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改革辦督察電改后,首個區域電力市場交易規則落地京津唐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督察電力體制改革之后,曾被業內認為“改革力度溫和”的電改驟然呈現出全面加速之勢。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7月29日獲悉,國家能源局近日下發了關于同意印發《京津唐電網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暫行規則》(下稱《規則》)的函,以及《規則》的修改建議稿。
這是電改后出臺的第一個區域電力市場交易規則,更重要的是,選擇在京畿重地推進電力市場建設,這本身就釋放了強烈的積極信號。有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對澎湃新聞稱,京津冀地位特殊,是核心中的核心,在這里推進電改遠比在其他省區更具有示范效應。但凡改革思路不成熟或是沒有獲得高層支持,都不可能選擇京津冀。因此,此事可謂折射了高層推動電改的信心和決心。
此前,能源局系統官網就曾披露過中央改革辦督察組赴地方督察電改推進情況的消息。據貴州能源網近日披露,7月22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工作座談會,傳達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7月15日電改部際聯席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通報中央改革辦關于電力體制改革督察情況。這是官方首次證實中央改革辦督察電改。澎湃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央對電改的督察報告將在一定范圍內逐級公布。
電改力度增大、為現貨市場做鋪墊
京津唐區域電力市場可視為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組成部分。《規則》要求,盡快啟動京津唐電網電力直接交易相關工作,力爭到2016年底電力直接交易規模達到全社會用電量的20%。
所謂直接交易,主要是指符合準入條件的發電企業、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等市場主體,通過自主協商和集中競價等市場化方式進行的中長期電量交易。時近8月,距離年底僅剩下5個月,若以2015年度京津唐電網的社會用電量3086億千瓦時測算,這相當于今年年底前要放開600億千瓦時參與直接交易,月均直接交易電量達到120億千瓦時,規模可觀。
《規則》同時明確,京津唐電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是京津冀電力市場建設的起步工作,要按照市場競價、平等競爭的原則推進直接交易,并為京津冀電力市場開展現貨交易做好準備。京津冀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前,依托華北電力交易中心開展直接交易。
根據上文的表述,京津冀區域電力市場顯然是準備開展現貨交易,并正在為此做鋪墊的。
“無現貨,不市場”。現貨市場被視為電力市場建設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日前、日內和實時的電能量交易及調頻和備用等輔助服務交易市場。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負責人曾表示:“過去我們推廣開展的大用戶直接交易,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中長期電力交易機制,但由于缺乏市場化的電力電量平衡機制,不能真實反映電力供需,價格信號存在失真情況,因此需要建立現貨市場。”
但現貨市場建設無法一蹴而就。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區公用事業與基礎設施行業資深分析師岳啟堯(Joseph Jacobelli)曾對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分析稱,在任何一個電力市場建設過程中,在電力自由化狀況下,現貨市場不是馬上就能建立起來的,要有電力交易中心、交易合同等前提條件。“目前中國尚未形成一個活躍的電力市場,我并不認為這存在問題或者說失敗了,還要等一段時間。至于要等多久?我覺得在中國會很快,因為無論從經濟增速還是電力供需來看,現在都是很好的改革窗口。我對中國形成成功的電力交易市場、由市場定價還是比較樂觀。”
中央督察后電改提速的多重信號
《規則》(修改建議稿)還提出,市場成員包括各類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和市場運營機構,京津唐電網范圍內電網企業包括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和北京、天津、冀北電力公司等。該文件還明確界定了各市場主體、電網企業、市場運營機構的權利和義務,詳細描述了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以及市場交易和交易組織等。
有知情人士對澎湃新聞稱,建立區域電力市場是中央改革辦督察組明確提出的要求。
其實,《規則》并非中央督察后電改提速的唯一信號。7月13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發出征求意見函,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制定的《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提出,加快組織煤電企業與售電企業、用戶簽訂發購電協議(合同),加快縮減煤電機組非市場化電量,引導電力用戶參與市場交易、適時取消相關目錄電價等等,發用電計劃的放開進度超出預期。
據貴州能源網披露,在前述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工作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法規體改司司長梁昌新對下一步電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一是抓緊電改方案的批復;二是抓緊出臺幾個配套文件的操作細則;三是抓緊規范電力交易中心組建;四是抓緊組建市場管理委員會;五是加快配電業務放開的指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