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低碳72策:要求商品追溯碳足跡|城市呼吸
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舉國同慶,親友歡聚,我們特地刊發《城市低碳72策:實務者言》。
這份低碳72策,來自我們近期對相關學者和實踐者的采訪和約稿,總結了城市低碳的策略與建議。其中有新鮮的思考,也有反復強調的部分。它涉及能源轉型、產業升級、生態建筑、低碳交通、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科技創新和基于自然等八個方面,在中國發出雙碳承諾一周年之際,于“城市呼吸:2021 BMW卓越城市講堂”上發布。
雙碳不僅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命題。比如,如果商品可以追溯碳足跡,那么就是為消費者賦權,讓大家能對商品的碳足跡進行比較和選擇,進而讓購買行為本身也成為自覺擔當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對循環經濟而言,這是必要的配套措施。而當下的科技完全可以支持這類核算,只是商品鏈條上各環節碳排放的責任主體亟待厘清。

2020年初,上海老港基地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在可持續商業方面,低碳材料革新的動力是最難撬動的。
比如地毯,其產品生命周期中產生的超過60%的碳,是在材料端。因為地毯很大一部分是塑料制品。而塑料來自石油。這類商品的生產,后端固然可以換成綠電,但前端減碳空間還非常大,這需要使用非石化類的材料去替代。如果更新材料,意味著生產相應材料的整個行業,都要發生很大革新。這涉及鏈條上很多環節,因此很難撬動。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塑料吸管應少用或不用。而我們常用的濕巾,絕大多數也是塑料做的,其消耗量遠大于吸管。這類商品確實給人類生活質量帶來很大提升,比如嬰兒和老人都要用尿不濕,可以提升生活尊嚴。我們沒辦法為了保護環境,去放棄這樣的便利,回到以往的生活方式,反復搓洗尿布。
當然,如果能回收再利用,也可降低碳排放。我們考察過日本福岡的一個家族企業。企業原先是生產布尿布的,后來改為生產紙尿布。在日本,尿布使用量已是老人大于嬰兒。企業也在反思這件事對環境的影響,于是想出辦法,回收用過的尿布。分離尿布的塑料材質,需要依靠技術。于是,福岡政府、北九州大學聯合這家企業,進行相應的開發。福岡政府方面,動員了醫院、養老院,把尿布收集起來,將塑料分離出來,使其變成新的建筑材料,最后應用到建筑領域。這個過程中,涉及錢、技術和應用場景,不是一方力量就能完成。
濕巾遇到的挑戰也是一樣。但濕巾很小,更加不易回收。據近期研究,現在市面上90%的濕巾含有塑料成分。而100%的用植物纖維素制成的濕巾與100%用塑料制成的濕巾相比,在全生命周期的環境表現更好。但這些塑料濕巾,目前只標示為無紡布,消費者是很難了解濕巾到底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超市里的商品。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這方面,需要有公共政策去進行制約或提示,比如讓更多人了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和水足跡,或者納入碳稅并向消費者公示。當下有一些比較粗淺的研究,但相應的標準不同,會重復計算,針對不同的產業,可以使用有效的公共政策來讓環境成本更加可見。因此,還需要努力推動,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通用的溯源或體現環境足跡的體系。
毫無疑問,這些過程都是增加成本的。但事實上,長期來看,真正的可持續產品,或說碳中和產品,不能成為奢侈品。需要既環保,又有更大市場,能被更多的人使用起來。還需要產業提高環境意識,以及更多消費者參與進來。達成更大范圍的消費者認同,才能鼓勵更好的綠色產品。
現在,很多人會意識到,需要少用一次性產品。但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這套經濟系統所決定的生活方式里。商家提供的服務,無疑產生了很多不必要消耗,人們覺得沒有辦法,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實際上,需要提醒人們,還是有更好的選擇,是可以有突破口的。需要迫使革新發生。否則,我們還是面對成堆的外賣包裝、各種未必健康的生活方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