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進智庫|中國社科院經濟所:聚焦重大經濟理論和現實問題
多年的實踐和理論證明,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成果,這其中一批批經濟學者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國經濟學研究的發展和經濟學者的成長得益于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這片肥沃的實踐土壤,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學研究和經濟學者也為中國經濟改革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既需要大膽地解放思想,突破理論禁區、也需要實事求是地直面問題,提出科學管用的對策建議。改革開放伊始,經濟所人就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強烈的使命感,為改革開放鼓與呼。比如孫冶方在國務院召開的一系列會議上不斷重申他的價值規律觀點,強調“千規律、萬規律、價格規律第一條”。這一時期,經濟所研究人員圍繞價值規律撰寫了大量理論文章。
此外,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和世界銀行聯合舉辦了“宏觀經濟管理國際討論會”,史稱“巴山輪會議”。來自國內外專家3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其中8人先后在經濟所工作過。這次會議重點討論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以及宏觀治理政策,當時??為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經濟所的三本學術刊物享譽國內外。1956年《經濟研究》創刊、1960年《經濟動態》創刊、1986年《中國經濟史研究》創刊。三本刊物均為經濟研究所主辦的國內經濟研究領域居領先地位的期刊。此外,1983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勵基金委員會成立(1995年更名為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頒發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該獎被經濟學界認為是國內經濟學最高獎項。該獎項由經濟研究所代管。
作為國家高端智庫,經濟所在推進改革進程中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認識和體會?近些年,經濟所有哪些調研和發現?“十四五”時期,經濟所又將聚焦于哪些研究領域?帶著這些問題,澎湃新聞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澎湃新聞 權義 圖
澎湃新聞:請你簡要介紹經濟所的歷史和現狀。
黃群慧: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作為一個高端的智庫,我們定位為黨中央、國務院的思想庫智囊團,尤其是我們定位為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定位為哲學社會科學,尤其是作為國內經濟研究的最高的一個學術殿堂。經濟研究所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29年,至今已經9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個過程當中經濟所人一直秉持求索、求真、求實的這些研究的傳統,為國家貢獻了很多高層次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具體來說, 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濟所逐漸發展為以經濟學綜合性、基礎性領域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重大經濟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堅持學術研究與智庫研究并重,發揮“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堅強陣地、中國經濟學發展的學術引領、中國重大經濟問題研究的智庫支撐”三大定位的國家級綜合性經濟學專業研究機構。
經濟所目前設有14個研究室:政治經濟學研究室、《資本論》研究室、宏觀經濟學研究室、微觀經濟學研究室、公共經濟學研究室、發展經濟學研究室、中國經濟史研究室、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外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經濟增長研究室、收入分配研究室、人工智能經濟研究室、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室;5個院級研究中心: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欠發達經濟研究中心、上市公司研究中心、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個所級研究中心:經濟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決策科學研究中心;管理2個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智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有經濟研究智庫,1個全國性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管5個學術社團: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中國比較經濟學研究會、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1個基金會: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
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設于經濟所。202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經濟所進行科教融合,經濟所所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經濟學院招收培養經濟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現有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和經濟統計學7個博士學位授予點,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經濟統計學、世界經濟學、金融學和數量經濟學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本科招生專業為經濟學。1996年,經濟所設立博士后流動站,設站一級學科為理論經濟學,下設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4個二級學科。
澎湃新聞:經濟所這些年聚焦于哪些研究?
黃群慧:我們經濟研究所,這些年的研究課題一直是圍繞著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的方針政策來進行研究,比方說最近這幾年,我們每一年都有一個比較大的研究主題,比如說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尤其是在新發展階段,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三新一高”),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
澎湃新聞:經濟所的研究以什么方式展開?
黃群慧:我們經濟研究所的課題,一般研究方式以課題為導向,我們的研究課題,基本上是這么幾個方面的來源,一個是來自于國家的社科基金、自科基金,是科學研究的課題,實際上每年經濟研究所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科學研究的課題。另一方面是其他單位委托交辦的課題,包括上級機關和各級地方政府委托交辦的。本身我們提供了相應的研究報告,也就支撐了政策的要求,支撐了政策咨詢各方面的要求,同時除了上面交辦的,我們還和同級的甚至各個地方政府、各個部委的這種政府來進行了很多交流,這些政府也會委托很多項目來做一些研究。這樣我們研究成果就可以直接來支持他們做政府做決策來用。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深入實際去調查,在調查中發現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系列現實問題,我們也通過寫一些要報、一些內部的“參考”,包括基于一些調查,來做一些科學的研究,去尋找一些共性的規律性成果,有些是可以進一步發表的。
以社科基金、自科基金這些課題為例,大部分是與其他單位共同發表的成果,而像一般交辦委托的課題是完全服務于交辦委托方政策咨詢需要的。
實際上,實地調查研究是我們經濟所的一個傳統。最早從上世紀20年代、30年代開始,最具有代表性的調研就是我們經濟所無錫保定的農村調查。在當時,無錫保定的農村調查對中國社會性質的確定,對中國共產黨確定當時中國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例證。我們秉持實地調研的這種傳統,在經濟所90多年的歷史中,我們已經開展了5次這種調研。所以說圍繞著無錫保定調研,它是一個長周期的歷史考察,這種研究非常值得我們做經濟學研究,是值得我們秉持的一種研究精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