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打一次噴嚏,你的體內都在上演好萊塢災難大片

有人說,生活里80%的煩惱來源于工作。
每天都有無數“打工人”因為工作發出各式各樣的吐槽和抱怨。卻不知同為“打工人”,你身體里的細胞比你的“加班”時間更長,晝夜不分的辛勤勞作,為我們每個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如今,有這樣一部漫畫作品,突破了次元壁來告訴你身體的真相。它真正做到了以細胞的“日常生活”來反映出人們的健康問題以及生活習慣。
相信有小伙伴已經猜到了,
它就是——《工作細胞》。
《工作細胞》
人的細胞數量,約為37兆2千億個。細胞們在名為身體的世界中,今天也精神滿滿、無休無眠地在工作著。運送著氧氣的紅細胞,與細菌戰斗的白細胞……這里,有著細胞們不為人知的故事。
它曾被權威的《人民日報》發專文報導推薦,其同名改編的動畫在今年也登陸了央視播出,漫畫作品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01
為了幫助學習生物的妹妹,而誕生的作品
這部由日本漫畫家清水茜執筆的漫畫作品,是將身體內的細胞擬人化,身體是一個小型社會,每個細胞各司其職、努力工作而衍伸出來的故事。

清水茜
劇中的細胞們甚至沒有專屬自己的名字,就是互相稱呼對方為“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等等。
數年前,作者清水茜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表示,會想到將細胞擬人化畫成漫畫,是妹妹在學習細胞方面知識的時候,曾經告訴過她:
把細胞知識畫成漫畫的話,我應該會很容易記住,姐姐你畫一個一話完結的故事吧。

在聽到妹妹的提議后,就產生了動筆的想法。那時清水茜正在上漫畫專業的學校,恰好她不知道她自己的畢業作品該畫什么。
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她想實踐也不太有機會,于是抱著“有靈感就畫出來吧”的想法下筆了。
而這個單純的原因,也造就了今天爆紅的《工作細胞》。
02
引發大家共鳴的超萌科普
將非人類的東西擬人化,是日本漫畫常見的創作手法,稱為“萌擬人化”。
但僅僅是一般的擬人化可不行哦!要可愛、有趣才行。

清水茜的《工作細胞》,一方面將人體內所有的細胞、細菌進行擬人化,而細胞的功能則轉換成了擬人角色的“工作”。
#
紅血球負責物流工作:運送氧氣及二氧化碳;
白血球負責巡邏保護:清除細菌;
殺傷性T細胞負責與細菌直接肉搏:擊殺被感染的細胞;
……
另一方面,在整部作品中,她創造了非常多又萌又可愛的角色,其中最受大眾喜愛的,就是小蘿莉形象的“血小板”。

每當人體受傷,造成細胞世界大震蕩后,這些小朋友就會登場,負責讓世界恢復原狀,它們又萌又認真工作的模樣,一下就吸引了大批的粉絲。
除了血小板的可愛萌樣外,漫畫連載至今,也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比如——
“巨噬細胞”,職責是捕獲并吞噬細菌等異物,并且從中獲取抗原的免疫情報。

穿著女仆裝持有強大武器的美麗的大姐姐,但卻有著跟外表不符的怪力、殺戮技術(且食量驚人)
“記憶細胞”,負責紀錄曾經入侵過身體的細菌特征,當同樣的細菌再次入侵時,提供抗原特征讓B細胞快速反應。

形象為西裝裝扮的男性
還有本作中人設最“中二”的“嗜堿性球”等……
其他的細胞是居住在單元樓的普通居民,平時可能在單位,也就是在身體里的組織器官里“上班”。
而作為主要角色 T 細胞也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在胸腺長成的 T 細胞,接受像軍隊一樣的嚴格訓練。最后從初始 T 細胞分化成“殺手 T 細胞”跟“輔助 T 細胞”。

其中“輔助 T 細胞”又成為淋巴系統的司令官,指揮“殺手 T 細胞”攻擊外來的敵人,同時還要跟其他免疫細胞合作。
《工作細胞》就以這樣的“萌擬人化”方式,通過細胞們的互動來表現人體不同細胞的功能,以及細菌、病毒、過敏原、藥物對人體的影響,可以說不用死背硬記,就能讓人很快了解各種醫學知識。
有不少讀者表示,要是早點有這部作品,過去自己的生物考試就可以滿分了。
03
看到細胞這么努力,自己也要好好活下去!
這些每一秒都真實發生在自己體內的事情,原來這么有意思跟戲劇化,著實讓人著迷。
讓我們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比如不小心感冒,或者不小心劃傷手指,在細胞的世界中都會成為好萊塢等級的災難大片。

看完不由得想好好保護自己身體,免得一個不小心讓體內幾萬個細胞遭殃。
此外,像故事里面的紅血球,像快遞員一樣,為了運送那一箱氧氣,要穿過大半個人體。跟隨她的視角,不禁感受到:原來連一個紅血球都這樣辛勤地工作著!

而白血球跟殺手 T 細胞如同警察和軍人,每天巡邏偵測入侵的“雜菌”并把它消滅。

每一個細胞為了身體的運作而全年無休地工作,甚至說人體是一個 “血汗工廠”也不為過。

看完一部這樣的作品,就不難想象為什么它能受到大家的歡迎了。

當你在了解到自己體內的數十兆細胞們,每天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辛勤的工作就為了維護人體的正常運作。
看到這個努力的團隊,是不是也不由得想打起精神,元氣滿滿地面對每一天的挑戰呢!
原標題:《全氏好書 | 每打一次噴嚏,你的體內都在上演好萊塢災難大片(內含福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