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6年了,我還是忘不了《請回答1988》里這一幕
6年了,我還是忘不了《請回答1988》里這一幕 原創 她姐 她刊
她姐的寶藏劇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一到冬天,熱搜必有它。
沒錯,說的就是《請回答1988》。

圖源:《請回答1988》,除特殊標注下同
今天(11月6日)是《請回答1988》開播6周年的日子。
它到底有多受歡迎呢?
就是每到冬天,大家總是習慣性地重看一遍,但永遠不膩。
就是一部2015年的電視劇,到今天還有網友說陷在劇里出不來。
就是從人物,到臺詞,再到配樂和道具,能全部夸一個遍。
豆瓣上70多萬人參與了評價,總評分達到9.7,是高分電視劇榜的第一名。

圖源:豆瓣
這么一看,她姐也默默參與了一個70萬人的大項目。
仔細想想也挺奇怪的。
《請回答1988》講的明明是1988年左右,發生在首爾的故事。
只有一條普通的胡同、5個普通的家庭,還有生活里的一堆雞毛蒜皮。
少了所謂的激烈“沖突”,甚至對一些觀眾而言,故事背景和實際生活還有一段距離。
但它就是莫名其妙地讓人覺著親近和熟悉。
愿意一次次去感受那個“雖然不富裕,但卻內心溫暖的歲月。”



細碎卻迷人的日常
看過《請回答1988》的人,都有一個共識:重刷前,得備好紙巾。
它太好哭了。
至少當德善喊出:“為什么就對我這樣?”的時候,她姐的眼淚就已經扛不住了。
乍一看,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別嚴重的大事。
貧困的五口之家,兩個女兒生日又相近,二女兒的生日就被自然而然地“合并”了。
只要拔掉幾根蠟燭,重新點燃燭火,所有的不滿和委屈就能像沒出現過一樣。


這一幕,真的越想越窩心。
即便是獨生子女,對于“二女兒的悲哀”也能生出幾分感同身受來。
誰沒在跟鄰居家,或者堂、表親家的小伙伴玩耍時,因為一句“你讓著點弟弟/妹妹”,而忍耐過、不開心過。
明明大家都是年齡相仿的孩子。
明明“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可也不光是因為委屈吧。
更多地,是會出現和德善一樣的困惑:
“我以為我如此崇高的犧牲精神,
爸爸媽媽是知道的。”
怎么這些犧牲反而被默認了呢?


可能就是在那一刻,我們真的走進了雙門洞的故事里。
那里的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在平淡的生活里,有著屬于自己的“煩惱”。
雙門洞的“人生導師”,能解答“五人幫”各種困惑的東龍,也只敢在媽媽要起身出門的那一刻,小心翼翼地說出,“我不想一個人吃飯。”
然后認命般地,拿起勺子,沒有再多挽留一句。
還有每天都想念媽媽的阿澤;
承擔起屬于爸爸責任的善宇;
在猶豫不決里錯過愛情的正煥……
有時好像越是和親近、喜愛的人在一起,就越不知如何開口,越不懂對方的心。


好在:
“錯覺是短暫的,
誤會是長久的。
所以錯覺是個人自由,
誤會是萬萬不可有的。”
或快或慢,雙門洞里的每個人都學會了,向想要珍惜的人,去吐露自己的心聲。
那一切“悲哀”便總會有翻篇兒的時刻。


拿起電話,撥號,聲音顫抖著喊出“媽媽”,然后聽見她在那頭用熟悉的鄉音喊著你的名字。
也不需要再為悲傷和痛苦多做掩飾了:
“所有讓你感到辛苦的事情,
讓你后悔自責的事情,
都吐露出來吧,
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
而你不要擔心。
爭吵也罷,緊緊相擁也好,愛的表達形式可能有千百種。
但哪怕相處時的情緒再激烈,最終總是會知道,雙手捧著的是一顆真心。


而在胡同里,“時間會讓人成為朋友”,也會讓人變成家人。
陌生的心會漸漸靠在一起。


也正是這樣,雙門洞里過圣誕的那一天顯得格外美好。
之前,所有人聚在一起不停地開會、討論,就為了讓小姑娘珍珠收到一份喜歡的圣誕禮物——雪人。
沒有降雪可以雕冰人,國手阿澤的圍棋棋子也是能拿出來當眼睛的。
忙來忙去,最后發現,雪人不過是小賣店里幾塊錢就能買到的一款冰淇凌。
可沒人因為之前的“白忙活”而抱怨。
只是驚訝了一瞬,然后帶著發自心底的笑意,看著開心的珍珠。
家人們只想著,一定用豐盈的愛去給予。

閃閃發光的普通人
《請回答1988》令人著迷的地方,不僅僅在于胡同里舒服的日常,還有生活在那的人們。
她們都不完美,或多或少地,能從她們身上找出各種各樣的小毛病。
可那些缺憾和棱角是那么的恰到好處,無論如何都無法討厭。


你還記得趙秀香么?
大多數時候,她是活在兒子東龍的臺詞里的。
是“趙女士”、“趙部長”,是公司里的保險王。
也是整個胡同里存在感最弱的“媽媽”。
剛剛退休的時候,她始終沒辦法適應在家帶孩子的生活,干脆逃去了妹妹家。
兩星期后,趙女士終于回來了,和鄰居姐妹花們聊天的時候,她是這么說的:
“我的人生,
一直被叫東龍媽媽、大龍媽媽,
我不高興這樣,
我的名字叫趙秀香。”


那是來自1988年的女性自我意識。
那一瞬間,趙女士簡直在閃閃發光。
當她說出:“我昨天接受了培訓,明天開始上班”的時候,只想痛快地為她獻上自己的掌聲。
然后像豹子女士一樣,說一句“了不起啊,真了不起。”
你看,即便只是劇中的配角,可在她們自己的人生里,這些人也都實打實的可愛。
慢慢地,我們透過她們,也找到了一些關于生活的答案。


你還記得這一幕么。
那是美玉終于回來,和正峰手牽手在市場里閑逛的時候。
路過爸爸的店面,她不自覺地低下了頭,避開了眼神交匯。
原本笑著想和她打招呼的爸爸,也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默契地,沒有出聲。
一個可能怕自己丟臉,一個是真的怕對方丟臉。
然后,已經走出去好遠的美玉突然站住了,拉著正峰往回走。
“爸爸,女兒來了。”她說。
那一刻,真的完完全全迷上了美玉。


也許會被看不起吧,可穿著灰撲撲的衣服、站在簡陋店面前的爸爸,也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是哪怕會被看不起,也不想拋棄的一部分。
所以偶爾會覺得,正峰在戀愛中說得最好聽的話,也許不是什么:“維也納雖然是奧地利的首都,但你,卻是我心臟的首都。”之類的情話。
而是對著美玉爸爸說出的:
“伯父,真正白手起家的您,真的,太棒了。”
那一刻,胡同外的陌生人,也成為了家人。
可能再沒有比這更讓人覺得溫暖的事了。
每個人都懷著最大的善意,在擁抱著這個世界。
所以總是忘不了,德善的班長發病倒地后,從醫務室回來時的情景。
班級里沒有一個人避開她、嫌棄她。
迎接她的是像往常一樣的:“班長,好冷,把門關上吧。”



請回答,青春
所以《請回答1988》究竟好在哪呢?
60萬個評分觀眾,能說出60萬種不同的答案來。
它不是沒有記錄生活里的疲憊、骯臟與掙扎。


可我們一起哭過了。
最后記住的還是那些美好。
美好的像獻給成年人的一部童話。
也許不僅僅因為它像童話,而是即便故事里有悲傷,有失落,我們還是忍不住投入地和劇中人們一起走了一遭。
因為我們隱約看到了自己。


那個惴惴不安地問出,“如果沒考好,你也不能討厭我啊”的自己;
那個因為沒有夢想,迷茫和沮喪的自己;
那個有點難為情,所以不敢開口說出“拜托”的自己。
還有那些屬于自己的、回不去的青春。


那段青春里,還包括《請回答1988》首播時,我們的追劇時光。
我們一邊因為劇情笑出聲、留下眼淚,一邊在貼吧、微博上和網友們“對戰”。
爭論究竟誰才站對了CP。
討論“怎么最后一集不是澤善的婚禮”,而是寶拉和善宇的故事。
劇中的情節就像發生在昨天。
而五人幫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或許應該覺得慶幸,在這部劇的結尾,有那么一場富有儀式感的劇內告別。
我們跟著鏡頭,在德善的陪伴之下,一起和雙門洞的故事、和五人幫說了再見。
我們一起練習告別,好像就不那么孤單了。
“現在對已經逝去的東西,
對再也無法回去的時間,
做遲來的告別,
再見,我的青春。”
聽到了,請回答。她刊


監制 - 她姐
作者 - 小怪獸
微博 - @她刊iiiher
原標題:《6年了,我還是忘不了《請回答1988》里這一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