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放療誘導的中性粒細胞,可能促成癌轉移
文/陳根
當前,手術、放療、化療依然是國內外治療腫瘤的三把利劍。世界衛生組織古早的數據顯示,在45%可以治愈的惡性腫瘤里,外科治療占22%,放射治療占18%,化學治療則占5%。可以說,放療在癌癥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放療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高能射線使細胞DNA電離損傷,細胞無法分裂,腫瘤細胞消亡。然而,雖然高劑量的放射線照射能破壞癌細胞,但卻無法避免對治療區域附近的健康細胞和組織造成傷害,這就是放療造成副作用的原因所在。
因此,減少正常組織損傷,精準放療就成為放療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事實上,放療技術的進步也是圍繞精準放療展開的。現在,放療手段已經經歷了從二維傳統放療(普放),到三維適形放療,又從調強放療,再到影像引導放療,這就是放療技術逐步走向精準放療的技術發展過程。
盡管如此,放療過程中對于健康組織的誤傷仍然不可避免,而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這些誤傷除了造成我們已經認識到的副作用,更有可能導致中性粒細胞的反應,甚至促進癌癥的轉移。
具體來看,由倫敦瑪麗女王大學Ilaria Malanchi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癌癥》發表重要研究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健康肺部被輻射之后,會導致大量外周循環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到損傷部位,產生與組織修復相關的中性粒細胞反應,進而改造肺部微環境利于腫瘤細胞轉移定殖。
具體來看,研究人員先將供體小鼠肺部進行輻射損傷,7天后用抗Ly6G磁珠富集分離出肺部浸潤的中性粒細胞,將這些已經預激活的中性粒細胞轉移到正常小鼠體內,再通過尾靜脈注射腫瘤細胞。結果顯示,移植預激活中性粒細胞的小鼠肺部腫瘤數目顯著高于對照組。也就是說,這群預激活的中性粒細胞具備將肺部微環境改造成有利于腫瘤轉移的能力。

進一步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與組織修復相關的中性粒細胞會激活肺上皮細胞Notch信號通路介導的促腫瘤肺轉移,而用中性粒細胞脫顆粒抑制劑Nexinhib20,或者Notch抑制劑DAPT能夠有效抑制中性粒細胞介導的腫瘤轉移。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乳腺癌發生肺轉移時,肺組織會發生一種組織再生的現象。并且,接受放療的患者,乳腺癌病灶同側的肺組織腫瘤轉移的現象更為常見。
研究人員同時指出,暴露于輻射下的健康組織體積遠大于臨床放療。因此并不能基于這個研究得出放療促進癌癥轉移的結論。但是,這個研究發現了輻射對中性粒細胞的影響,而且放療增強轉移的能力依賴于中性粒細胞的脫顆粒作用。中性粒細胞產生的外泌體有可能影響其他區域的微環境,助力癌細胞的轉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