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金融界“蘿卜章”的風險
字號

招財寶平臺上銷售的僑興私募債,到期無法兌付。為這次債券做保險的是浙商財險,而向浙商財險提供反擔保的廣發銀行,如今卻對保函真偽提出質疑,稱其是“虛假保函”。
有媒體報道,這份保函確為浙商財險員工在廣發銀行惠州分行辦公地點,并在辦公時間段內與其簽署。報道還稱“履約保函簽署以后,浙商財險及其律師還曾兩次前往惠州分行核實銀行履約函的真實性,并獲得惠州分行回執和聲明,聲明內容為履約保函真實合法有效”。
保函到底是真是假,憑有限的信息是沒辦法做出判斷的,需要進一步的信息披露或經訴訟確認。如果僅限于這個案子,不過是一起簡單的合同糾紛。但放眼于整個金融市場來看,接連兩起“蘿卜章”事件,易引發債券市場的信任危機。
金融交易是契約的產物,合同條款與簽章保障雙方權益的核心要素,當一家機構連交易對手的合法性都不能確認的時候,交易安全性和合法性將不復存在。簽章是如此的關鍵,所以,內部風控和外部監管都要求金融機構在交易前需要確認交易對手是否有授權、權限有多大,這需要業務經辦人員與風控部門了解業務結構、交易對手的組織架構和授權流程,也會因此而損失一定的效率,這是防范風險的必要代價。
過去幾年,中國債券市場規模迅猛增長,中小型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尤為顯著。高風險業務并非全都是洪水猛獸,但是,風控和合規絕不能有絲毫的放松。最該嚴格守規的金融行業,卻屢屢曝出了“蘿卜章”“假保函”事件,金融風險的警鐘要敲響。接連發生的“蘿卜章”事件,也直指我國金融體系的誠信基礎,如果任由金融機構在相關事件發生后,輕率以“蘿卜章”規避真實責任,則對市場信任造成重大打擊,如此情境,監管部門當及早介入。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