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億舊手機回收率2%,代表建議完善手機回收隱私保護機制
法制網3月11日消息,“相信很多人都不止用過一部手機吧?換下的舊手機如果處理不當,不但污染環境,還造成資源浪費。”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板(江西)有限公司產前工程部工人郭達文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完善廢舊手機回收處置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隱私保護機制,讓更多沉睡的舊手機“變廢為寶”。
六成消費者將舊手機閑置
“隨著將舊手機閑置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郭達文說,只要出去一趟,隨處可見‘“低頭一族”,加上各手機廠商每年都會推出新機型,不斷“引誘”著人們更換新手機。
郭達文告訴記者,據國有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課題研究顯示,我國大城市消費者平均每12至18個月更換一部手機,而國際上,這個周期通常是36個月。
大量更換下來的手機到哪里去了呢?據媒體報道,國內現在有約10億部廢舊手機的存量,回收率只有2%左右。《2015年度消費電子行業客戶服務藍皮書》指出,高達65.4%的消費者將舊手機閑置。
郭達文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國內手機回收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通過各大手機廠商;二是通過手機回收公司;三是街頭路邊攤點回收。
“大部分消費者因安全隱私問題將舊手機擱置,不愿回收。”郭達文說。
回收手機僅少部分正規拆解
郭達文介紹說,回收后的廢舊手機一般有三種去向:較新或損壞程度較小的手機經過分類處理、翻新后流入二手市場;有一定損壞不能直接使用的手機,其可用零部件被拆解再利用;完全無法使用的,經過原材料提煉后,作為垃圾焚燒處理。
“被回收的舊手機中,僅有少部分進入正規拆解企業,多數改裝銷售或進入非法手機拆解作坊。”有著多年手機生產經驗的郭達文告訴記者,廢舊手機零件中含有鉛、鎘、汞等多種有害物質,若直接丟棄將嚴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被運到垃圾焚燒廠,其產生的有害氣體傷害人體健康,引發甲狀腺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以及神經、免疫系統等疾病。
“1噸廢舊手機電池可以提煉出100克高純度黃金。” 郭達文介紹,據報道,2016年一年,蘋果公司就從回收的智能手機和舊電腦中,提煉了約2.8萬噸的鋼、鋁和其他材料以及將近1噸的黃金。
“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資源缺乏的國家,垃圾合理回收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郭達文強調。
完善法律激勵回收保護隱私
郭達文遞交了一份《關于規范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建議》。
首先應建立規范有序的廢舊手機等電子廢物回收體系,提高回收的便利程度。可按照《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規范手機制造商進行回收,出臺以舊換新購機優惠等銷售方案。
其次,要完善手機回收處理的法律法規,為手機回收企業提供合理的補貼。郭達文指出,手機回收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的行業,無論是貴金屬提煉還是環保拆解,對技術的門檻要求都很高,沒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很難涉足這一領域。因此需要研究激勵機制,將生產企業納入廢手機回收處理體系,同時加強對下游處理企業的監管,制定再利用規范和要求。
第三,加大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力度,建立用戶隱私保護機制。 “信息安全是手機回收繞不開的問題”,郭達文建議,手機回收企業為了讓用戶放心,可以通過使用軟件、終端鉆孔等多種方式清除個人信息,且整個處理過程在專門設施中進行,防止泄密。
(原題為《代表建議完善手機回收隱私保護機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