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座資源城市的死與生:清潔能源、文化旅游成經濟新增長點
資源型城市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生態環境惡化、經濟衰退、貧困人口增多等壓力。2017年,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了8座資源型城市,無論是否資源衰退,它們都在嘗試擺脫“資源獨大”的狀況。
大同



阜新




伊春






鄂爾多斯


玉門


景德鎮


潼關


張家口下花園區




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后簡稱《規劃》)首次界定,中國共有262座資源型城市,其中67座被歸類為衰退型。作為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應地,資源型城市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經濟衰退、貧困人口增多等壓力。
2017年,本報記者走訪的8座資源型城市,無論是否資源衰退,都或快或慢地嘗試著擺脫“資源獨大”的狀況。煤炭資源城市阜新、張家口下花園區,林業資源城市伊春和石油資源城市玉門在發展初期主要依托大型資源型企業,“礦城一體”;大同等其余四城在資源開發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資源的開發加快了城市的發展。資源枯竭后,前者在謀求轉型時面臨更多困難。
甘肅玉門關在1958年全國興修水利的熱潮中永沉水底,古城東側的石油城玉門市則以另一種方式被歷史記載。1939年中國的第一口油井在玉門老君廟出油,第一個油田和第一個石化基地都誕生于此,玉門也由礦建城。2003年,隨著石油的枯竭,2.5萬名油田職工和近6萬名家屬不得不離開玉門市,遷回70公里外、1955年玉門建市前的老玉門鎮,一夜之間玉門市幾近變成空城。如今,戈壁灘上一年四季充沛的風能逐漸替代石油成為玉門的新標簽,現在的玉門也被稱作“風電三峽”。
同樣,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在煤炭資源枯竭后,借助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建設了“奧運迎賓光伏廊道”項目,每年可發電2.5億度。
除了清潔能源,發展文化旅游也是這些城市轉型的出路之一。曾有百萬公頃紅松的黑龍江省伊春市,在紅松數量下降到不足5萬公頃后,在2011年停止了主伐生產,進而在2014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的伊春林業工人們在農村合作社搞起了“林下經濟”。53歲的林業職工馬繼成4年前下崗,隨后與下崗的同事搞起了黑木耳與森林黑豬養殖,人均年收入五萬多元,遠高于在林場時的收入。此外,近年當地大力發展的森林、冰雪旅游業所帶動的第三產業已經在伊春的GDP總量中占到63%。
陜西省渭南市的“華夏金城”潼關縣也在金礦資源枯竭后大力打造旅游產業。距離幾經磨難被毀壞殆盡的潼關古城不遠,新的仿古城墻已經建好,等待著游客光臨。
2009年,優質的高嶺土資源幾近枯竭,以“千年瓷都”聞名的江西省景德鎮市成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枯竭的瓷土并沒有影響瓷都的地位,從全國各地運來的瓷土仍能保證用量。25歲的青島小伙兒徐鎮西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后,和來自太原的同學武靖租下陶瓷廠內一間門頭房,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如今,陶瓷藝術和文化每年吸引兩萬多年輕“景漂”來到這里,其中外籍藝術家1200余人,大學畢業生5500余人。他們成為城市新的活力之源。
遼寧省阜新市,這個曾經擁有4個國家“一五”計劃時期能源項目、為國家奉獻了近7億噸煤炭的城市,200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市”。高失業率、人口流失、污染嚴重阜新承受了礦竭城枯的痛苦。曾被印在人民幣背面的亞洲最大機械化露天煤礦海州礦,2005年枯竭閉坑后被建成礦山主題公園,作為接續替代產業的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風電等也在慢慢起步。
另兩座煤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和山西省大同市都經歷過資源開發促進城市發展的“甜蜜期”,在資源尚未枯竭時及時進行轉型。鄂爾多斯因煤炭價格下跌,房地產市場崩盤;大同則面臨去產能和煤炭資源枯竭的壓力。現在,兩座城市同時發展文化旅游經濟。鄂爾多斯還引進了電子制造和多家汽車裝配企業,這個煤炭產業占工業比重曾經高達70%的資源型城市,2015年年末的非煤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比重已達46%。
2017年年初,時任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的徐林在資源型城市轉型與發展論壇上表示,一些資源型城市因資源價格劇烈波動出現周期性困難,另一些則因資源枯竭面臨實實在在的壓力,但多年轉型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按照《規劃》,67座資源衰退型城市將于2020年基本完成轉型任務。
(原標題:8座資源城市的死與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