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三季度GDP增速放緩,怎么看?

10月18日,中國三季度經濟“成績單”出爐。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
在疫情、汛情、基數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經濟恢復依然取得積極成效,但三季度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外界預期。但總的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盡管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高于全球經濟增速,也要高于發達經濟體增速。中國經濟體量大、基數高,在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全球疫情擴散蔓延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穩定增長,顯示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如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中國外貿增速達10年來最高水平。
受全球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海運緊張、勞動力短缺和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三季度以來整體是放緩的。加之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持續升高,一定程度上制約全球經濟復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不可避免會受到一定影響。
近期IMF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由上一次預期的6%下調至5.9%,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8%,比上一次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
這一方面提醒我們,理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挑戰和困難做好充足準備。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諸如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煤炭、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國內散發疫情等,仍有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的恢復進程。審時度勢、統籌施策,才能讓我們在接下來更好掌握主動權。
另一方面,預測雖略有下調,但可以看出,相關機構對中國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保持樂觀,國際社會仍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將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設定在“6%以上”。這一目標不像一些人士預計的那么激進,就是為了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比如,堅持“房住不炒”規范房地產業發展,就是為了抑制不合理需求,推動剛性需求平穩釋放,促進市場平穩發展。
GDP增速固然重要,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發展與民生的關系。具體而言,我國就業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積極增加,有利于消費能力的增強。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15.1%,兩年平均增長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
同時,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讓百姓不斷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和果實,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1年還有最后一個季度,我們仍要繼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強化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著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為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