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會有哪些重點?
作者:中大咨詢研究院梁卓銳
來源:中大商業評論(zhongdareview)
引言
2月1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2021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匯報,要求匯聚眾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每年年初,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省、市、自治區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中大咨詢通過梳理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預判今年政府工作重點。
重點一:經濟穩增長
在疫情持續發展、全球供應鏈停擺以及美國啟動加息周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經濟增長面臨新的壓力,穩定經濟增長仍將是2022年地方政府工作重心。
從30個已發布政府工作報告的省市看,2022年GDP增長速度在5%~5.5%的地區有9個,6%~6.5%的地區有11個,7%以上的地區有10個。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等經濟強省(市)的目標均在5%~5.5%這個區間,上述地區的目標實現基本能保證2022年我國GDP增速在5%以上。
在穩增長的要求下,穩就業和穩物價也是各地政府的重點工作,29個省市均定下了3%以內CPI增長目標(西藏沒有設定該目標);而失業率方面,從各省市目標看主要控制在5%~6%之間,其中設定5.5%以內目標的省市共22個。

重點二:科技創新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創新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把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放在我國“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的首要位置。為落實國家的戰略,地方政府不斷積極推動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在已公布政府工作報告的省市中,共有26個地區把科技創新作為2022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方向。其中,上海、湖南等地明確提出了今年全社會科研投入強度目標。

重點三:擴大內需市場
2021年我國出口呈現高速增長,為我國GDP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各國經濟從疫情沖擊中逐步恢復,可以預期今年中國出口的增長將會放緩,擴大內需市場將是經濟穩增長的關鍵。從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擴大內需市場主要從加大投資和拉動消費兩方面著手,而從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看,投資將是重中之重。30個省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共19個地方同時公布了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增長目標,其中13個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是高于社會消費目標。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了2022年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重點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區域產業發展是地方政府每年工作重點,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則是2022年地方政府產業發展工作的重點,共28個地方明確提出了制造業強省(市)或工業升級轉型的工作重點。其中遼寧、山東、廣東等地區明確提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不低于GDP增速的目標。

重點五: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是2022年地方政府產業發展工作的一個亮點,超過半數地方明確提出2022年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其中江蘇明確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5%左右的目標。

重點六:區域一體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規劃出臺,我國已經確定了四大國家級一體化發展區域。2022年,共18個地方提出了區域一體發展的工作重點,作為推動區域平衡、充分發展的重要舉措。

重點七: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之一,2021年多次出現在國家領導人重要場合講話和重要文件當中,30個省市均把推動共同富裕作為2022年政府工作重點。從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看,共同富裕的工作方向主要為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均等化。

重點八:營商環境
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點,而今年的特點在于突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重心,共18個地方提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任務。而根據地方政府工作報告,要素市場化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等也將作為深化改革開放和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

重點九:“雙碳”
落實“雙碳”是我國的長期性戰略,隨著碳達峰碳中和1+N文件的出臺,我國的“雙碳”路徑逐步明確,2022年將成為我國“雙碳”的實踐元年。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看,“雙碳”工作主要作為環境治理、綠色發展的工作重點之一進行推進。

重點十: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已經成為了我國農業農村工作的主要方向,共29個地方把鄉村振興作為重點工作。鄉村振興內容較為豐富,根據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看,包括了農業產業化、美麗鄉村、城鄉協調發展、鞏固扶貧攻堅成果等等。

重點十一:防范風險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障經濟和社會安全穩定發展在近年地方政府工作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從企業市場形勢和政府工作報告看,重點風險主要包括房地產風險、金融風險、供應鏈風險、疫情防控風險、安全生產風險等。

- - END - -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大咨詢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給小編(mpeditor)留言,否則作侵權處理,謝謝合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