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馬可:一個被虐得不輕的“勞模”


說到因為劇組進度而錯過《重生》發布會,馬可語氣里全是遺憾:“都是我的作品,每一個角色我都愛,每一部戲我都非常非常寶貝。”
小童星的身份、“殺阡陌”角色的娛樂性,也許會讓人一度忽略了馬可其實是中央戲劇學院正兒八經科班畢業的身份。事實上,馬可接演的這些角色,除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里的許開陽,青春明亮,有一點點本色出演,且并不是戲份最重的男主角外,其他作品清一色是挑大梁的大男主,而且,一個角色比一個復雜。
《重生之名流巨星》原著擁有極高網絡人氣,主角“重生”后,并沒有金手指,一路虐身虐心在復仇道路上披荊斬棘,最終放下仇恨獲得人性救贖,對于年輕演員來說,極富挑戰。
《思美人》中飾演屈原一角,更是有史可依的歷史人物。演得好,是成就,演不好,也得扛得住考據黨們如潮的批評。
《穿越之前世之旅》看梗概,則更能過戲癮——角色們自由穿越眾多時空與身份。

《重生》第一季結尾,馬可飾演的杜云修拿了一座最佳新人獎的獎杯,這個成績,是他通往影帝成功之路最重要的一步。對于馬可而言,2015年也未嘗不是一個“轉折年”,無疑,深入人心的“殺姐姐”是他的一座“高峰”,在一個良好的起點下,2016年,馬可演了大古裝,也演了現代戲,“重生”了一把,更是有“穿越古今中外”的架勢,如果把這些挑戰一一擊破,相信他會演技上比眾多“小鮮肉”們更添一份重量。
“重生”拍出了娛樂圈的艱辛
澎湃新聞:你讀過《重生之名流巨星》的原著小說嗎?
馬可:讀過,我覺得寫得很不錯,男主角杜云修比較貼合我本身,因為我自己也是演員嘛,這本小說講的就是娛樂圈那些事兒。
澎湃新聞:自己作為從業者,你覺得哪些部分是貼近娛樂圈真實的?
馬可:從《重生》這個戲里,讓觀眾能夠理解到我們做演員艱辛的一面,還有就是作為一個明星,他背后所要承受的壓力和代價。做明星不是一般大家理解的那種光鮮,特別是從云修這個角色,他的糾結和辛苦,真的是這樣子的。
澎湃新聞:《重生》原著杜云修這個角色有特別多粉絲,你怎么理解這個角色?
馬可: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善良的人,讓人很心疼,就是因為他的善良,所以才導致被他最親的兄弟深深地傷害了,導致他瞬間就崩潰,就絕望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得他重生了,他就帶著這份糾結、壓抑的狀態開始了整個故事,這是我對他整體的一個把握。
澎湃新聞:據說拍攝期間,自己狀態特別壓抑?
馬可:因為這個角色,他被兄弟深深地傷害之后,就帶著這樣的狀態,壓抑地重新改換頭面,一步一步走到最后。所以說拍攝的每一場戲其實心里面都是很糾結很痛苦的,過程是很壓抑的。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帶著這份壓抑糾結的心情完成每場戲,所以說我很累,很難受。剛進組的時候,每天來到現場,我心里面都是喘不過氣來的感覺,我跟導演說,可能我入戲太深了。真的是入戲了,一到現場我就感覺到這種氛圍,跟對手一對戲,我就會發現我的心好痛,我要去外面透透氣,真的是這樣的。
澎湃新聞:正因為入戲了,所以哭戲反而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完成了。
馬可:沒錯,哭戲對我來說,倒真不是算是最大的挑戰。
澎湃新聞:《重生》是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起拍的,兩個角色反差挺大的?
馬可:沒錯,《致青春》里我飾演的許開陽,是一個很風流瀟灑,很陽光的富二代,他在學校里是一個叱嗟風云的人物,整天特別高調。《重生》里的杜云修,又是一個特別糾結,特別收,特別壓抑,特別隱忍的人物,完全是兩個極端的反差。所以,我的狀態就變成,這邊拍著青春,那邊拍著虐心,我每次都跟楊導說,楊導,我來到《致青春》特別像變了一個人,玩得特別開心。我一回到《重生》進入云修的角色,我就特難過,特難受,特虐。
澎湃新聞:許開陽可能比較更傾向于你本人的性格?
馬可:是的,許開陽對我來說沒有壓力,演得比較輕松。
澎湃新聞:《重生》劇組中,第一次跟這么多外籍演員對戲感覺如何?
馬可:你這么說,確實是,我感覺到跟Pong演戲好像演泰劇一樣,剛開始不太適應,有點笑場,因為他講泰文,我一聽泰文就感覺這是一部喜劇,哈哈哈,后來慢慢也就好了。跟韓彩英那邊搭戲,又感覺我在演韓劇一樣,我聽韓彩英一張嘴,就渾身雞皮疙瘩,感覺自己變成了韓劇男主角。

馬可:CP是不是有感情線,我覺得我不太方便說,因為這也是作為一個所謂驚喜送給大家的,具體驚喜在哪塊,需要觀眾自己去看。可以說一點就是,我們不是刻意而為制造一些東西,而是順其自然地順著劇情代入這條線,沒有刻意地去搞男男CP。《重生》最初的原著小說是耽美向的,然后云修本身就是一個大美男,這是不容否認的。但是,我們這個戲是改編于出版后的小說,劇情的基本大方向是一樣的,但是也有超越小說的一些部分。沒錯,如果真的像《上癮》那樣拍的話,恐怕就不會順利播出了。
拍《思美人》前有看《瑯琊榜》取經

澎湃新聞:目前正在拍攝的《思美人》中,去飾演屈原這個真實歷史中存在的人物,壓力會不會很大?
馬可:壓力很大,屈原比之前所有戲壓力都大,殺阡陌雖然也有很多原著粉,但屈原比拍殺阡陌的時候壓力更大,因為就像你說的,屈原是家喻戶曉的一個名人。
澎湃新聞:進組前有專門去溫習歷史嗎?
馬可:有,在接到這個戲的時候,我就去看《楚辭》,找那種感覺,也查閱了一些屈原的歷史事實,還有就是多讀劇本,從劇本來看看,編劇寫的這個屈原,到底是個怎么樣的人,給他定成什么樣的基調,我也一直跟編劇老師溝通,讓他們幫我梳理屈原的一生。
澎湃新聞:《思美人》最后的呈現風格是偏正劇還是偏一些現代解構呢?
馬可:《思美人》從屈原的一生,剛開始做文學侍從到授為左徒一直到最后被貶被流放,這都是尊重真實歷史的。但是我們新加入的一些東西,比如屈原跟屈原小時候的自己有一個心靈上的對話,包括“思美人”三個字講的是屈原“思”他夢中的一個山鬼,這個部分是編劇后來加進來的,是一些現代化的東西。但是,大的歷史事實是沒變的,屈原整個歷史線,他的大背景的東西都是真實嚴謹的。應該說,這個劇是有一半正,有一半現代的感覺。我剛開始以為它是偏現代的氣質,但是看了劇本之后……還是挺虐,挺沉重的一部戲。
澎湃新聞:也會有比較明確的感情線?
馬可:有,《思美人》就是講屈原的感情戲,可以說是從小愛一直到國家大愛的轉變。前期是他小時候對夢中的山鬼思慕,寫下了《思美人》這樣一首詩,通過這首詩,編劇老師寫了這樣一個夢中山鬼的故事。從小的愛情一直延伸到對國家的大愛,一直到最后一步一步走到投江,這樣的一個故事。

馬可:嗯,對,我們之前一塊參加過《全員加速中》,相處得都挺好的,我相信等他進組來,我們合作肯定會有觀眾們期待的那種化學反應。剛才我也說到了,這個戲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們兩個之間的交流,是屈原跟自己小時候的正面交流,時空交錯的感覺,是導演采用的一個新的處理方式。我當時在錄節目的時候碰到他,他跟我說,他也很想早點過來,我說我在組里等你,等你來了之后,我們好好弄一弄,他說好。哈哈,弟弟特別可愛。
澎湃新聞:2016年你接的這幾部戲,角色之間反差都非常大,也都是很復雜的角色,是自己有刻意想制造挑戰嗎?
馬可: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是緣分,正好是我自己喜歡想嘗試的角色類型,并沒有說刻意地想去證明我自己的演技,演不同的角色,反差大的角色。但是作為演員,挺欣慰擁有這些機會。
澎湃新聞:無論是有史可依,還是有原著粉絲基礎的角色,觀眾的要求都會更苛刻,做好接受評論的準備了嗎?
馬可:那是肯定的,但是我是覺得我已經盡力了,雖然說肯定在表演上還有更多的上升空間,但是我也希望觀眾朋友給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為電影、電視劇也好,這都是一個遺憾的藝術,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任何事兒都是這樣,都是有上升空間的,自己盡力,希望觀眾能多理解,多支持我就好。
澎湃新聞:有沒有特別想挑戰的角色類型是目前還沒涉足的嗎?
馬可:現在自己沒有過多去想,基本是找來了之后,可能自己突然看到這個角色,哎,喜歡,想挑戰,就演了。包括《穿越前世之旅》,去年7、8月份的時候,導演剛跟我說完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設定,想讓我來演,我就說,好,導演,我就來,當時就答應了,因為喜歡那個角色的設定,我就同意了。
澎湃新聞:從去年到今年,你在網劇里出現的幾率還蠻高的,而且參與的項目口碑也都不錯,會特別把網絡平臺當做一個陣地嗎?
馬可:這個也是緣分,真的不是特意篩選的。網劇未來肯定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現在網劇也慢慢都起來了,大劇的規模基本上跟電視劇沒什么差別,只不過輸出的渠道不一樣,一個網絡,一個在電視,但是我相信,網絡會越來越好的。

馬可:之前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拍《思美人》之后還稍微休息過一兩天,因為《重生》、《致青春》都殺青了。我評價自己,我就是一個勞模,但是工作安排這么密集,重點是自己喜歡,所以才會這樣。其實體力上倒還好,年輕嘛,精神上也已經慢慢適應了。
澎湃新聞:《瑯琊榜》也是“重生”題材,有沒有特地追劇,在表演上取經?
馬可:《瑯琊榜》我看過,因為時間原因沒有追下去,但是我看《瑯琊榜》并不是為了“重生”,而是為了《思美人》。因為兩部戲都是大古裝,我覺得表演上有可以借鑒參考的地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