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0年前,海上刺客陳其美死于暗殺
1916年5月18日傍晚,上海法租界薩坡賽路(今淡水路)14號的寓所中,中華革命黨東南地區最高領導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陳其美正焦急等候訪客上門。這批訪客來自“鴻豐煤礦公司”,正計劃將一處礦產賣給日本商人。聽聞陳其美久居日本且人脈通達,便請他接洽介紹日商,事成后愿給予高額中介費。雖曾貴為滬軍都督且有鐵血之名聲,但此時的陳其美為了籌措反袁運動的活動經費,亦不得不親自當起中介人,為革命做起了生意。下午5點前后,“鴻豐煤礦公司”三人及一名日本商人走進了陳其美住處的客廳。然而,他們懷中并沒有可充為“革命經費”的中介款,帶來的只有奪人性命的手槍。
誅殺革命反對派陶駿保
短短五年前,那時的陳其美正與宋教仁、譚人鳳等革命黨人在上海籌備舉行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成立之事。不出半年,武昌首義便告打響,全國政局陡然一變。至1911年11月初,中外雜處的上海市區幾乎是在一片平靜中完成易幟。期間最激烈的沖突或是11月3日革命黨人對江南制造局發動了進攻。戰斗期間,陳其美竟只身前往敵營,試圖說服守軍投降,卻反被扣押。制造局遭攻克后,他才獲釋。雖未能成功勸降,但孤膽闖龍潭虎穴的壯舉,卻為陳其美贏得了名聲,進而被推舉為滬軍都督。

辛亥事起,江蘇境內政局混亂,不同派系的新軍與革命黨皆先后發動起義,上海、揚州、鎮江等地皆有人自封都督。時任鎮江都督林述慶在老師、亦是鎮軍都督府參謀兼江浙聯軍參謀長陶駿保的勸說下,同意取消都督之名,推舉程德全為江蘇都督,并提出省內其他各地都督皆應取消,結束省內“都督并立”的局面。剛當上滬軍都督的陳其美則認為此舉是公開逼其交權。更何況陶駿保本人還是以反對孫中山為宗旨之派系——光復會的重要首領,這更讓陳其美不滿。1911年12月13日,陶駿保赴滬拜會陳其美。未料想,陳其美竟在會面時當即逮捕陶駿保,以“截留起義新軍軍火”的名義將其處決。同時,還派人捉拿同在上海的林述慶。雖多有質疑,但陳不為所動,表示:“治亂絲,無從理,快刀斬之可也。”宋教仁聽聞此案“深表同情,立令追回正法林述慶命令”。
派蔣介石暗殺陶成章
誅殺陶駿保僅一個月后,陳其美再露“殺器”,派人刺殺了革命黨另一位大人物——陶成章。這兩位“陶先生”先后死于陳其美之手,他們皆非效力清的“反革命”,而是同屬革命派的政敵,一位是鎮軍參謀長,另一位則是浙軍總參議。當時輿論如此評論:“浙、鎮兩軍參謀姓同、種因同,而遇害亦同,其不同則一明一暗爾。”所謂“明”乃指陳其美以軍法名義擅自處決陶駿保,所謂“暗”則因為陶成章是死于陳所派遣刺客的暗殺。
而這位刺客正是那年剛25歲的蔣介石。
陳其美之所以將如此重要的暗殺任務交給蔣介石,主要是因為兩人關系非比尋常。依照蔣介石自己的說法,他是在1906年先認識陳其美,再由其引薦,在宮崎滔天家中拜會了孫中山。兩年后,陳其美又是他加入同盟會的介紹人。兩人私誼深厚,亦曾結拜為義兄弟。多年之后,蔣介石在日記中仍不忘懷念兩人的交往,所謂“中正與英士,共事十載,始終如一,未嘗有或合或離之形神”,又稱“以我兩人,萬古交情”。

辛亥革命期間,蔣介石更是直接受命于陳其美,先是出任先鋒隊指揮官,后又率領敢死隊由上海赴杭州,參與浙江光復。浙省被革命黨控制后,蔣馬上返回上海,向陳其美報道。此時,已被推舉為滬軍都督的陳其美,則把蔣介石提拔為第5團團長。不過,蔣介石的團長生涯極為短暫。僅僅兩個月后,陳其美就派遣這位“好兄弟”出馬暗殺了光復會首領、時任浙軍總參議陶成章。
陶成章是1907年前后同盟會內部“倒孫運動”的發動者,并于同年在東京“重建”光復會,擁章太炎為會長,革命黨正式分家。辛亥革命爆發后,雙方圍繞“驅逐韃虜”后江浙一帶政權歸屬,自然鬧得不可開交。1911年11月下旬時,陶成章甚至以“駐滬浙江光復義勇軍練兵籌餉辦公室處”的名義,在上海招兵買馬,亦有出任浙江都督的企圖。
這些跡象無疑讓陳其美極為憂慮,最終下決心除掉這位極有可能與自己爭權的前同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如此描述陳陶二人的沖突:“當革命之初陶成章亦相繼回國,即與英士相爭,不但反對英士為滬軍都督而顛覆之,且欲將同盟會之組織根本破壞,且欲將光復會代之為革命正統,必將同盟會領袖孫黃之歷史抹煞無遺,并謀推戴章炳麟以代孫先生。”蔣介石收到陳其美的命令后,便千方百計探查陶成章的準確住處,為此還特別收買了光復會成員王竹卿一同行動。1912年1月14日,得知陶成章住在法租界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休養后,兩人便潛入其病房后拔槍亂射,陶當場斃命。
事發后,舉國震驚。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才滿半個月的孫中山,亦致電陳其美稱:“陶君實有巨功,猝遭慘禍,可為我民國前途痛悼,法界咫尺在滬,豈容不軌橫行,賊我良士,即由滬督嚴速究緝,務令兇徒就獲,明正其罪,以慰陶君之靈,泄天下之憤,切切。”黃興還特別要求“設法保護章太炎君為幸”。幕后策劃者陳其美,曾煞有介事懸賞捉拿兇手,還出席了陶成章的追悼會。然而,無論是光復會內部還是社會輿論均認定陳其美難脫干系。不久,一同行刺的王竹卿便被光復會人士擊斃,蔣介石則東渡日本避禍。

綁架銀行經理宋漢章
此時雖然以非常手段除掉了政敵,但陳其美滬軍都督之位仍不穩固,軍政府很快又陷入了財政危機。為解燃眉之急,陳其美曾要求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將繼承自前清的“官款”收歸軍政府公用。此要求被上海分行經理宋漢章以款項挪用“需經股東會同意”為理由婉拒。隨后,他又謝絕了軍政府的借款要求。惱羞成怒的陳其美,竟派人潛入宋漢章常去吃飯的小萬柳堂,將其綁架至曹家渡滬軍都督府。1912年3月26日,陳還為此發表通電,聲稱:“該經理以恃租界為護符,抗不到案,不得已偵其出界,派員捕獲。”堂堂滬軍都督竟綁架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消息傳出,輿論大嘩。
通電次日,中國銀行股東會便致信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伍廷芳抗議。伍廷芳亦認為陳其美對中國銀行既無清查之權,更無權擅自逮捕其人員,言辭激烈地指責道:“清之末造,立憲雖假,而司法成立所在地,行政有司不敢妄為侵越,橫恣如貴督所為……貴督乃為滿清行政官吏所不敢為之事,本部竊為未喻”,進而告誡道:“本部亦望貴督勿施積極之手段,破壞民國之基礎也。”之后一個多月間,伍廷芳與陳其美圍繞“宋漢章”案打起了筆墨官司。最終,迫于輿論壓力,陳其美不得不釋放了宋漢章。獲釋時,宋漢章本人卻誤以為要步陶駿保、陶成章之后塵被拖去刑場槍斃,一度受驚而不省人事。由此不難看出,陳其美“積極之手段”早已讓滬上名流膽寒。而他與上海及江蘇士紳群體之間矛盾亦由此不斷惡化。

卸任滬軍都督,組織暗殺團
自民國成立后,不斷有地方士紳向孫中山、黎元洪及之后的袁世凱請愿,要求取消滬軍都督府,實現江蘇統一。1912年3月,袁世凱任命陳其美為工商總長,卻未到任,仍坐鎮上海都督府。此外,上海輿論界還連篇累牘地批評陳氏私生活不檢點,終日花天酒地,甚至冠以“花酒大王”、“楊梅都督”的貶稱。為應對各類批評的聲浪,陳其美一方面表示愿意辭去滬軍都督,另一方面則私下動員江蘇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計劃武力驅逐程德全,自己取而代之。不料事情敗露,奪權計劃宣告失敗。時至1912年7月陳其美不得不卸任滬軍都督,滬軍都督府亦隨之取消。
之后兩年間,陳其美曾陪黃興赴北京面晤袁世凱,也當選過中華民國第一屆參議員,還參與審理了宋教仁遇刺案,繼又重返上海組織“討袁軍”。失敗后,流亡日本,輔佐孫中山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2月,陳其美潛回上海租界,組織“鐵光銳進社”,其下設“擾亂團”與“暗殺團”。前者專門負責動員串聯會黨及駐軍,力圖促成起義;后者則專門負責暗殺袁世凱政權的大小官吏。暗殺目標分為甲、乙、丙、丁、戊五等,殺甲等每名獎三千元,乙至戊則獎勵二千至二百元不等。期間,陳其美取得的最大戰果是成功暗殺上海鎮守使鄭汝成。
1915年11月10日中午,鄭汝成前往出席日本領事館慶祝大正天皇登基的典禮。車行至外白渡橋北岸附近時遭暗殺隊伏擊,鄭汝成先被炸彈所傷,后為暗殺隊手槍擊殺。之后,陳其美計劃乘勢聯合潛伏上海的革命黨人會同海軍“肇和”艦一同舉事。不過,這場匆忙發動的起義前后不到半天,便宣告失敗。經此打擊后,由于人力、財力短缺,暗殺及動員工作幾近停滯。1916年后,雖在孫中山的催促下,在江陰、杭州及上海吳淞口等處偶有行動,但幾乎都在第一時間遭撲滅。更糟糕的是,4月下旬時孫中山又婉拒了陳其美爭取更多活動經費的要求。這位前滬軍都督困坐上海,卻已無計可施。

暗殺者遭暗殺
全國政局因袁世凱稱帝而風云激蕩之時,為避暗殺報復,陳其美不得不躲在法租界薩坡賽路14號——日本友人的寓所中,無奈地等待時機。與此同時,袁世凱方面早已將他列為暗殺目標,欲除之而后快。為達此目的,袁世凱找到了曾在滬軍都督府所轄部隊任職過的張宗昌,讓其負責招募收買原革命黨人、會黨分子負責實施暗殺。為接近陳其美,特別虛設了所謂“鴻豐煤礦公司”,以高額中介費誘其露面。正處經濟困難的陳其美,果然馬上應允此事,才有了1916年5月18日傍晚時的這場會面。
那天5點15分,陳其美在底樓里間的會客室與來訪四人洽談。待商定簽約時,其中一人稱忘帶了合同底稿,要回去取。陳其美親自送客至門口。他剛露面,埋伏在門后路口的刺客便舉槍射擊。陳其美連中數彈,當即殞命,亦如當年的陶成章一般。


當晚,蔣介石親自收拾陳其美的遺體,并以盟弟身份撰寫了悼文。孫中山聞訊,手書“失我長城”哀悼之。袁世凱暴斃后,革命黨人及各界名流聚集上海法租界隆重舉行了陳英士追悼大會。諸多悼詞挽聯中,蔡元培的挽聯也許最準確地描繪了陳其美的跌宕人生:“佚事足征,可補游俠貨殖兩傳;前賢無愧,洵是子房魯連一流。”
當年陶成章追悼大會,亦如此隆重,參與者成百上千。會上,光復會成員孫鐵舟曾當面指責陳其美稱:“陶君之死,必死于爭競權利之徒,如嗣后有挾私害公者,當以手槍殺之。”未料想,短短數年后,歷來篤信暗殺等“積極手段”的陳其美果然喪命于其他暗殺者的槍口之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