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課堂預告:如何教會孩子管理情緒?
一、授課時間:2022年10月18日20:00
二、授課地點:“學知行”婦女兒童維權課堂內、視頻號
三、講師簡介

蘇曉航,美國正面管教協會注冊的家長導師/學校導師;兒童學習潛能測評師、學校老師培訓師;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親自帶導的全球12名導師之一;珠海電臺新聞特約評論員;講座、課程被媒體多次報道;服務了60000多家長、30000多孩子和2000多名在校教師。
四、視頻提綱
(一)什么是管理情緒呢?
(二)管理好情緒有三個原則
(三)教會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的三個具體辦法
五、觀看方式
1.掃描二維碼進群收看

2.微信視頻號內搜索“學.知行微課堂”

微課堂上期回顧:珠澳法律知識之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基點,關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也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作為家長,更需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對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這一期我們一起來談談家庭教育。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近年來,我國社會轉型速度的加快導致家庭教育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部分家長“重養輕教”、“重智輕德”。根據全國婦聯家庭教育狀況調查顯示,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大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過度關注學習成績,缺乏對孩子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勞動、運動能力的培養。
《家庭教育促進法》分為總則、家庭責任、國家支持、社會協同和法律責任五大章節,為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保障。根據該法的規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家庭教育的法律定義進一步厘清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界限,更加充分地體現家庭教育的特點。此外,按照法律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拒絕、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或者非法阻礙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的,將被批評教育、勸誡制止,必要時還將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如果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對未成年實施家庭暴力的,則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的規定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公檢法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如果發現未成年人存在嚴重不良行為或者實施犯罪行為的,可以對監護人予以訓誡,并可以責令監護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二、澳門關于家庭教育的法律規范及規定
較早前,澳門婦女團體舉行“澳門2022年家庭教養調查報告發布會”。根據發布會上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家庭教育價值觀方面,接近九成的家長不認同“學習成績是衡量孩子的一切”,過半數家長在孩子犯錯時以邊打罵、邊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最值得關注的,是有九成受訪者認為孩子出現問題是因父母的問題而造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我們每個人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所以,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對孩子身心發展有著關鍵作用。
在澳門,關于家庭教育的法律規范包括《家庭政策綱要法》、《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民法典》等等。根據《家庭政策綱要法》規定,家庭政策的目標包括:協助父母教育子女,促使家庭履行在子女教育上的全部責任。此外,這部法律第四章專門規定促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明確父母對確保、促進及引導子女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移轉的權利及義務。
而《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則是為了促進對個人基本權利和人格的尊重,維護家庭和諧,防止家暴,保護家暴受害者,從預防、保護、處罰、修復四個方面立法。并且,將家暴罪列為公罪,由檢察機關主動提出檢控,免除受害者因恐懼而不敢提告,以加強對受害者的保護,亦對施暴者產生威懾的作用。在立法目的上,側重規范親屬之間的行為舉止,預防傷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虐待行為,同樣為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孩子的進步,源自父母教育方法的進步?!都彝ソ逃龠M法》的實施,讓家庭教育從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國事,為家長們提供一份“依法帶娃”的指引,也調動全社會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