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八手電動車,幾代上海人的所有生活

“又來搭地動粗啊?儂不是剛麻新粗子?(又在洗這個老電動車,你不是才買了小轎車嗎?)”
從菜場提著蛋肉歸來的鄰居,好奇地看著張松原問道。
張松原笑笑,“是,要麻特了(賣了),系搭一搭(先洗一洗)。”
張松原用毛巾擰干順著電動車外殼仔細擦拭,腦海中閃現了許多畫面:有騎著它去買菜的、有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還有高峰期趕回家燒飯的……
這輛車曾是張松原的一切,見證了他從出租屋搬來自己的房屋里,也見證了張松原從一個小員工成為“張總”。
突然,張松原跨上了電動車,匯入車流中。
他心里有了一個“逃跑”計劃。
文 | 郭子睿
編輯 | 卓然
40歲的上海老爺叔張松原決定帶著“小黑”叛逆一把,頭一次將“小黑”帶出了自己往日熟悉的5公里生活圈。
“小黑”是陪伴了張松原2年的電動車,現在正載著他往15公里外的徐匯駛去。看著往日熟悉的家、菜市場、單位、常去吃的弄堂小面館從自己身邊閃現,張松原心里就一個念頭,“《愛情神話》里提到的天鑰路蝴蝶酥還沒關門吧?據說味道老靈了。”
《愛情神話》是張松原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他喜歡里面上海話不自覺上揚明快的語調,喜歡“巨富長”三條上海小馬路之王背后的海派慵懶,喜歡高樓和民居的重疊,也喜歡里面一群中年人坐在里面分享生活、討論藝術的調調。
電影里的每一幀上海味道,都和張松原記憶里熟悉的上海不謀而合。
30年前,張松原隨父母工作調動,從鄉下來到上海讀書后,就一直生活在了這里。
張松原家的第一站,在徐匯的小弄堂里,晾衣服時候身子往外面用力探一截,晾衣桿就能碰到對窗家的晾衣架,到了飯點,弄堂里會傳來各家飯菜香味,以及大家互相交換信息“么個地區要拆了”、“聽說要修大樓哦”、“那以后多摩登”。
在大家的言語中,張松原形成了對上海生活的最初印象:這里有氣派的高樓,也有海派情調的小洋房;有時髦的夏利,也有兩個輪子飛快的單車;有摩登的天空,也有生活氣息;有浪漫的梧桐葉,也有樓道里的飯菜香。
張松原喜歡這個承載了自己童年與少年時光的城市,將其當作故鄉,并在厭倦了父母不斷租房、搬家的漂泊生活后,做出了一個決定:要買房留在上海,讓孩子的身份證帶上“310”。
因此大學張松原選擇了“商務英語”——當時最熱門的專業,“等于一只腳跨進了高薪外企,也等于融入了上海”。
畢業后,張松原如愿進入了一家外企,和大學同學結婚,過上了滬漂的生活。為了省錢,小兩口會天色擦黑時去菜市場買菜,三塊錢一大把能吃幾天;饞肉了會去弄堂里找面館,點一塊大排輪流就著醬油吃;還回去淘一些中古物品,如花瓶、油畫等,將小家布置的溫馨。

靠著和太太齊心協力,37歲那年張松原和太太攢夠了首付,趕在孩子升初中前在浦東買了一套房。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張松源又辭掉了外企的工作,在距離新家5公里的一家公司入職。

入職第一天,望著街道上擁擠的人群和尷尬的通勤距離,張松原決定入手一臺電動車。但很快張松原空著手從店里出來了——買完房后他囊中羞澀,不愿花3000多元買一輛代步電動車,另一方面他也覺得這些錢留給老婆、閨女留著更好,“老婆持家辛苦了、囡囡讀書、未來結婚都要錢”。
張松原找遍了各種交易平臺,最終發現一輛同款電動車,盡管已經轉手多人,但功能完好,更重要的是,售價只有600塊錢,不及原價的六分之一。
看著那輛輾轉來到自己手中的車,張松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小黑”,還打來一盆水、拿了一塊干凈柔軟的抹布,仔細擦拭著車,一邊擦拭一邊自顧自地說,“小黑哦,你看看你,洗干凈了,多嗲哦”。
自那以后,小黑陪伴張松原將生活半徑從3公里擴展到了5公里,25km/h的時速也見證了張松原趕見客戶路上的焦慮,輪胎上略微磨損的擦痕記錄了張松原無數次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間的日常……但張松原和小黑從來沒有去過5公里外的地方。
5公里,是張松原和“小黑”心照不宣的秘密。
但現在,張松源帶著“小黑”去5公里外冒險了——張松原要和小黑告別了,他想好好和小黑叛逆一次。
張松源內心是不愿賣掉“小黑”的。
但在接“小黑”回家的那天,張松原就知道自己不會是“小黑”的最后一任主人——在他之前,“小黑”已經有五任主人了,他們工作、經歷各異,“小黑”不僅陪伴了他們一段歲月,也承載了大家的生活的態度,就連上一任主人將小黑交給張松原時,還紅著眼說,“我真舍不得賣給你,好好對它。”
上一任主人是個中介小伙子,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帶客戶看房,都沒舍得傷小黑分毫。

“小黑”剛到家的時候,正是張松原新工作陣痛期,女兒為了給張松原打氣,攢下零花錢買了一只胸前有“沖鴨”兩字小黃鴨黏在了車把手上,每天早上車棚里張松原一眼就能看到“沖鴨”和小黑在等待自己,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
張松原買來了玻璃水、清潔劑,每周日下午都雷打不動端一盆水去給“小黑”擦洗,最開始大家笑他“你照顧2個輪子的小老婆,比別人照顧4個輪子的還上心哦”。
張松原聽了只笑笑,等開玩笑的人走遠了才湊近“小黑”,輕聲說,“他們知道什么,我小黑買回來從沒修過,早晚高峰也不怕堵車,才不一般呢。”
在張松原心里,“小黑”更像是戰友,“戰友么,就是要干干凈凈的”。所以張松原習慣了在車上放一塊毛巾,沒事了就擦擦,始終保持車身光亮;至于遇到那些會損傷“小黑”底盤的路面,或者極端的天氣,張松原都會停下車來,雙腳撐地慢慢挪去——有幾次他寧愿遲到慢慢挪動,也不愿“小黑”底盤被復雜的路面劃傷。

但眼下,張松原不得不賣掉“小黑”——他在新公司升職了、家里度過了最初的買房窘迫后開始有積蓄了、二胎要出生了……電動車能承載的人數有限,能去的地方也限于5公里以內,家里還是需要添置一臺四輪車。
“小黑”下崗了,去留成了問題:放在家里占地方,但就這么扔了也可惜。
輾轉反側大半個晚上后,張松原決定將“小黑”掛到二手交易網站,為它尋找一個有緣人,他用短短“買車后閑置,誠心出、小刀可來,上海面交”16個字介紹完了自己與“小黑”的緣分。
與此同時,一個同城的年輕人通過二手交易網站和張松原達成了交易。
在送“小黑”去新主人那里的頭一天,張松原照例端來了一盆水,一邊仔細擦拭著“小黑”,一邊喃喃道,“我哭個什么哦,日子么個,越過越好才對。”
最終他沒舍得取下閨女貼在手把上的“沖鴨”,想了想將剩下的玻璃水裝進了袋中、放到了“小黑”的筐里。
“希望新主人好好對你。”
和張松原交易的人擁有一張年輕的臉龐。
在交談中張松原得知,對方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已經找到一份銷售的工作,并在公司附近3公里處合租了一個小小的單間,但因為剛畢業、囊中羞澀,所以年輕人打算買一輛閑置的電動車通勤、見客戶,以便度過剛畢業時青黃不接的階段。
年輕人驚訝地圍著“小黑”走來走去,“這車還這么好,怎么400塊就給賣了?”
張松源笑著說,“我用不上了,我買車了,你是它第七個主人了,好好對它。”
“那我也希望盡快給它找到第八個主人,那時候我肯定在這個城市站穩腳跟了”,年輕人臉頰通紅,而張松原從他眼中讀出了對生活的期待和熱血——和自己當初渴望在這座城市留下來時的神情一模一樣。
半年后,年輕的第七任主人跳槽漲薪、擺脫了剛入職時的窘迫,搬出了合租小單每天步行通勤,于是將“小黑”掛在二手交易網站上專賣,等待下一個有需要的人來詢問。
就這樣,“小黑”迎來了第八個主人,是一個從小鎮來到上海送外賣的年輕人,他滿眼寫著對城市的向往和興奮。
一臺普通的8手電動車,在其他人看來或許只是一件二手交易網站上再普通不過的通勤工具,但在張松原和其他“滬漂”的眼里,卻成了一代代買家向往美好生活的載體。
原標題:《八手電動車,幾代上海人的所有生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