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2歲女投資人課后離世,是意外還是PUA?
原創 很多的 偶爾治愈

32歲的風險投資人魏萌參加培訓課程暈倒去世后,在創投圈引起軒然大波。8月17日,有媒體報道此培訓課或涉嫌「精神控制」,魏萌「暈倒前曾被三人接連質疑辱罵」。但涉事公司聲明稱,此類傳言并不屬實。
關于魏萌去世是否與參加培訓課程有關,目前尚無定論。不過,此事今天已引起輿論對某些精英課程是否涉精神控制的討論。有心理咨詢師表示,類似課程很可能屬于「另一種形式的 PUA 」。
32歲創投人暈倒后去世
據多家機構媒體報道,8 月 16 日晚,年僅 32 歲的 DCM 董事總經理魏萌去世。此事在創投圈引發廣泛關注,眾多圈內人士發文表示哀悼。
DCM 成立于 1996 年,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管理著超過 40 億美元的資金,曾投資過前程無憂、探探、脈脈、58 同城、blued 等企業。
據「新浪財經」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魏萌是在 8 月 14 日晚間參加由 LEGACY (北京誠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設的「飛躍力工作坊」時意外暈倒。「課程接近精神控制,放大缺點和悲觀情緒,從而實現控制」。
上述報道還稱:「她在去世前,有三個人不斷質疑她為什么不照顧好孩子,為什么工作那么忙,導致魏萌情緒崩潰。」
誠泉文化公司公眾號 8 月 15 日發布的公告,證實了上述部分說法。
公告稱,8 月 14 日晚,飛躍力工作坊一名職業女性、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課室中意外暈到。現場緊急呼叫 120 ,將其送到朝陽醫院救治。在公告中,這家公司還征集有關腦部、心血管方面的專家資源,以備會診。
DCM 官網顯示,魏萌畢業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得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士學位,專注于消費互聯網、O2O 服務、定位年輕人的移動應用。她曾經在上市咨詢公司埃森哲做管理咨詢顧問,此后加入過 PP 租車,「致力于建立 PP 租車的市場營銷功能」。
在埃森哲,魏萌專注于營銷和運營咨詢,覆蓋從電信互聯網到快速消費品行業。因幫助延誤 3 個月的項目模塊成功交付,魏萌在團隊中受到高度認可。不久后,魏萌作為市場負責人加入早期的私家車共享平臺 PP 租車,成為核心管理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直接參與制定公司的戰略決策。
2014 年 7 月,魏萌加入 DCM 資本,進入創投行業。
DCM 官網評價魏萌:「她的管理咨詢背景讓她有很強的分析能力,而她的創業經歷讓她富有創業者精神。Sara 關于中國 90 后消費者的視角,幫助團隊對此領域的投資機會保持敏感。Sara 還致力于構建創業者支持網絡,從發起專題討論,到幫助被投公司招聘人才。」
關于魏萌暈倒時的情形、培訓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偶爾治愈」 8 月 17 日多次致電該公司辦公電話,撥打「飛躍力工作坊」統籌人鄭淑珺及其他公司負責人手機號碼,但都無人接聽。

該公司的「 LEGACY 」標牌
圖源:李華良
公司回應:「精神控制」不屬實
誠泉文化公司官網的辦公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 SOHO 一期。8 月 17 日下午 5 點 30 分左右,誠泉文化公司的辦公室內燈光明亮,玻璃門鎖著,室內「 LEGACY 」牌子遮擋著辦公區域,看不到是否有員工,按門鈴也無人應答。
樓內保安與其他公司員工介紹,17 層都屬于誠泉文化,以前常見到有人來上課,具體上什么課并不清楚,最近幾天公司的教室關了。
該公司辦公室對面,墻上也有碩大的「LEGACY」標牌,根據標牌上的中文注釋, LEGACY 由「領導力、卓越、成長、熱切渴望、貢獻、專屬于你」的英文第一個字母組成。
同一樓層的教室門也鎖著,室內沒有開燈,室內環境無法看清。當日下午,偶爾治愈前往誠泉文化公司的注冊地址通州區永樂店鎮恒業一街 1057 號,但各家導航地圖 APP 都沒有顯示這一地址,周邊的公司保安也稱,不曾聽過說這家公司。
誠泉文化公司官網宣稱, LEGACY 是一家「致力于提升個人成長及企業永續」的咨詢顧問公司,主要服務華人社群,在香港、北京和深圳都設有辦公室。
工商資料顯示,誠泉文化公司發展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11 月,注冊資本 10 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及股東均為孟歡。公司經營范圍含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棋牌)、承辦展覽展示;市場調查;企業管理咨詢;公共關系服務;教育咨詢等。
LEGACY 設有 8 個工作坊,包括「自覺力」「飛躍力」「里程」「覺醒戰士」「里程」「智泉」「大師」「武士游戲」。據此前媒體報道,魏萌參加的是該公司開設的「飛躍力工作坊」。
誠泉文化公司官網介紹,飛躍力工作坊專注于自我突破,是一個強而有力、很具挑戰性的體驗式工作坊。「該工作坊需要五個整天百分百的參與,您將挑戰并擴展您信以為真的種種自我限制。此時,您將發現無論在生活中的哪個領域,您都比想像中的自己來得更有能力。」
誠泉文化官網還介紹說,「飛躍力工作坊建立在負責任、承諾、真誠、冒險和貢獻的原則上。只要守住這些原則,就能建立自己就是命運主人的深層確定感與信心,想要成就什么就能成就什么。」
針對此事,誠泉文化公司 8 月 17 日晚間于公眾號發表聲明稱,飛躍力工作坊學員魏萌暈倒送醫后,因醫治無效去世。「應家屬要求,為保護逝者和家屬的隱私沒有在第一時間披露相關信息」,并稱媒體報道的「洗腦」「精神控制」「辱罵」嚴重失實。此外,誠泉文化公司還發布一張據稱是魏萌丈夫的聲明截圖。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聲明已經被發布者刪除。
另據新京報報道,魏萌家屬 8 月 17 日晚間回應稱,魏萌因參加「精神控制」課程而離世的消息「嚴重失實」。
不過,此事今天已引起輿論對某些精英課程是否涉精神控制的討論。

8 月 17 日晚間,該公司發布的聲明,
但此聲明目前已被刪除
圖源:該公司微信公號
心理咨詢師:該心理課程或為 PUA
杭州的劉月梅告訴「偶爾治愈」,自己曾有過參加類似課程的經歷。
2014 年,辭職全心創業的劉月梅在朋友介紹下,參加了一個標榜「能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課程。課程分為多個階段,為了參與這一系列課程,劉月梅前后共花費超過 4 萬元。其中,第二階段的課程為 5 天 4 夜的全封閉式授課。
劉月梅說,課程中的各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教練每天都會根據某個特定學員存在的問題,設計特定的「坑」。劉月梅表示,自己參與的課程,沒有網上所說的那樣過激,但她本人做過 HR ,接觸過很多類似的培訓,這個課程并沒有給她帶來非常大的收獲。
她回憶,在參加一個對抗性活動的「紅黑游戲」時,她因為建議以暫時的退讓來獲得本隊的長期利益,被教練斥責為「沒有原則」。
不過,在對類似培訓有深入了解的石木看來,一些良莠不齊的「精神傳銷」,讓整個培訓行業遭受污名化。真正的培訓倡導引向「正向能量」,會給學員以合適的引導,并且強調每個人內心想法、看法和動力對自己的影響。
事實上,LEGACY 的課程設置并非原創。類似的理念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出現。

8 月 17 日下午,「偶爾治愈」到達該公司,發現大門緊鎖
圖源:李華良
1971 年,美國人 Werner Erhand 在舊金山成立了 Erhand Standard Training (通稱「 est 」)組織,提供為期兩個周末的「自我提升」課程。他的課程大受歡迎,不到一年,est 的版圖就從美國西岸延伸到了紐約等主要城市。
不過 Erhand 并不是唯一的幸運兒。在此后的二十年中,美國人陷入了向內探尋的狂熱。許多相似的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迭代、發展壯大,他們開設各種工作坊,聲稱能開發潛能,讓人獲得真正的幸福。
這些 30 年前的課程設置上與 LEGACY 的「飛躍力」系列不乏相似之處:封閉的環境,保密的課程內容。在 1983 年 8 月的同一天,就有兩位 est 的學員分別在課程中昏迷,隨后死亡。經由朋友推薦步入 est 培訓所在的酒店會議室前,他們年輕、健康,并在自己的領域小有成就。
雖然有醫生懷疑是過大的心理壓力摧毀了他們的精神乃至身體,但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課程內容與意外有直接聯系。尸檢報告將死因歸為「意外」,死者家屬與 est 的官司也不了了之。
心理咨詢師趙今朝告訴「偶爾治愈」,類似課程很可能「屬于另一種形式的 PUA 」。她介紹,在相似的心理機制中,學員被孤立于朋友家人之外,甚至辭去工作,只能接受「導師」單一的錯誤信息。
趙今朝說,對學員的不斷否定是類似課程的重要部分,導師試圖讓學員放棄自己本身的評價體系,轉而接受新的理念。
她解釋,人在面對危險時有四種反應機制來保護自己,分別是社會參與、對抗、逃離或妥協。在全封閉的課程中,學員與社會聯系絕緣,無法在第一時間尋求配偶或朋友的建議。
「缺少社會參與機制的他們只能自我拯救。對抗導師和其余所有學員,則可能受到更大的威脅。逃離也是近乎不可能的選擇。」趙今朝說道,「于是四種反應機制只剩下了妥協。一時的服從和妥協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但幾天之后,人便可能逐漸地說服自己去相信導師所說的一切。」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劉月梅、石木均為化名)
撰文:潘聞博、李華良、戴凡愷、杜雪涵
監制:李晨
首圖來源:李華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