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綜藝節目將女童和成年男子組CP,是拖兒童保護的后腿
近日,湖南衛視真人秀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四季中,由擊劍運動員董力和4歲女孩阿拉蕾組成的CP遭到熱捧,引起網友爭議。盡管節目設計原定是董力做爸爸,阿拉蕾做女兒,兩人以臨時組成的父女檔出鏡,但隨著節目的播出,觀眾們發現,湖南衛視在剪輯和配圖配字甚至是官方微博的廣告上都往“戀人”(即CP,couple)靠攏而非父女,不僅官方預告中出現“虐狗”的字樣(父女怎么虐狗?),更有阿拉蕾身穿董力外套、肩膀露出等涉嫌兒童色情的畫面。而董力也多次在采訪中說些諸如“我等阿拉蕾長大”、“別人我就不撩了,我就撩撩阿拉蕾”之類的曖昧話語。不少觀眾在視頻中紛紛發布彈幕認真談論這對CP,更有網友發現有人寫了“董力X阿拉蕾”的色情同人文。

11月19日,《爸爸去哪兒》節目組回應董力阿拉蕾“CP”的爭議,稱節目組一切視頻錄制的操作都符合法律規定,不支持“變味的過度解讀”:





“這件事情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對小女孩自身來說,參與節目權利有沒有得到保障。我們假設小女孩的家長有簽署一個很清晰的合同,詳細說明了小女孩在電視前面有怎樣的表演、何種程度的露出、會不會有人陪同、人身安全問題、一同工作的人是否有和兒童工作的資格。假設有事前協議,那對小女孩的權利是有保障的。但類似這樣的節目拍攝,不管有沒有工作人員,未成年兒童的父母都應該在場。”
董力也于11月1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自己與阿拉蕾只是“父女情”,會保護阿拉蕾的隱私,同時對部分網友將他與阿拉蕾的組合“扭曲”成戀人感到惡心:“很多情景并不像節目中呈現的那樣,都是有編導姐姐在身邊的,我們只是父女關系,清者自清,希望類似的謠言可以止于智者。我沒想到有些人真的會往另外的感情方面去想,蠻變態的。”
不知道董力如何解釋自己說過的“等阿拉蕾長大”、“我已經有女朋友了,是阿拉蕾”呢?即便這是玩笑,也是非常不合時宜的。








“我們應該要承認,媒體是有示范作用的,否則為什么電視電影節目需要分級制度?如果在媒體上播出兒童可以和沒有血緣關系的成年人親密相處的畫面,即使不是直接鼓勵戀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這種事情是否應該警惕的概念,讓公眾對此類事情不再敏感。而從目前關于此事的投票結果來看,確實大多數人都覺得無所謂,這就是一種敏感的喪失。”
“我看到視頻里有小女孩衣服沒有穿好的畫面,這是非常不妥的。最近全國婦兒工委和女童保護組織也發布了兒童性侵防護手冊,里面明確指出要向孩子傳達身體不能隨便被別人看或者觸摸。節目組應該考慮這些畫面播出的示范效果。我國很多人可能依然沒有兒童人身權利的概念,從讓小孩穿開襠褲裸露性器官,到讓小孩在公共場所不遮擋地大小便,甚至有人拍照展示自己剛出生小孩的性器官等等,都說明了我國對兒童身體權利非常不重視。”柯晗強調。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爸爸去哪兒》第一次因為處理不好兒童保護的問題而引發爭議。在第一季時,爸哪團隊策劃了“換爸爸”的活動,讓小男孩小女孩跟爸爸之外的叔叔睡一晚,許多小女孩哇哇大哭。當時已經有不少網友批評此舉是對兒童保護的錯誤示范,容易讓大眾對此類行動降低警惕。
與大眾媒體熱炒青年X幼女的CP、稱這些曖昧擦邊球言論是“甜蜜”、“美好”和“有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兒童性侵熟人作案的高發:據公益組織“女童保護”統計,2015年公開報道的女童遭性侵案件的受害者中,熟人犯罪有240起,占70.59%。熟人又包括教師、鄰居、親戚等。
與湖南衛視將“換爸爸”“小女孩讓叔叔換衣服、一起睡覺”作為節目賣點公然播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一次兒童性侵案件后媒體報道、專家說法、兒童保護組織竭力呼吁“家長一定要教育兒童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教育兒童對陌生人要求看或者摸身體部位的要求一定要拒絕”、“不能因為對方是熟人就放松警惕”。
即便節目組操作上規避掉了兒童保護的風險,也無法回避其剪輯的不良傾向,畢竟并沒有多少觀眾可以了解到節目拍攝的具體情況,大家所能看到的就是視頻上呈現的畫面和話語。
“節目會讓觀眾在日常生活中對類似事情的敏感度下降。當我們在生活中看到一個年輕的成年人和兒童在一起,可能會因為電視節目的存在,就沒有了‘這不恰當’的想法,這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兒童性侵大部分都是熟人作案。雖然很多人會說自己可以區分現實和節目,但如果真的是所有人都可以區分的話,我們也就不需要分級制度了。”
嚴肅八卦11月17日發布文章《關于董力和阿拉蕾,我們之前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特此致歉》,也提到此事關鍵在于湖南衛視的示范和引導效果:
“但我想重點不僅是董力和阿拉蕾這樣相處恰當否,還有這樣的節目播出之后的效果。我今天問了若干個孩子媽媽,沒有媽媽放心把孩子交給一個陌生的成年男人帶,同時她們也懼怕孩子看了節目會丟失對陌生人的警惕,忘記媽媽們們費了很大勁教給孩子的自保原則。
也請求湖南衛視重新評估“實習爸爸”這種橋段。即便像我這樣的人在最開始被萌到了,到今天,看了這么多信息和父母的憂慮,也無法對節目的偏差視而不見。一個有影響力的綜藝節目需要慎重考慮它播出之后會帶來什么。”
對兒童權益的事情,一丁點也容不得馬虎。柯晗介紹了自己所在的一個英國大學的兒童研究實驗室里關于與兒童工作的嚴格規定:開始工作前每個人都需要申請犯罪記錄核查,等于是開一份無犯罪記錄證明。“所有工作人員都需要有這份證明,而申請時需要填一張非常詳細的、說明你五年內的每一個住址情況的表格,每個住址之間不能有時間空白。只有持有這張證明才可以做和兒童接觸的工作。即便如此,還是會規定不能和兒童單獨處在一個空間,例如帶孩子上廁所等,同時實驗的時候要有父母在場。最近我們大實驗組有些人需要成人參照組,于是會有成人被試出入。出于不能出現陌生成年人和兒童單獨相處的可能性考慮,即使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系里還是要求我們把成人和兒童實驗安排完全錯開。
據我所知,國內做支教也是需要簽署支教協議,有類似的不能和兒童單獨相處的規定的。不知道爸爸去哪兒節目組有沒有做類似的準備工作。”
成年男子與幼女的CP是湖南衛視有意引導打擦邊球,還是吃瓜群眾的“變態”想象和“過度解讀”,相信看過視頻的觀眾自有判斷。問題不僅在于電視臺是否在有未成年人參與的節目拍攝過程中遵守有關法律和兒童保護的原則,更在于電視臺所選擇的剪輯角度、畫面內容和宣傳策略。電視臺需要對其節目的示范效應負責,媒體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以及可能對公眾造成的影響。不要讓本已艱難的兒童保護事業再套上一層“敏感玻璃心”的枷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號“女泉”(GZxmtnx)。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