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外專家熱議“冰上絲綢之路”, 中俄合作共建北極航道
“北極雖遠,但我們樂意去知道那里在發生什么。”12月7日,在復旦發展研究院舉辦的“一帶一路”與北極研討會上,面對外國專家對于“中國在北極想要得到什么”的提問,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從事極地研究的陶丁說,中國在北極實際上仍處于探索階段。

就在兩個月前,中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96名隊員完成了83天的首次北極業務化調查后順利返航,為助推“冰上絲綢之路”建設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較于俄羅斯等國對北極的開發,中國對北極的探索還是小巫見大巫。雖然我們沒有合適的條件和設備,但我們依然堅持探索。如今,我們每年都有科考船赴極地考察,旅游業也在逐步推廣,我們也需要為之保駕護航。”陶丁簡要地描述了中國在北極的現狀。
中俄北極合作不斷推進
中國近期在北極的活動再次引發西方國家的關注,尤其是在中俄提出打造“冰上絲綢之路”之后。
2017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之際,“冰上絲綢之路”的概念進入人們的視線。據《人民日報》報道,習近平主席當時接受俄羅斯主流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歡迎并愿積極參與俄方提出的共同開發建設濱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議,希望雙方早日建成同江鐵路橋、黑河公路橋等重大跨境基礎設施,共同開發和利用海上通道特別是北極航道,打造“冰上絲綢之路”。
目前,中俄在北極地區的合作正在不斷推進。就在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這個項目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實施的首個海外特大型項目,成為了“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
據中國商務部此前透露,中俄兩國交通部門正在商談《中俄極地水域海事合作諒解備忘錄》,完善北極開發合作的政策和法律基礎的同時,中遠海運集團已經完成多個航次的北極航道的試航。此外,兩國企業正積極開展北極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合作,正在商談北極航道沿線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
中國軍網此前報道稱,俄羅斯政府計劃2025年前提供1600億盧布(約合27.5億美元)資金用于開發北極大陸架區域以及發展周邊地區經濟。中國具有的在凍土地帶建設高速鐵路以及其他獨有的建設技術,將為俄羅斯實現北極地區開發計劃注入動力。
上述報道援引俄羅斯聯邦財政金融大學教授弗拉基米爾·列梅加的評價稱,兩國合作開發“冰上絲綢之路”的重點在于共同開發和利用北極航道,使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運輸動脈。
就在中俄提出打造“冰上絲綢之路”之后,美國《外交學者》網站于7月21日撰文稱,“冰上絲綢之路”可以被視作中國進一步打造北極戰略的一步,并清晰地表明,中國將在使用北極航道方面發揮作用。但這篇文章也指出,俄羅斯一直將這一航線視作自己的內部水域,中國對這條航道的頻繁使用可能會受制于俄羅斯的司法體系。
中國成北極主要投資者之一
除了與俄羅斯的合作,中國在整個北極地區的投資更引人注目。
《參考消息》12月8日援引外媒報道稱,中國是北極地區以及這一地區國家的主要投資者之一。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成為中方的焦點。在這一時期,據《赫芬頓郵報》12月6日報道,俄羅斯獲得的中國海外投資最多,美國和加拿大分列獲得資金第二和第三多的國家。
報道稱,這些投資的經濟和政治意義顯著。例如,中國在格陵蘭的投資看似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來自中國的40億美元是格陵蘭國內生產總值的185%還多。與其他北極國家或地區相比,這個數字是十分可觀的。中國在加拿大的投資占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的3.8%,在俄羅斯和美國分別占兩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和1.3%。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今年3月的《不可忽略的北極》報告聲稱,雖然中國不是北極國家,但近年來中國在格陵蘭島上投資、與冰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都讓人們無法忽視中國在北極事務上的存在。同時,中國也在通過建造破冰船、擴展遠洋漁場、建立科考站、拓展海運等方式來擴大在北極地區的影響。
與西方的擔心相比,在研討會中,中國極地研究所客座研究員Egill Thor Niesen表示,事實上,在目前的北極基礎設施和開發現狀下,不應當把中國投資與其他國家的投資區別對待。環北極國家都有自身的接受投資標準,所以沒有太大必要擔心。
陶丁在研討會上也表示,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實際上還處于“探索”階段,與俄羅斯等國家在北極的大量科考、開發進程相比,中國是小巫見大巫。
此前,在2017年3月29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俄羅斯出席第四屆國際北極論壇開幕式致辭時曾指出,中國是北極事務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秉承尊重、合作、可持續三大政策理念參與北極事務。
事實上,不僅是俄羅斯,一些北極國家和地區也歡迎中國參與的合作。據《中國海洋報》今年7月報道,芬蘭外交部北極事務高級顧問索德曼表示,對于兩國北極事務合作,芬蘭希望與中國在包括科學合作與經濟合作在內的北極雙邊事務上保持緊密關系。
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金·吉爾森10月31日也對澎湃新聞表示,中格雙方約定明年會在北極合作方面有更多的推進與交流,包括科學專家的合作,也包括促進普通大眾之間的交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