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國軍神:34歲病逝,享受國葬
民國軍神:34歲病逝,享受國葬 原創(chuàng) 我是艾公子 最愛歷史
1916年6月,袁世凱死了。
他的老對手,時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的蔡鍔給他留了副挽聯(lián):
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難容正人,懼我怕我,竟欲殺我;
海內興師,上為國,下為民,雄師炎炎,義無反顧,罵你笑你,今天吊你。
嬉笑怒罵中,蔡鍔將他與袁世凱的恩怨,交待得明明白白。
但僅僅5個月后,蔡鍔病逝于日本,年僅34歲。
彌留之際,這名掀起護國運動的“軍魂”,放心不下得來不易的戰(zhàn)果。
他留下遺言:
“我統(tǒng)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zhàn)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p>
英魂落魄,國人皆不愿目睹。
數(shù)月之后,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

▲蔡鍔墓,位于岳麓山白鶴泉左后方山腰上。圖源:維基百科,協(xié)議CC BY-SA3.0

蔡鍔自幼不凡。
他幼名艮寅,光緒八年(1882年)出生于湘西寶慶(今湖南邵陽)一個貧農家庭。兄弟三人,蔡鍔居長。
他6歲開始讀書習字,9歲便將“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對聯(lián)文章信手拈來。
相傳,蔡鍔曾巧對當?shù)刂畬懴碌膶β?lián)。
知府先命人在衙門口寫下上聯(lián),令全城飽學之士前來衙門對對子。
只見上聯(lián)寫的是:
“中秋月不明,掛一盞燈,替乾坤增色?!?/p>
恰巧路過的蔡鍔,當著知府的面對出了下聯(lián):
“驚蟄雷未動,擂三通鼓,代天地回春?!?/p>
驚蟄對中秋,三通鼓對一盞燈,天地回春對乾坤增色,嚴絲合縫,知府服氣得不行。
盡管蔡鍔天賦異稟,但農家畢竟清苦,一年下來賺的錢還不夠買幾本書。
家里沒錢買書,蔡鍔便跑遍十里八鄉(xiāng)向親朋好友耐心求借。若實在借不到的,他就帶上筆墨,到有書的大戶人家中相求,摘抄謄錄。
12歲那年,“神童”蔡鍔高中秀才。
同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
當時的清軍雖擁有全亞洲最強大的軍艦,但依舊被隔壁的日本揍得七葷八素。
戰(zhàn)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一批當世有識之士,拉開了變法圖強的序幕。

▲梁啟超。圖源:網絡
蔡鍔自小成長的湘西寶慶,民風剽悍,在湖南有“鐵打的寶慶”一說。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便是寶慶人。
受時代影響,蔡鍔最終放棄光宗耀祖的家族使命,將“國富民強”定為自己的終身奮斗目標。
他果斷放棄科舉,轉拜湖南名士樊錐門下,鉆研新學。
自此,蔡鍔逐漸為民權、平等、立憲的“新社會”所吸引。
隨后,他考上了由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創(chuàng)辦的長沙時務學堂(今湖南大學前身之一),接受更為系統(tǒng)的新思想理論的學習。

▲湖南大學的前身之一是長沙時務學堂。圖源:攝圖網
1899年,17歲的蔡鍔如當時的熱血青年一樣,赴日本尋求救國救民之法。
但此次出國,他沒能如愿找到合適的救國之法。
為了給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報仇,曾任長沙時務學堂教習的唐才常發(fā)動了自立軍起義。
在日本留學的蔡鍔聞訊,毅然趕回國內參加。
起義失敗后,在唐才常等師友的保護下,蔡鍔成功躲過清軍的搜捕,得以繼承師友的遺志,繼續(xù)奮斗。

數(shù)次失敗的經驗,也讓蔡鍔猛然醒悟:僅憑能人志士的一腔熱血,是不能成事的。
即便有了新學、新政的理論指導,也必須掌握“槍桿子”才有發(fā)言權。
于是,他將自己的名字“蔡艮寅”改成了“蔡鍔”,取刀劍鋒刃之意。
投筆從戎,再赴日本。
他發(fā)現(xiàn),中國之所以“國力孱弱,生氣消沉”,主要還是國人的精氣神出了問題。
他認為,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強調的“既來之則安之”,并不能適應當下弱肉強食的世界。
日本之所以能打敗清末海軍,是因為“其國人腦質中,含有一種特別之天性”。
這種天性,被蔡鍔理解為“尚武”的基因記憶。
參照德國軍事訓練的先例,1902年,蔡鍔將“軍國民主義”第一次引入國內。

▲年輕的蔡鍔。圖源:網絡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對此指出,軍國民教育不是一種理想社會的教育,然而在中國,卻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
蔡鍔認為,在這個戰(zhàn)爭頻仍的世界中,要想獨善其身,就必須實行義務兵役制,也就是全民皆兵。
但“欲建造軍國民”,還要“陶冶國魂”。
所謂“國魂”,即國民自尊自立之種子。
中國的國魂,蔡鍔認為是一種存在于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絕無僅有的精神特質。
只要守住“國魂”,沉睡的東方獅子總有一天會蘇醒。
為了找到中國人的“國魂”,蔡鍔決定從自己做起,進入日本正規(guī)的軍校,從一名士兵開始,用實踐檢驗他的救國方法。

1904年,時年22歲的蔡鍔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日本學成歸國。
面對千瘡百孔的國家,他的內心百感交集。
一方面,留日的中國學生群體偏向于革命,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
另一方面,當時能實現(xiàn)蔡鍔救國方法的,唯有掌握軍隊的清政府。
這意味著,在蔡鍔身上,情感與方法是背離的。
此時,清政府為了自救,開始實施新政,引入新式人才。這令蔡鍔不但有了“用武之地”,還一下成了各地督撫爭相哄搶的“無價之寶”。
聽說蔡鍔歸國,遠在廣西的李經羲立即向朝廷啟奏,要蔡鍔到廣西任職。

▲李經羲。圖源:網絡
剛調任盛京將軍的趙爾巽也不甘示弱,極力請求蔡鍔趕赴奉天(今吉林長春)助自己一臂之力。
眼見兩省督撫級官員為了蔡鍔幾乎大打出手,湖南巡撫端方當然不甘示弱。他大打“回鄉(xiāng)援建”牌,希望蔡鍔能為湖南效力。不過,蔡鍔卻有另一番打算。
他最終將自己報效國家的首站,定在了廣西。
無他,比起東北和湖南,廣西更窮、更偏僻,可施展抱負的空間更大。
蔡鍔不知道,他此刻的選擇,無意中影響了他以后的人生,也間接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一到廣西,蔡鍔立即被任命為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負責新軍籌備及編練。
他在廣西一干就是五年多,為禍廣西多年的匪患被連根拔起。
那些曾經的罪犯、土匪,被整編入廣西的軍隊中,加以改造訓練。
在整軍經武、鞏固國防的思想指導下,蔡鍔編練新軍,屢見成效。
之后,在新任廣西布政使張鳴岐的支持下,蔡鍔創(chuàng)辦了廣西陸軍小學堂,為近代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軍事人才。
作為廣西陸小的第一任總辦(校長),蔡鍔堅持,軍校培養(yǎng)的不應是只會打仗的士兵,更應該是積極向上、堪為表率的青年才俊。
為防止有人搞特殊化,他要求所有的教習必須與學生同吃住,包括他自己。
廣西陸小招收的多是弱冠年紀的農家子弟。為了改變他們的不良習性,蔡鍔頗費一番苦心。
據曾受蔡鍔教導的民國名將李宗仁回憶,當時校方的教官多半是自日本陸軍士官學?;貒牧魧W生。
這些教官都穿著非常整潔鮮明、繡有金色花紋的藍呢制服,足上穿著長統(tǒng)皮靴,光可鑒人。腰間更掛著一柄明亮的指揮刀,在校內走動時,這柄刀總是拖在地上。因而他們走起路來,刀聲靴聲,鏗鏘悅耳,威風凜凜,使剛自鄉(xiāng)下出來的農家子弟看到了羨慕萬分。
有時,蔡鍔也會親自下場展示軍事技藝。那時他還不到30歲,身手十分矯健。

▲廣西時期的蔡鍔。圖源:網絡
公務之余,他也會給學生展示在單杠上翻“大車輪”、下漓江游泳、潛水等。
在蔡鍔的親自監(jiān)督下,廣西陸小的學生一個個出落得精氣神充足,與當時尚存的八旗、綠營形成鮮明對比。
可惜,這樣的教習生涯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
隨著廣西新軍編練的發(fā)展,政府的實權內斗也持續(xù)不斷。
對蔡鍔有提攜之恩的李經羲,在清除完匪患后即被調回北京。接替李經羲的,是曾力阻慈禧挪用軍費修園子的林紹年。但林紹年卻對新政不感興趣,對蔡鍔的工作也不甚支持。
作為一個在當?shù)睾翢o根基的外地人,蔡鍔執(zhí)掌桂軍軍權亦引發(fā)各方不滿。
加之,蔡鍔任用教官時,多以陸士留學生在同盟會員之上,同盟會員因此認為蔡鍔有打壓同盟會員之嫌。
于是,當?shù)毓偌澟c同盟會員決定聯(lián)起手來,驅逐蔡鍔出廣西。
深感毫無用武之地的蔡鍔,只能選擇去職。

1909年,李經羲被啟用為云貴總督。上任后的頭件大事,就是召回蔡鍔。
起初,蔡鍔不愿去云南。
他說:“滇中軍事較桂省尤難,基礎已壞,欲挽回補救,絕非一二人之力所能奏功?!?/p>
蔡鍔這么說是有根據的。
在大清版圖上,此時以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為宗旨的革命運動漸成燎原之勢。云南也不例外。在李經羲興辦的云南講武堂中,聚集了大量的同盟會員和思想激進的熱血青年。
當時在講武堂任教職的葉爾愷就曾說:“講武堂多革命黨,虎大傷人!”
除此之外,云南新軍中,還有川人及北洋軍閥,派系盤根錯節(jié)。
蔡鍔此前興辦廣西陸小的成功,自然令久居滇地的各派軍閥深為忌憚。
果然,蔡鍔一到云南,北洋系就開始排擠他。在他們的指使下,廣西咨議局向云南咨議局發(fā)了份公函,大意是蔡鍔這個人很壞,不能用。
文件呈報到李經羲的桌子上。李經羲毫不在意,繼續(xù)力保蔡鍔出任新軍十九鎮(zhèn)三十七協(xié)統(tǒng)(相當于后來的旅長)。

▲蔡鍔。圖源:網絡
當時,云南新軍十九鎮(zhèn)是革命黨人在云南軍中的第二大陣地。
李經羲讓蔡鍔到那里做大官,顯然是希望利用蔡鍔來穩(wěn)住云南軍心。
蔡鍔雖未直接參加革命黨,但對革命黨抱有極大的同情。
在任期間,他曾準許講武堂的學生或軍中將士翻閱那些帶有推翻帝制言論的報刊雜志,但他本人卻從未就這些公開發(fā)表過態(tài)度和意見。
在人前,蔡鍔仍舊是忠于清廷的青年大臣。
在人后,蔡鍔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蔡鍔的守官清正,令李經羲一再豎起大拇指。但李經羲不知道,蔡鍔做了革命黨的“保護傘”;而他對蔡鍔的保護,實際上也間接支持了革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消息傳到云南,蔡鍔等人迅速作出反應。
當年的重陽節(jié),蔡鍔聯(lián)合唐繼堯率兵拿下了云貴總督署,自任云南都督。
云南隨即宣布獨立。
在最后時刻,蔡鍔并沒有像四川軍政首長尹昌衡那樣,將老領導趙爾豐誘殺祭旗。
感念李經羲舊恩,蔡鍔不忍殺之。他以李經羲間接保護革命黨有功,邀請其出任新的云南軍政長官。
但李經羲念及朝廷對李家的世代恩典,寧死決不犯上。
最終,蔡鍔只能派人將他禮送出境,也算報了舊日提攜之恩。

辛亥革命后,四川、云南、廣西等南方諸省紛紛宣布獨立,但長江以北的各省,仍在北洋軍閥的控制下,宣誓效忠大清朝。
最終,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革命黨人推舉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為新的臨時大總統(tǒng),以換取他對民國新政府的支持。
而袁世凱投桃報李,迫使清朝末代皇帝退位,終結了帝制。

▲袁世凱。圖源:網絡
對于蔡鍔這個年輕的云南“一把手”,袁世凱頗為關注。
話說當年蔡鍔求學日本,曾得恩師樊錐先生襄助。樊錐曾任職于袁世凱幕府,期間,多次勉勵袁世凱學習其祖先袁紹割據稱雄,推翻大清。袁世凱擔心幕僚思想過于激進會害了自己,便贈予巨款,將樊錐禮送還鄉(xiāng)。有趣的是,這筆錢,最后一部分以樊錐的名義贈予蔡鍔充作留日學費。
如此一來,袁世凱也就間接成了蔡鍔的“恩人”。
不過,此事只有同樣曾受樊錐資助的梁啟超知道,蔡鍔本人并不知情。
通常的說法是,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tǒng)后,尋了個由頭把蔡鍔調入京。原因是擔心年輕有為的蔡鍔會對自己的勢力形成掣肘。
但另外一種說法則指出,蔡鍔是主動辭去云南都督一職的。他之所以選擇進京,是因為一開始對袁世凱抱有很大希望,認為袁是“宏才偉略,群望所歸”。
據說,袁世凱起初也曾打算任命蔡鍔為陸軍總長,但遭到屬下北洋系將領的反對后才作罷。
很快,蔡鍔發(fā)現(xiàn)袁世凱迅速“黑化”,不僅鎮(zhèn)壓革命活動,還試圖修改憲法,以實現(xiàn)他的稱帝大夢。
看來是時候返回云南擁護共和了。
然而,蔡鍔此時已遭遇袁世凱的24小時嚴密監(jiān)視,難以脫身。
無計可施的蔡鍔整日流連北京的八大胡同,與歌舞娼妓一起度過“美好時光”,試圖騙取袁世凱的信任。
在這期間,名妓小鳳仙與蔡鍔的風流故事傳得沸沸揚揚。
人們皆相信,英雄與美女之間必有真情。在當時的情境下,蔡鍔到底對小鳳仙有幾分真情,還真不好說,但他以風流緋聞來掩飾自己的護國行動,倒是千真萬確的。

▲小鳳仙。圖源:網絡
蔡鍔通過小鳳仙掩人耳目,曾多次潛赴天津,與老師梁啟超相商討袁大計。
萬事俱備后,1915年11月,蔡鍔以治病為由,向袁世凱請了假,經天津東渡日本,繞道上海,轉香港,經越南河內,返回昆明。
兜這么大一個圈,無非是想躲開袁世凱的視線。
在蔡鍔抵滇的一周前,袁世凱已搶先一步稱帝。但,返回云南的蔡鍔突然起兵反袁,也令支持帝制的袁世凱擁躉們猝不及防。
護國軍成立,武裝討伐袁世凱拉開序幕。護國軍兵分三路,蔡鍔自率第一軍攻打四川。
1916年3月,四川瀘州。這是護國運動的最關鍵一戰(zhàn),也是蔡鍔一生中的最后一戰(zhàn)。
蔡鍔以8000多人的兵力,對陣張敬堯的5萬北洋精銳,連連取勝,逼迫張敬堯停戰(zhàn)議和。
與此同時,袁世凱在全國聲討的浪潮中,取消帝制。兩個多月后,黯然死去。
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迅速分裂,中國再度陷入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
對于這些,蔡鍔或許有心治之,但他的身體已不允許。瀘州戰(zhàn)役讓蔡鍔一戰(zhàn)封神,但據參與此戰(zhàn)的朱德后來回憶,當時的蔡鍔已經“瘦得像鬼”,整個臉上只有“兩眼還閃閃發(fā)光”。
蔡鍔病入膏肓。雖緊急送至醫(yī)療水平較發(fā)達的日本,醫(yī)生們仍舊束手無策。
1916年11月8日,“護國軍神”蔡鍔病逝于日本福岡。
對于如何拯救當時的中國,他還有過很多的設想,他曾在20歲時給自己設下個宏愿:利用30年的時間,讓中國變得海晏河清、國富民強。
但他沒有時間來實現(xiàn)或見證這個理想了。
在他去世后,他的傳人卻為此付出了諸多努力。
33年后,他的學生朱德聯(lián)合他的湖南老鄉(xiāng),終于實現(xiàn)了這個夢想。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記得隨手點贊、點在看以示鼓勵呀~
參考文獻:
毛注青等編:《蔡鍔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袁泉:《我和外公眼中的蔡鍔將軍》,中華書局,2013年
謝本書:《論“軍國民主義”》,《貴州社會科學》,1989年第10期
蔡睿:《立而后破:蔡鍔對袁世凱執(zhí)政的態(tài)度轉變》,《社會科學前沿》,2019年第4期
- END -
作者丨大唐梁金吾
編輯丨艾公子

原標題:《民國軍神:34歲病逝,享受國葬》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