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倫奶爸|英國高考:招生是大學自己的事,成績不是唯一因素

英國已經(jīng)進入夏天,天藍的讓人心醉。這樣的季節(jié),氣候不冷不熱,正是孩子們期盼著放暑假的時候。學校最近開始發(fā)放各種通知,提醒作為家長的我去參加各種活動。
晚上帶孩子去附近的公園散步時,也會看到路邊貼的很多小廣告,宣傳最近的周末有各種各樣的嘉年華,供孩子們玩耍。
但是,于英國而言,今年的夏天并不平靜。
英國大選對教育的影響
就在前天,英國再一次進行了大選。保守黨獲得了318個席位,勉強保住了老大的地位,卻丟掉了13個席位;排名第二的工黨盡管沒有贏得第一,席位卻在232個的基礎上增加了62個。
贏得第一的保守黨因為選票沒有過半,所以,只能再尋求其它政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現(xiàn)象:保守黨贏了,但愁眉苦臉。工黨輸了,但興高采烈。因為,跟他們的預期相比,保守黨未能達到目標,工黨也沒想到,自己會有如此高的支持率。
年輕人大都把選票投給了工黨。
請原諒我如此啰嗦,跟你嘮叨這些事情。因為,這些政黨的紛爭和競選,涉及到了孩子們甚至年輕人的利益。
保守黨領導人、現(xiàn)在的首相特里莎·梅,堅稱英國教育要多元化。一個國家,教育不能一刀切,要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來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所以,在私立學校學生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牛津劍橋等頂級或名牌大學名額的情況下,她力主給全英國相當于重點學校的所有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提供更多的投入和預算。很多英國人認為,只有文法學校,才是讓窮人孩子進入好大學和主流階層的重要渠道。
但是,保守黨執(zhí)政的政府,去年卻在削減地方教育的預算。兒子所在的小學就給家長寫信說,因為費用削減,學校的老師不得不考慮下一步的行動。信里還說,我所居住的哈羅小鎮(zhèn),將會每年削減掉1500萬英鎊的教育投入。
作為最大的反對黨,似乎知道該如何抓住年輕人。他們在競選綱領中提出來:不削減地方教育經(jīng)費,嚴格控制中小學每一個班級的學生數(shù)在30人以內;為所有的小學生提供免費的午餐;所有的大學生讀書免費,并能享受學生的生活費貸款。
所以,工黨的競選綱領,一下子抓住了年輕人的心。也正因為如此,工黨才出乎意料地贏得了比媒體預期更多的選票。
中英高考的差異
前兩天,澎湃新聞的編輯給我留言說,希望我們能聊聊英國的高考跟中國有什么不一樣。我也在想,這兩個文化不一樣的國家,教育體系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首先是英國學校的教育體系和國內不太一樣。英國學校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3-5歲的孩子會被家長送去讀幼兒園和學前班。之后,6-10歲會進入小學學習。當我女兒年滿11歲,就會進入當?shù)刂袑W,也就是當?shù)乇环Q之為High School的一所學校。而今年,她16歲了,正在進行相當于國內中考的GCSE考試。在完成中學課業(yè)之后,年滿16歲的孩子們會進入下一階段——兩年的學習,這其實已經(jīng)相當于大學的預科,是為正式進入大學學習做準備的。
英國的學生在11周歲進入中學后,便要學習很多課程,如德語、法語、食物、IT( 信息與科技)等。中學的前兩年,女兒需要把學校設置的課程通學一遍。在這之后,她才能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挑選出現(xiàn)在學習的這些課程。
中考之后,女兒將進入兩年制的英國高中(Six Form)學習,這意味著,在高中的考試科目里,她可以淘汰掉自己不喜歡的,然后選擇至少三門自己喜歡的課程,集中學習,為將來進入大學做準備。
“考試的幾門課,一定是每個學生自己要學的”,一位曾經(jīng)參加過英國高中考試的女生說道。如果不喜歡某一課程,就意味著學生從高中開始,這一生與它就此告別。而這三門或更多的課程,將在她高中時分多次考完,就像我女兒的中考一樣。這有點兒像用網(wǎng)兜捕魚,先放后收,先讓你把所有的課程都感受一遍,再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最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科目。
英國的高中學生會讀哪些課程?除了正常的數(shù)學、英語、文學、地理、歷史、音樂、物理、化學、生物、法語、德語等傳統(tǒng)科目外,孩子們可選的課目還有很多,比如心理學、宗教文化研究、社會學、政府和政策研究、媒體研究、戲劇、藝術和設計、商業(yè)研究、經(jīng)濟學、法律、攝影、食品和紡織及產品設計、戲劇研究、經(jīng)典文化研究、公民研究等。
孩子們將會在很多這樣的課目中,挑選三至四門自己比較喜歡的課程來學習。挑選的原則則是按學生自己興趣來。比如說,體育教育這一門課,目的就是為了讓對體育有興趣的孩子們學習跟運動相關的理論和實踐。
相當于國內高考的考試,在英國被稱之為A-Level (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這是女兒進入大學很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為,除了A-Level,決定她是否能入學的還有:帶課老師寫的推薦信和她自己參加社會活動或著從事相關工作的簡歷。
老師會亂來嗎?會不講原則地亂寫一通嗎?
我問過一個從上海過來參加過A-Level考試的女孩兒,她回復我說: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下一年,這個高中就不再會有信譽了。在一個收到過虛假推薦信的大學里,以后你把這所高中描述的再好,也沒有人會相信了。我理解她的意思:在一個連公章都沒有的國度里,沒人敢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哪怕是一個高中的代課老師。
差異化讓高校避免“千校一面”
這也意味著,招生是大學自己的事情,跟全國是否統(tǒng)一考試毫無關系。大學會維護自己的聲譽,因而不用反復強調制度或紀律,聲譽比啥都重要。
除了這些所謂的高考,在英國你還可以讀基礎課(Fundation),相當于大學的預科。許多大學也承認這個,有了這個成績,也可以進入大學學習。當然,英國最頂級的牛津劍橋,是只認A-Level的。此外,還有一個IB(國際文憑課程),也同樣可以申請英國大學。
如果你走的是預科的路子,只要你讀完一年的預科課程,你一樣能夠進入大學讀書。讀預科的人,可以是18歲之前的青少年,也可以是五、六十歲的老人。英國的大學是終身制的,在任何年紀,你都可以進入大學的課堂,享受讀書的樂趣。
當然,英國的大學很多,學生的可選擇余地比較大。7000萬人口的國家,僅中國教育部認可的大學就有100多所,這并不包括那些形形色色的私立學院。任何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強項專業(yè),這使得學生在考慮學校時,除了牛津、劍橋等名校,還有更多的選擇。
比如,我當年讀的第一個攝影碩士班,是和中國一所院校合辦的。盡管在教育部公布認可學歷的英國院校里,它曾一度僅排至第109位。但就我們所學的專業(yè)而言,它卻是全世界這個行業(yè)里最好的院校之一。就在前幾年,它還一度被美國某著名雜志評為此專業(yè)的全球前幾名。
再比如,后來我讀的第二個英國大學,綜合排名依然很落后,但其媒體藝術學院,卻在英國所有大學里排到了前三。
即使是最差的大學,也有好的專業(yè)。學生去讀了這樣的專業(yè),一樣可以昂首挺胸。差異化能夠讓大學避免“千校一面”,不同的學校也因此而得以立足,從而不可替代。
千萬不要把英國的教育神圣化,它有好的一面,但也有極其要命的弱點。在英國,媒體報道過這樣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最近幾年,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總人數(shù),相當于英格蘭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總數(shù)。這組來自BBC的消息,也反映了英國的階級固化現(xiàn)象。這樣的環(huán)境,讓很多窮人的孩子看不到希望。
英國大考拆分成2年多次考
正在上中學的女兒這幾天考得昏天地暗。
跟國內不同,英國的考試是分成兩年時間來完成的。去年的這個時候,將滿15周歲的女兒也面臨著一場相當于中國中考的大考: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考試。現(xiàn)在,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又要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集中精力,把所有的課目考完。簡單地講,女兒所有的科目,不是在幾天內一次性考完,而是分在去年(10年級)和今年(11年級)進行多次考試。
你看,我們國內的考試,是三天就能決定一個孩子的命運。而英國這邊,把一門課拆成了很多部分,慢慢考,即使某一天孩子因身體原因不舒服影響了考試,但也不會影響太大。因為,當一門課被拆分成許若干個小科目進行考試時,孩子的成績,也許會最接近他們的水平。
比如,她的科學(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和數(shù)學考試,就是分很多次考:科學上學期考三次,今年還會考三次;數(shù)學上學期考兩次,今年還會再考兩次。
如果你覺得某一次沒考好,你還可以申請重考,直至考到你滿意的成績?yōu)橹埂?荚嚨脑嚲恚彩怯蓭讉€不同的單位出題。同樣是中學,所考的試卷內容有可能不一樣,但難易程度是相當?shù)摹?/p>
考試這幾天,如果考試在上午,女兒依舊是早上八點四十五到校,下午三點多放學。如果是下午考試,她則會一點鐘到校,考完后回來。她平時上課的時間為:早上八點四十五到校,下午三點一刻或三點半放學。這是她一直以來的上學時間。
她在英國讀了六年書,沒有早自習,更沒有晚自習,當然也沒有學校安排的周末補習班。但是,臨近考試這一年,為了能讓她取得一個更好的成績,我們還是花了很多錢,在外面給她請補課老師,讓她的成績能得以快速提升。英國的補課費用很貴,一對一的老師補課,差不多就是30-40鎊一個小時。一次補課,最少是2個小時。
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學校安排學生補課是好的。至少在經(jīng)濟上,是相當便宜的。
去年的這個時候,她正在考英語、宗教、德語、歷史、音樂、藝術、地理等科目。因此她的中考,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斷斷續(xù)續(xù)考完的。
英國的學校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排名次,每個學生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設定學習目標,自己跟自己比。如果她覺得自己考試成績沒有達到老師設定的目標,覺得不理想,還可以申請再考。而再次申請考試,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還有一點,可以看到英國教育的靈活性。女兒去年考了中文的GCSE考試,考了幾乎是最好成績的A*,所以今年學校就鼓勵她參加相當于高考的A-level考試,前幾天剛考完。這意味著,只要孩子成績好,即使是在相當于國內的初中,也是可以參加部分課目的高考考試的。
無論中國英國,每一個孩子都不會輕松。成長的路上,都需要絕對的付出和努力。不用去神化英國的教育,它也有許多要命的問題。所以,才有了英國教育部門引入中國乘法口決表的做法,才有了英國的老師去中學學習數(shù)學教育的舉動。當然,英國教育也有著極好的優(yōu)點和聲譽。
作為一個暫居在英國的華人,期待著兩個國家能有更多的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唯有如此,才能使雙方都更加強大。
(作者簡介:安光系,兩個孩子的父親,曾為媒體人,現(xiàn)居英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