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95億美元!一張瑪麗蓮·夢露的印刷品為何能成為20世紀最貴畫作?
原創 譯言 譯言

最近,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賣,最終以1.95億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20世紀拍賣得最昂貴的藝術作品,此前這一記錄由畢加索保持。
究竟是什么讓《槍擊瑪麗蓮》擁有如此高的價值呢?安迪·沃霍爾又如何成為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

01
《槍擊瑪麗蓮》的誕生
安迪·沃霍爾創作的瑪麗蓮·夢露,波普藝術最具標志性的面孔。倘若你相信佳士得的廣告語的話,那這部作品可能就是沃霍爾最受認可的作品,“現存最稀有、最卓越的圖像之一”,“可以跟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畢加索的《阿維農少女》一起,并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畫作”。
1962年,夢露去世后,沃霍爾首次創作了她的肖像畫,它截取自夢露早期電影《飛瀑怒潮》(Niagara)的一張劇照,瑪麗蓮·夢露美麗和青春的巔峰時期。肖像聚焦于夢露的面部,用絲網印刷技術,在畫布上打印出來之后,再手工上色。
1964年,沃霍爾畫了五幅不同顏色背景的瑪麗蓮絲網印刷肖像:紅色、橙色、淺藍色、鼠尾草藍和松石綠色,并將它們存放在他位于曼哈頓東 47 街的工作室 The Factory中。

一天,一位名叫多蘿西·波德伯(Dorothy Podber)的表演藝術家來參觀沃霍爾的工作室,看到最近完成的四幅瑪麗蓮肖像疊放在一起,便詢問沃霍爾,能否拍攝/射擊(shoot)它們?沃霍爾同意了,然后,她拔出槍,朝著剛剛印刷好的瑪麗蓮的前額開槍射擊,創造了獨屬于她自己的行為藝術時刻,也重新為這個作品命名,成就了所謂的Shot Marilyn。還有,她也終生被禁止踏入沃霍爾的工作室。不過,這次的暴力和混亂也沃霍爾刺激了作品的銷售。最近拍賣出的這張照片至今帶著掩飾過的疤痕。
沃霍爾對瑪麗蓮的刻畫似乎可以了解他的一扇窗口。他使得“超級明星”這個詞聞名于世,并將這個詞用來形容那些吸引他注意,并且在充滿安非他明和諷刺氣氛,名為“工廠”的工作室里保持自我的人。他的工作室和銀箔墻裝飾的派對場所,成為60年代曼哈頓的標志,并經常在電影中被用來塑造夢幻的聚會場所。
沃霍爾對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貓王的明星的崇拜和一種平心靜氣的信念交織在一起。那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名人,至少在一瞬間。或者我們直接引用他的名言“未來,每個人都可能當15分鐘的名人”。當然他也讓自己成為了名人。

02
波普藝術:好生意是最好的藝術
波普藝術誕生于戰后的消費熱潮,一個大眾媒體迅速發展,大規模生產崛起的時代。廣告推動了電視、汽車、洗衣機、方便食品的銷售,人們被一個接一個的圖像密集轟炸。
藝術需要反映現實,波普藝術應運而生。受到流行文化的啟發,羅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爾使用可即時使用的圖片來吸引大眾。他們的藝術模糊了“高雅藝術”和“低俗文化”的界限,在很多方面都跟抽象表現主義藝術針鋒相對。
抽象表現主義是1950年代在美國占據主導地位的藝術運動。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等抽象印象派畫家創作出抒發個人情感的作品。而波普藝術家所創作的則是去個性化。客觀而具象的作品。
沃霍爾是絲網印刷工藝的早期采用者。他徹底顛覆了藝術市場,抹去了對西方藝術非常重要的概念:“獨特性”和“原創性”。

不過,雖然沃霍爾并沒有發明絲網印刷工藝,但他在此基礎上開發了自己的技術,將手繪背景與絲網印刷圖像相結合,創造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作為1950年代的插畫家,沃霍爾很早就開始了重復工作,成為印刷作品的先驅,并使得“印跡線技術”成為他的標志性風格。
這種技術的做法一般是這樣,先用鉛筆在不吸水的描圖紙上復制線條圖,然后將這張紙鉸接在另一張吸水性更強的紙上,用鋼筆在畫線的一小部分上涂了墨。然后,他將墨水轉移到第二張紙上,這個過程產生了沃霍爾插圖特有的虛線、斷線和精致的線條。之后,沃霍爾會用水彩染料或金箔為他的印跡線條上色。一幅作品就此誕生。

在面對藝術和金錢的問題上,沃霍爾也要比一般的藝術家更坦蕩一點。1962年,沃霍爾開始“印刷”美元,他制作出許多美元的圖像,并非贗品,而是藝術品。錢是美麗的,這些早期的波普藝術作品似乎在低聲暗語。
當然后來,沃霍爾在這個問題上開始變得哲學起來,他說,“善于經營是最令人著迷的藝術。賺錢是藝術,工作也是藝術,好生意是最好的藝術。”

03
對死亡的癡迷
當然,安迪·沃霍爾的風格養成也跟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安迪·沃霍爾在匹茨堡長大,成長于大蕭條年代,年少時全靠看電影雜志和給電影明星寫信來逃避貧困的現實。
13歲時,他曾給秀蘭·鄧波兒寫信,并收到了一張簽名照片。有人認為這張照片的姿勢和色調可能也影響了后來他對夢露的形象塑造。1950年代,成為一名鞋子插畫師后,他會用名人的名字來為自己的鞋子命名。

沃霍爾一直覺得自己很丑,他的不安全感植根于多病的童年,并且因為過早禿頂、皮膚的斑點,突出的鼻子和后來的槍傷疤痕而更加自慚形穢。
沃霍爾的藝術也檢驗了究竟何謂美,質疑完美這一概念。他創作的瑪麗蓮肖像也絕非理想之美的化身,像這樣的宣傳圖片一般是營銷工作制作,用來銷售產品——電影。但對于圖片背后但人卻很少言說。絲網印刷技術會讓她的臉變得扁平,無論是形象上,還是情感上。
換言之,瑪麗蓮·夢露,被簡化成了一個空蕩蕩的門面,而藝術家是一臺生產制造圖像的機器,就像好萊塢電影制片廠。圖像的重復,意味著這是廣告海報或者廣告,或者更恰當地說是攝影師的底片檔案。

有評論家解釋說,在瑪麗蓮·雙聯畫中,瑪麗蓮的死籠罩著這張照片,左邊是一具經過仿佛處理的尸體,右邊圖像逐漸消失,仿佛她正在我們眼前消失,暗示她死于自殺,這幅畫實際上并不是慶祝作為超級偶像的夢露,而是對成名后致命后果的警告。而這一點也可以從沃霍爾對死亡的癡迷中得到注腳。
父親的早逝、從小身體不好、1968年的槍擊事件,還有艾滋病的流行,這些事情似乎都促成了他對死亡這一話題的著迷。在畫瑪麗蓮的同時,他還創作了一個“死亡與災難系列”作品。這是一組由70幅作品組成的聯系松散的作品,素材來自報紙和警方報道中拍攝的圖像,涉及車禍、電椅、自殺、飛機失事等等事故。瑪麗蓮·夢露的肖像就在其中。

04
世俗社會的宗教藝術家
有人說,安迪·沃霍爾的藝術比其他任何藝術家都更讓社會震驚,但他將最大的震驚留在了死后。
在他去世后,有人揭露,盡管安迪·沃霍爾一直是美國反文化運動的代表,但他本人是個虔誠又封閉的天主教徒。
約翰·理查德森,沃霍爾的朋友,在1987年的追悼會演講中透露,沃霍爾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跟母親,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生活在一起,定期去教堂,床頭柜上放了一個帶有十字架和祈禱書的祭壇,并偷偷在紐約的施粥處工作。

“毫無疑問,相比虔誠的天主教徒,沃霍爾過著一種不那么神圣的生活,創作了很多的世俗藝術,犯下了致命的罪孽……”當然,天主教藝術家并不總意味著純潔,從卡拉瓦喬(Caravaggio)、伊夫林沃(Evelyn Waugh)到格林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小說,最強大的宗教藝術往往是由一種詛咒感驅動的。或許,沃霍爾也是如此。
從這角度來看,你不只能在沃霍爾的藝術中看到物質主義,還能看到無處不在的精神。湯罐,圣餐禮,或者瑪麗蓮神秘的臉……
評論家認為,沃霍爾將童年的兩種激情,宗教和名人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藝術,也就是瑪麗蓮的形象。他將瑪麗蓮描繪成偶像和崇拜對象。就像天主教徒對圣母瑪麗亞的崇拜一樣,女性是沃霍爾作品中縈繞不去的形象,在這些作品中她們是遙遠的美人,甚至是烈士。朱迪·加蘭、杰奎琳·肯尼迪、格蕾絲·凱利、伊迪·塞奇威克都變成了女神。

評論家認為圣像壁上的孤立的圣徒形象或許也是沃霍爾視覺語言的靈感來源,大塊的顏色和平面化的形象、模板化的制作方法都跟沃霍爾未來的絲網印刷工藝遙相呼應。
沃霍爾的朋友鮑勃·科拉切洛稱他為“世俗社會的宗教藝術家”,或許這是個恰當的稱呼。
原標題:《1.95億美元!一張瑪麗蓮·夢露的印刷品為何能成為20世紀最貴畫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