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品讀丨韓羽:“半”字,大有文章


「半」字,大有文章
文·韓羽
你看,“一城山色半城湖”,“半”字在這兒忽然大了起來;“半畝方塘一鑒開”,“半”字在這兒又忽然小了起來。你再看,“云髻半偏新睡覺”,云髻僅只“半”偏,竟將那嬌柔慵懶、睡眼惺忪的樣兒活現了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遮住了這兒,露出了那兒,依違之間,羞澀之狀,逗人想象,足夠咀嚼半天的了。
元代散曲家,一眼瞅中了這個“半”字,作為曲牌,名“一半兒”。關漢卿對“一半兒”就頗感興趣,且讀其曲:“多情多緒小冤家,迤逗得人來憔悴煞,說來的話先瞞過咱。怎知他,一半兒真實一半兒假。”一個“半”字,竟將那癡情人的癡勁兒忽斂忽縱搖曳生姿起來。

齊白石《稻束小雞》133x33.5cm,紙本設色,北京畫院
王維詩“山色有無中”,字里行間不見“半”字,實是仍在“半”上做文章。又“有”又“無”,不亦各占一半乎!于是山色空蒙也,天地浩渺也,興人感慨也。
白石老人也曾就“半”字作畫,《稻束小雞》一畫中就有個半拉身子的小雞。且莫小瞧這小雞,雖然畫上已有了八九只小雞,唯它才是這畫的“畫眼”(詩有“詩眼”,畫也當有“畫眼”)。因為恰是它的那半拉身子(另半拉身子被稻束遮住了)給了人們暗示—稻束后面可能還有小雞。不僅使人們看到了稻束的前面,又使人們想到了稻束的后面,使畫面的有限空間擴展成了畫面的無限空間。
本文選自韓羽著《我讀齊白石》

韓羽,山東聊城人。歷任《邯鄲農民報》、河北省美術工作室、《河北畫報》、河北工藝美術學校編輯,河北工藝美術學校教員,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美協第五屆理事和河北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設計人物造型動畫片《三個和尚》《超級肥皂》獲文化部獎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