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信男都從娃娃抓起了?

本文作者 | 晚睡
每個小學生在最初寫作文的時候,都被老師部署過《我眼中的某某》這類的主題,一般我們寫的都是父母或者身邊同學。
在一本由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小考滿分作文1000篇》中,有一位叫劉偉的小同學把目光對準了自己的性別,寫出了一篇名為《我眼中的男生》的滿分作文。
按說我已經脫離了看小學生作文的年齡,但無意中看到微博上有人貼出全文,認真拜讀了一遍,深感震撼。
作文不長,我把圖片貼在這里,大家可以自由觀賞。


點擊可看大圖
說實話,在此之前,我從未想過一個小學生能把作文寫得那么油膩。
首先從文筆上來說它絕對不夠滿分作文的水平,隨便找一個小學,作文比他寫得更好的大有人在,能入選滿分作文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真是離譜到家了。
根據出版信息,這本作文選是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波波烏作文大寶庫”系列圖書中的一本,主編是季小兵,頭銜很多,優秀教育專家,全國教育中小學作文閱讀類優秀出版人之一,資深教育輔導類圖書總編等等。

我承認,主編事情多,名頭大,不見得什么事都親力親為,但任何一個有點經驗的責編都能看出這篇作文就是極其普通的平庸之作吧,有何資格被評為滿分作文,還堂而皇之的出版了?
更離譜的是,這本作文選出版自2008年,6年后還做了“暢銷升級版”,此篇作文同樣在列。
原因何在,我們先暫且放下,在后面一起分析。
除了質量比較低下,最令人不適的就是作文中通篇洋溢著的“少年普信男”的氣質。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我是男生我驕傲,我勇敢,我堅強,我聰明,我有效率,我不拘小節,你們女的就是不行。”
每夸一句男生,必須要踩一腳女生:
“男生要是摔倒了,只是拍拍衣服,繼續堅持下去;女生就不同了,摔倒了,有些傷著了,就哭哭啼啼,真是沒骨氣!”
“男生只要幾分鐘就能穿好衣服、洗好臉、吃完飯……女生光穿衣服、洗臉、刷牙,就白白浪費了半個小時。男生就是比女生有效率。”
“在一個人被壞人搶劫時總能看見男生的身影,女生早已嚇得跑得無影無蹤。”
“我們男生勇敢,古往今來,在戰場上除了花木蘭,就沒有女性的影子。”
“男生要是被刀割破了手指,吭也不吭一聲,女生就會像孟姜女哭倒長城一樣,淚水像水龍頭一樣向我們噴來。”
老師教會了他用對比的手法來烘托人物,他卻用來看不起女生。
我隨便在網上搜了一下,正常小學生的《我眼中的男生》是這樣寫的。

這位小姑娘用生動靈活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眼中的男生,他們有討人嫌的一面,也有熱心腸勇于擔當的一面。
雖然班里的女生也會欺負男生,但都是玩玩鬧鬧,他們還是好同學,男生和女生互有長處和短處,共同快樂的成長。
這才是正常的小學生作文好嗎?這才是正常的男女生關系好嗎?
小學階段,男生女生之間可能會吵架、打鬧,男生可能會嫌棄女生嘰嘰喳喳,女生也可能會討厭男生粗魯,可是他們不喜歡的是行為,從來不是性別。
小孩子沒那么復雜的心機,如果沒有人刻意的引導他們,他們不會先天的就有“男生更優越的”這種想法。
劉偉小朋友的這篇作文,最糟之處在于他看不起的是性別,而不只是行為。他表面上寫的是“我眼中的男生”,其實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我眼中的女生”。
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男生眼中的女生有多么的糟糕和不堪,從小培養的偏見又多么的叫人絕望。

要是說一個小朋友蓄意挑起性別對立,歧視女性,那是有點過分了,我不生他的氣。
這就是他眼中的世界,首先是父母社會告訴他作為一個男生有多么的優越,“男生是人們中的寵兒”,然后他得到了鼓勵,他把這一切記錄了下來——他的作文被判了滿分,還被印成鉛字出版了。
該批判的是他的父母、老師和編輯,這么明顯的價值觀的偏差,這么明顯的性別歧視的苗頭,卻完全被忽視了,上下全都熟視無睹,還如此堂而皇之的公之于眾。
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種對于兩性之間的刻板印象,不僅歧視了女生,同時也歧視了男生,誰說男生受傷就不會哭,誰說男人就不能愛干凈,多少男生就是在“男人應該堅強,不應該流淚”的教化下憋成了冷漠、不懂得表達感情的人。
我挺擔心這位小朋友的,作文是2008年寫的,到現在13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學生應該也是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了。
現在他是怎樣的一個男人?是覺得當年特傻,認識到女性是和男性一樣平等,互有優缺點的同類,還是在普信男的大路上一路奔跑,成為舉報楊笠的鍵盤俠中的一份子了?
我深度懷疑是后者。

西方著名的哲學家約翰·穆勒曾經疑惑過,
“人們很少知道,男孩頭腦中何時出現他天生優于女孩的概念,不知道這種概念是如何隨著他的成長而發展,隨著他體力的增長而加強;也不知道這種觀念在學校里如何由一個男孩灌輸給了另一個男孩,年輕人何時開始認為自己優于母親,他欠她的只是克制,而不是真正的尊敬;尤其是不知道他為何對他接納為生活伴侶的那個女人擁有那么高傲的君主般的優越感……”
對于這些疑問,這篇作文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和啟發。
如果一個男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男性更優越的環境中,一直被灌輸男性比女性受寵的觀念,男女不平等的現象被隱藏在生活的諸多細節中,當他習慣了這種模式之后,最終一定會變成一個有強烈男權優越感的“自大狂和專橫跋扈者”。
當普信男從娃娃抓起,小學就開始卷起來,這太可怕了。
如果他成功了,他會更加的看不起女性;如果他失敗了,他難以接受被他眼中的“低劣性別”超越的現實。
建議好好追查一下這篇爛作文是怎么被評為滿分作文的,是不是和袁華那篇《我的區長父親》一樣的套路?如果是這樣,那或許能夠解釋,為什么一個年幼的男孩能有如此油膩的價值觀。

他的父親應該是他心目中男權形象的榜樣,而母親,很可能得不到父親應有的尊重,這種處境影響了他對女性最初的認知。
在很多領域,尤其是男性掌握成功和資源的情況下,對女性的歧視會更加根深蒂固,即使假裝成男女平等的虛假面貌,也很容易在一些細節上泄露本來面目。
男性的優越感不僅加重了男性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而且還制造了更多的社會矛盾,“人類社會存在的所有自私自利的傾向、自我崇拜、不公正的自我偏愛都來源和植根于目前的這種男女關系結構,并從中吸取主要養分。”
人們對于兩性的刻板印象,以及對男女寄予不同的社會期望,其實都是來自于文化滲透的結果。

比如研究者考察了20世紀獲得考爾德科特獎(美國著名兒童圖書獎)的兒童圖書,發現拿著家務用具出現的女孩形象是男孩的4倍,而拿著生產用具出現的男孩形象女孩的5倍。
是文化的暗示一點一點塑造出了所謂男人有男人的樣子,女人有女人的樣子,我們并沒有給予男女相同的機會,然后我們又教育我們的男孩看不起我們的女孩。
今天在寫這篇稿子之前,我看到朋友發的一條微博,也是談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她的態度平和公正,能夠看到男生身上的優點,并且愿意取長補短。

我喜歡這樣的父母,她意識到的是兩性的差別,而不是兩性的優劣,她把男女放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和引導,沒有分別心。
男女之間本來就沒有多大的區別,劉偉小朋友認為用來贊美男性的那些形容詞,“身強體健、見義勇為、性格開朗、勇往直前、心地善良”,同樣都可以用來形容女生。
頭腦是沒有性別之分的,美好也是沒有性別之分的。
關于怎樣才是真正的男性楷模,《士兵突擊》的編劇蘭小龍給出了一個我非常欣賞的答案,“勇氣、智慧、自控、寬容、幽默,哪個都來得比所謂陽剛重要。”
他認為,男性公民最需要的是“心靈的強壯和心靈的強悍”,而修補男性當下的虛偽的陽剛之氣,“不僅僅是男性公民的事,也是女性公民的事。”

★ 咨詢郵箱,歡迎講述你的故事:
wanshui0512@163.com
- END -
本文文字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介紹:晚睡,作家、情感咨詢師,一枚斜杠中年碼字工,喜好解讀復雜情感迷局,關注女性獨立與成長,已出版《晚睡談心》、《幫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你的愛怎么了》。
原標題:《普信男都從娃娃抓起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