一點都不陌生。多年前,重生主題的網文已經大量出現,并且汗牛充棟。當初《財閥家的小兒子》播出時,就有網友戲說:這不就是晉江文學城重生文的“融梗”之作?
事實上,中國網文一直是“出海”的先鋒和主力。相較于影視劇,網文的出海數量更為龐大,除了正規的實體書出版外,還有浩瀚的網文是經由愛好者翻譯發布的。有數據顯示,中國網絡文學正規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0000余部,民間的就不計其數了。
中國網文起步早(2003年VIP收費制度建立是一個分水嶺)、創作者多、讀者數量龐大,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加上網文領域的管控相對寬松,創作者可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中國網文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冠絕全球,也深刻影響了亞洲其他國家的網文創作和漫畫創作。包括韓國。現在韓國不少網文、網漫的題材,大抵都是晉江、起點等流行過后,也開始在韓網扎堆出現。
既然我們的重生文出現的那么早,為什么影視劇領域沒有更早出現類似《財閥家的小兒子》這樣的作品?
還是有一些影視劇改編自重生文的,只不過改編后它們已經全然沒有重生文的痕跡。譬如2016年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改編自網文《庶女有毒》,相府庶女李未央前世一朝為后,卻被嫡姐搶走一切,迫害致死,重生后手刃仇人。改編后的影視劇版,已無重生的設定,成為一部常態化的古偶。再比如今年4月播出的一部沒什么人問津的《超時空大玩家》,改編自男頻爽文《我真是大明星》。主人公經由一款游戲來到平行時空,獲得“重生”。劇版為了過審的需要各種魔改,劇情走向不倫不類,反而成為一部四不像的劇。

改編自重生文的《錦繡未央》
“重生”的怨恨機制
但就重生文的“母類”穿越文而論,經由穿越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我們確實有不少拿得出手的作品。比如穿越到清朝的《步步驚心》,或者穿越到另一個異域歷史時空的《慶余年》。
隨后就涉及“穿越”與“重生”的分野。一般來說,穿越的緣由多是偶然的、隨機的;穿越的時空是“異域”,或是相當渺遠的過去——中國的古代朝代幾乎都被穿越個遍,要么是穿越到未來;而如果穿越到當下的時空,那么它多半是個平行時空。
因此,穿越作品的快感機制來源于,“異域”時空充滿未知,主人公借助“歷史優勢”(對歷史走向的洞悉)和“現代優勢”(對現代文明的熟稔與運用),在異域時空里大展身手,凸顯探索另一種人生的趣味。不過,穿越作品并不全然只有“爽”,像《步步驚心》就充滿了“虐”,哪怕主人公有種種優勢,她都難以改變歷史走向,情感與理智的搏斗也無比艱難。
相較之下,重生的緣起就更為清晰:主人公已經死亡;重生后的時空,與主人公處于同一時空,主人公重生后便獲得了第二次人生的機會。
更關鍵的是,重生之后的主人公的人生邏輯是建立在“怨恨”基礎上的,怨恨是弱者的哲學。即,主人公的第一次人生中,他是某個層面上的弱者,他的人生遭到某種戕害,并造成了他最終的死亡,主人公心懷怨恨。他重生后,“怨恨”主導著他的行事邏輯:他要向他怨恨的一切還以顏色,他要補償他所失去的,他要奪回他本該得到的一切。
所以重生作品里,“復仇”是最為重要的主題。主人公前世為奸人所害,重生后憑借信息優勢,以怨報怨反敗為勝。這一類型的網文里有不少熱門作品,比如《庶女有毒》《重生之將門毒后》《重生惡婆婆》《重生之錦瑟為嫁》《春日宴》等等。

最新的備案公示,《春日宴》的改編提上日程
很自然地,跟穿越作品相比,重生作品有著更為鮮明的快感機制。主人公第一次人生有多么失意,他的第二次人生就會有多么快意。他會規避第一次人生會掉入的種種陷阱,有意識地防患于未然,并利用種種來自第一次人生的信息優勢和選擇特權,迅速地累積財富、功成名就;他會對前世里傷害、欺凌他的人展開以惡制惡的報復,看他們在歷史的大勢面前如跳梁小丑般無力回天、一敗涂地。
在理解上述背景后再來看《財閥家的小兒子》,就會發現除了充分的“本土化”(與韓國的財閥背景、韓國的當代史相結合),劇中關于“重生”機制的種種運用,確實是中國網文里十年前就運用得非常成熟的。
可惜的是,我們的劇集創作環境還是不如網文寬松,以至于影視化的重生文屈指可數、面目全非。
“解恨”的爽感
《財閥家的小兒子》中,韓國大財閥的打工仔尹炫優(宋仲基 飾)做牛做馬、勤勤懇懇,只要是老板一家的指示,他不拒絕,不提問,也不會做出判斷。他忠誠得像是順洋集團的“一條狗”,甚至連給財閥夫人換馬桶、洗馬桶的事情都包攬了。

前世的尹炫優為財閥做牛做馬
縱然如此,他仍是順洋集團用臟即棄的廉價白手套,在異國他鄉他被順洋集團的人處死了。

尹炫優被用完即棄
他心懷怨恨死去,意外回到1987年,重生為財閥家的小兒子陳導俊(宋仲基 飾),怨恨主導了他的復仇,他不僅要找出害死他的人,更要順洋集團付出代價。
因此,劇情的主軸是陳導俊利用信息優勢所向披靡,與順洋集團的人斗智斗勇,并最終買下順洋集團,向殺害自己的人實現復仇。
值得一提的是,尹炫優被殺害重生后,并非成為尹炫優,而是穿越到財閥家的小兒子陳導俊身上,從而獲得重生;他重生之后的時空里,依然存在著另一個尹炫優過著平凡的人生。
這樣的設計背后(國內重生網文里也很常見),一方面讓整個“怨恨”機制更具煽動性:可憐的底層青年,被上流社會的人害死了,他的復仇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尹炫優重生為財閥家的小兒子,有助于將劇情聚焦于財閥家族內部,更具“奇觀效應”。這是全世界觀眾普遍都有的八卦心理:可能多少有點仇富心理,但又好奇富人的生活究竟是多么窮奢極欲,繼承權的爭斗又是怎樣的腥風血雨。

陳導俊一路開掛,躲避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重生之后,《財閥家的小兒子》的劇情就是一路爽。陳導俊既知道韓國和世界接下來的歷史會發生什么,一路炒房、炒股、投資好萊塢電影、投資亞馬遜等美股,大發橫財。作為順洋集團的忠誠下屬,熟讀順洋集團發展史的他,也對順洋集團的創始人、掌門人陳養喆(李星民 飾)的經歷了然于胸,一次次在與集團其他候選繼承人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如果說前世有多“恨”,那么重生后就有多“解恨”,爽感也就有多強烈。
怨恨者的“兼濟天下”
此前不少專業學者,對于包括重生在內的穿越作品嗤之以鼻,認為它們都是沒什么營養的“YY之作”,帶有一股“豬氣”,即,作品里想象的逆襲人生堪比豬的“四大理想”:“四周柵欄都倒掉,天上紛紛掉飼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佛教。”
這樣的說法過于刻薄了。既因為YY無罪,生活太疲憊,在爽文爽劇里宣泄一下情緒、滿足一下假想無可厚非;也在于忽略了這類作品的深度表達以及經典化的可能。
如果我們把時鐘往前撥,在清末民初,國內其實出現了一些幻想類的小說,諸如《新中國未來記》《新中國》《新石頭記》《獅子血》等,文人志士將對喪權辱國的舊社會的“怨恨”,轉換為對新體制、新社會的期待和想象。
換句話說,怨恨機制導向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揚眉吐氣”,更是弱勢人群的揚眉吐氣,這是怨恨者的“兼濟天下”,將個人的怨恨升華為機制之弊的批判與反思,紓解這種怨恨,必然牽涉到新制度的想象。
在新世紀以來的一些網文里(尤其是穿越文),也保留了這樣可貴的品質,它們訴諸的不僅僅是個人恩怨,而是更良善制度的可能。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貓膩的《慶余年》《間客》、憤怒的香蕉的《贅婿》(這些作品改編后大變樣是另一回事了),還比如《發跡》《新宋》《竊明》等。男頻爽文包裹下是創作者對于歷史與制度的諸多思考,以及重啟另一條路的可能性。
止于個人恩怨
《財閥家的小兒子》比絕大多數作品都接近對韓國當前經濟體制的思考。韓國是典型的財閥資本主義經濟,尹炫優前世正是被這樣的體制所毀滅,那么他的怨恨導向的是對這一體制的檢討與新出路的想象,還是最終局限于個人恩怨,讓自己成為新的財閥?
韓國的財閥不僅富可敵國,更特別的是,與政治形成緊密的媾和。政府給財閥政策、資金、便利,財閥的發展帶動韓國經濟的增長,促進韓國經濟的轉型,提升韓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必然地,政企不分會導致嚴重的官商勾結與社會腐敗,財閥可能凌駕于司法之上。譬如《財閥家的小兒子》就幾次出現類似的臺詞,將韓國稱為“順洋共和國”,因為順洋的金流滲透到韓國政界的方方面面,企業的決策反過來影響政府的決策。

韓國大財閥擁有巨大影響力
有意思的是,重生之后的陳導俊,反對的似乎從來不是財閥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他更多在意的是財閥的家族式經營和繼承制,所以他千方百計要買下順洋,僅此而已。
劇中有兩處令人玩味的橋段體現了這一點。第一處,尹炫優的母親生前大量買入順洋生活科學的股票,股票幾連漲后,順洋生活科學選擇解散清算,小股東們賠得血本無歸,尹炫優的母親因此輕生,但順洋集團卻因此大賺4.8億元人民幣。
當陳導俊去問陳養喆,這樣會損害小股東權益時,陳養喆冷笑一聲,說干嗎在意那些老百姓,“你這輩子不可能是平民老百姓”。陳導俊對這一切恨之入骨。

大財閥不擇手段、喪盡天良
微妙的是,在之后的劇情中,了解歷史的陳導俊知道一家名為new data的科技公司會發生巨大股災,為了扳倒姑母,陳導俊利用這一次股災,讓姑母賠得血本無歸,他順利拿到順洋百貨的股權。這時候志得意滿的陳導俊,會否想起這一場股災中,也有許多散戶傾家蕩產,就像他母親一樣?

買new data的也有很多平民百姓,陳導俊依然選擇了操弄股票
追看《財閥家的小兒子》的觀眾,很大部分會為李星民的演技所折服,中文互聯網上被他圈粉的觀眾也尤其多。究竟是大家把對李星民的喜愛投射到了陳養喆身上,還是觀眾本身就認同陳養喆的行事邏輯,反正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大家對陳養喆的喜歡,包括劇中的陳導俊。
想必這時大家已經忘記了,他是如何嫌棄自己那個不會賺錢的小兒子(趕他離開時還要求“撒鹽”),他在收購汽車公司時有多鄙夷底層的職工,他是如何操作股市讓自己盆滿缽滿、讓散戶血本無歸,他又是如何因為自己的野心、疑心和變心讓子女們仿佛活在地獄中……他就像是活在韓國當代社會的封建帝王。

陳養喆(李星民 飾),李星民演技實在是強大
不可否認,李星民版的陳養喆具備強大的人格魅力,但他的復雜性恰恰也是韓國財閥體制復雜性的體現。無論是陳導俊對他的接納、韓國觀眾對他的接納,抑或中文互聯網對他的接納,都足以看出:《財閥家的小兒子》僅僅是一部爽劇而已,它既無改變制度的想象力、能力,甚至連動機都顯得曖昧不清。

不料劇情走向變成了“財閥爺爺的光輝一生”或“爺爺再愛我一次”
這其實是很多重生作品的普遍局限。再多的怨恨只是個人恩怨,導致眾生疾苦的機制安然無恙。
很多時候韓國一些大尺度影視劇播出時,大家紛紛感慨人家敢拍。但有時候看多了,也覺得這類影視劇是“小罵幫大忙”,讓韓國民眾得以宣泄對財閥的不滿,以便更好地維護財閥資本主義制度的穩定性。就像陳導俊成為更好的財閥又能怎么樣呢?社會制度如斯,韓國社會依然會有無數成為炮灰的尹炫優。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