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方秋雨變多了?這并不是你的錯覺
北方秋雨變多了?這并不是你的錯覺 原創 國慶假期泡湯的 四象工作室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天的雨往往意味著降溫。這是因為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和南方正在逐漸衰退的暖濕空氣相遇后形成了雨。
通常來說,北方的秋天會下雨,但降水量不會很多。事實上,今年10月以來的山西暴雨水災,還有各地連綿不絕的雨天,告訴我們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北方秋天的雨真的變多了嗎?原因又是為何呢?
文| Paella 圖| 四象設計部

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今年9月1日至10月6日,北方地區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多,而南方的江南中南部、華南中北部高溫日數超過20天,十余省份氣溫創下歷史新高,迎來了一個“北多雨、南高溫”不同尋常的初秋。
人們總是對春雨的到來喜愛有加,因為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對于秋雨,就沒有那么歡迎了。
今年北方連綿不絕的秋雨,讓多少美好假期泡了湯。花出去的機票酒店錢,只能窩在酒店看雨景,一到工作日立刻晴空萬里,成為了打工人最大的怨念。那么,造成今年北方秋季多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秋季雨水形成的原因是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和南方正在逐漸衰退的暖濕空氣的相遇。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影響我國降水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持續異常。“副高”北側是暖濕空氣與中緯度南下的冷空氣相交的地帶,往往形成大范圍的陰雨天氣,是我國大陸地區重要降水帶。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指出:持續偏北的副熱帶高壓,加上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東南暖濕氣流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異常強盛,為北方秋汛持續降水提供了條件。而由于降水帶北移,整個南方地區都在副高的控制下,形成了高溫。

歷史上比較干旱的西北地區秋季降雨,可能還與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西風帶活動異常,冷渦和冷空氣頻繁南下相關。
有人會問:降雨緩解了西北地區的干旱,改善了土壤,不是應該高興嗎?
但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降水量的異常增多往往意味著大范圍的氣候異常,也代表著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該下雨的地方不下,不該下雨的地方卻下了太多,這種情況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比如近期的山西水災,再比如菠菜價格的上漲,也與北方秋汛影響收成有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它能夠滋潤干涸的土地,也能瞬間摧毀人類的家園。在農耕社會,人們對雨有著生來的敬畏,因為它掌握著生活的命脈。
盡管如今我們不再需要靠天吃飯,但全球氣候卻依然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極端和異常氣候現象究其根本原因,都與全球變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國內“南澇北旱”的氣候格局會徹底改變。假如真有這一天,我們能準備好迎接隨之而來的蝴蝶效應嗎?


原標題:《北方秋雨變多了?這并不是你的錯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