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個月,值得一看的10本新書!
時間真的太快了。又到月底了,今天的內容是十一月新書選。
選書一向的原則是:不過于小眾,但也不會口水,類別上盡量豐富多元,但大體是我的趣味。
僅供參考。
01
《毫無意義》

伍迪·艾倫的自傳。2019年寫的,剛剛引進。
在這本書里,伍迪·艾倫回顧了他的一生,大概有三條線索:一條是他是如何從一個輟學生變成一個脫口秀演員然后又變成導演的(很精彩),一條是他的電影生涯(有點平),一條是他深陷輿論風波的事件(很詳盡)。
如果你對伍迪·艾倫感興趣,當然不可錯過。嗯哼,他真的挺話癆的。
02
《別再想歪了》

這是一本關于認知偏差的小書。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普及手冊。它從邏輯學、認知科學、社會心理學3方面舉例了60種常見的認知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滑坡論證」「稻草人謬誤」「宿主虛偽」等各種邏輯謬誤,了解這一切,可以讓你更好的吵架,不對,可以讓你更好的遠離他們。另外,了解認知科學、社會心理學中常見的概念,可以讓我們更清醒地面對各種信息。
是的,這本書一點也不學術,很多知識點大家都可以在心理學、邏輯學的書中看到,但是如果你并不想讀太多厚重的書,這樣一本小冊子,還是很可以幫你增加一點「防御值」。
03
《打開心智》

這本書應該會暢銷。作者李睿秋也就是L先生,最早在知乎看他的文章,后來關注了他的公眾號,時常會看他分享的關于知識管理、學習效率方面的文章,蠻有啟發的。
作者所要做的,主要就是從認知科學、心理學的角度,來回應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和困難,比如如何學習,如何擺脫拖延癥,如何管理情緒等等,偏實用而非理論。
04
《開場:女性學者訪談》

這本書是一本訪談論,一本學者訪談錄,一本由《新京報書評周刊》對11位女性學者展開的訪談。
這些學者包括霍克希爾德、上野千鶴子、戴錦華、鄧小南、陸曄、賀桂梅、黃盈盈、梁鴻、毛尖、張莉、包慧怡。
訪問圍繞他們各自的生命經驗、學術歷程以及女性主義展開,可以當作是一個播客大專輯,不用一氣看完,隨時翻翻也好。
05
《人物》

羅伯特·麥基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之前那本《故事》大家心心念念了好多年。相信也影響了很多編劇和影視從業人員。
這本書是除《故事》《對白》之外的另一本關于講故事的書。稍嫌零散,但讀起來還是有所收獲的。如果你對寫作有興趣,對講故事有興趣,很可以看看。
06
《尋覓意義》

王德峰教授的視頻,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有一種閑云野鶴武林高手的感覺。
這本書是他的講義合集,包含《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淵源》《中國哲學的人生境界》《哲學與大學精神》等文章。
不是那種嚴謹的學術書,觀點是貼著人的,有生氣,有思想,有啟發。
07
《緩步》

班宇的前兩部小說集《冬泳》和《逍遙游》我都讀了,挺喜歡的,也都寫了推文。
這本《緩步》是新作,一樣收錄了9篇小說。好奇怪,好多小說集都是9篇小說,這是什么秘密的規則嗎?
之后再詳聊。
08
《女孩,女人,其他》

2019年,伯娜丁·埃瓦里斯托憑借《女孩,女人,其他》摘得布克獎,這也是該獎 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女作家得主。
伯娜丁·埃瓦里斯托1959年出生于英國倫敦,母親是英格蘭人,父親來自尼日利亞。她的寫作一直致力于書寫英國非裔族群的移民史和身份認同問題。
這本書描繪的是一幅英國黑人女性的群像。如果和古爾納作一對比,會發現這本書的寫作風格要自由許多,每一節(大概幾千字)只有一個句號。視角、時空、敘事節奏也更為蓬勃,有一種沖勁。
09
《給青年人的哲學十二講》

《給青年人的哲學十二講》是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寫給年輕人的一本哲學入門書。
這原本是他的一系列電臺講演,雅斯貝爾斯將自己深邃的哲學思想用通俗化、大眾化的方式闡釋出來,并在講稿的基礎上成就本書。
10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羅新老師又出新書了。前段時間出版的《漫長的余生》,是老本行,這本《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則是一本旅行隨筆集。
包含十篇文章,記錄了羅新老師近年來在烏茲別克斯坦、伊朗、美國、復活節島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
和一般的文學游記不同,羅新老師的文章還是有很強的知識性和歷史感。書中的主要部分,就是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旅行,如果你正巧讀了《失落的衛星》和《中亞行紀》,這本書可以作一補充。
———
好了,這個月的新書選就是這樣了。
那么,以上這些有你想看的嗎?
原標題:《這個月,值得一看的10本新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