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國家需求出發,沒有實驗設備,他撿廢舊器材也要做實驗
新片上線

科學家的使命是什么?
有人會說:創新。
但如果要把“創新”這個詞具象化,落實到科學家的實際工作中,它所代表的又是什么?
郭尚平院士會說:著眼實處,百無禁忌。
他曾這樣鼓勵自己的學生:社會在前進,科技要創新。你們要敢為人先、趕超前人,更要超過自己的導師。只有學生超過先生,我們才能超過國外。

只要對郭尚平院士稍加了解就知道,他的這段話,不僅僅是對后輩的鼓勵,更是他自己科研生涯的真實寫照。
挑戰權威,百無禁忌
郭尚平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油氣田開發所涉及的一個重要領域——滲流力學。在天然水力驅動、人工注水等油氣田開發模式逐漸流行起來之后,油氣田的產量、采收率、井下壓力的變化等數據,都需要用滲流力學來做預測。
而讓郭尚平在滲流力學領域一戰成名的,是他留學回國后不久接下的一項任務:我國的克拉瑪依油田開發的設計方案。

郭尚平
油田開發設計方案涵蓋的內容很多,比如,整個開采過程準備在哪里打井?一共打幾口井?每口井井底的壓力要控制在多大等等。確定好這些,才能估算出開采成本、所需投資等一系列關鍵指標。
郭尚平結合自己的專長,和同事們從地質研究分析、滲流研究計算、經濟指標分析三個方向入手,最終拿出了一份采收率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經原石油工業部批準,郭尚平的這份方案,成為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依據。
但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面。
1961年,大慶油田薩爾圖中區的開發提上日程,郭尚平被任命為該項目滲流力學組組長,負責開發設計的滲流研究計算。

大慶油田
一開始,郭尚平采用的還是在蘇聯留學時學習到的那一套計算方法。這個方法是當時蘇聯最好的滲流計算方法,蘇聯很多大型油田進行滲流計算時用的都是它。
可是,算了幾組數值之后,郭尚平覺得不太對勁。他們拿到的數據和實際的生產數據差得很遠。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郭尚平找來了當時組內的同事劉慈群。兩個人重新比對數據后發現:是蘇聯的計算方法有誤,其中的一個計算式從理論上講不通。

科學,要的是實事求是,哪怕是再權威的方法,如有不妥,也該大膽改進。
抱著這樣的想法,郭尚平和同事結合實際需要,自己研究出了一套工作量更小、計算程序更簡便的方法。他們后來把這個方法的計算結果和蘇聯方法的計算結果做了對比,結果證實,他們的方法得出的結果,和實際數據更接近。
這個方法,也被證實是當時國際上最好的滲流計算方法。
著眼實處,從實際需求出發
想讓滲流力學在油氣田開發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僅依靠現有的研究,還遠遠不夠。
在實際工作中,郭尚平發現,當時的滲流力學觀察仍停留在巖層表面。但如果聚焦在每一個巖心,因為它不是透明的,那么在這些巖心的孔隙里,油、氣、水的流動是怎么發生的,沒有人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能準確掌握這部分內容,對滲流力學的意義非常重大。于是,1978年,郭尚平帶領團隊開始向這個方向攻克。
這是滲流力學一個全新的領域,實驗觀測技術、實驗設備,都需要自己琢磨。
條件最艱苦的時候,郭尚平所在的研究團隊連化學分析所需的實驗器械——載玻片都沒有,只能在廢舊的器材里把普通的玻璃清洗干凈,然后再用手工給它刻畫出孔隙,用這種方法模擬巖心內的孔隙做實驗。

郭尚平在實驗室
但郭尚平知道,這種方法只是暫時的,想真正做出成果,這樣不行。于是,他專門派實驗室的一個同事,到當時北京、上海專門研究半導體的研究所學習光刻技術,以巖石薄片的照片做基礎,終于刻畫出了完全仿真的巖石孔隙微觀模型。
憑借這種模型,郭尚平帶領團隊先后成功研發出11項微觀模擬和測試技術。
微觀滲流,也由此成為滲流力學的一個新的科學分支。
可新技術問世后,郭尚平卻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放棄申報發明專利和國家獎項。
要知道,發明專利和國家獎項,對于一個科研人來說,意義非比尋常。
但郭尚平卻覺得,自己研發這項新技術的出發點,本來就是為實際生產服務。一項發明專利,從申報到授權差不多要3年。
3年,太長了!在郭尚平心里,石油開采是推動我國能源發展的大事,耽誤不得。于是,郭尚平主動找到原石油工業部,公開辦學習班培訓微觀滲流技術,推動這項技術在石油開采方面的應用。

如今,92歲的郭尚平仍活躍在各類學術報告、學術會議的現場。撰寫學術論文、指導學生工作,仍是他工作、生活的重心。
是什么支撐他一輩子投身科研事業?有人這樣問。
郭尚平的語氣無比堅定:科研創新,為國為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