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京奧運落幕了,這不能算是我期許了五年的夏天
原創 叫我CD 不懂球專欄
2016年的奧運會在里約落幕的時候,我曾想過東京奧運的模樣。
2019年的夏天,我還曾與遠赴日本的友人約定,明年相聚東京。
然而2020年的夏天,我戴著口罩走在上海的街頭,沒有奧運會,當然也沒有歐洲杯。
2021年的夏天,我在養傷的一個多月里看完了歐洲杯,然后又在之后的幾周里每天拄著拐趕回家看奧運。
從女足0-5巴西開始,到不那么欣賞得來的開幕式,再到激起全網狂怒的那些決賽,最后是差強人意的閉幕式,和令人驚艷的巴黎八分鐘。

心中的感受?跟五年前看到東京八分鐘的時候好像并沒有差太多。
哦,或許還是有一些不同的,作為一個主隊隊歌改編自《馬賽曲》的球迷,聽到熟悉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心中的漣漪總是會更加起伏一些。
對于我們很多平時常關注競技體育和職業體育的人,尤其是大項目的球迷來說,奧運會其實更像是餐后甜點:每隔4年,有機會單純地欣賞一些平時小眾的項目,了解一下誰又是跑得最快跳得最高的人,看看跳水又有哪位小朋友橫空出世,再瞅兩眼新項目。
比如說,這一屆的攀巖,是一個我最新學會觀賞的好項目。
當然,對于足球迷來說,奧運會也是一個觀察年輕人的好機會:只不過,西班牙的大名單人選毀掉了我們一部分不小的樂趣。
然而,這一屆的奧運卻不如我預想中那樣輕松活潑。開幕式不盡如人意,但一些刺耳的罵聲似乎就已經預示著這不是一屆尋常的奧運會。然后,就是兩場丟掉了冠軍的決賽上,獲勝的那一方受到的謾罵。
據說,某些國內社交平臺上情緒泛濫的假新聞,是出自他們平臺運營的手筆,來彌補沒能拿到任何版權的損失。
總之,以往的奧運會不論中國代表團的成績好壞,我總是樂于看見一些平時甚少發聲的媒體老師與專業人士分享一些趣聞軼事,科普一些歷史或規則,然而這一次占據了主流的,是那些早就掌握了流量密碼的娛樂營銷號和對體育和歷史都一竅不通的所謂大V。
這真是令人遺憾。
按照國內媒體的報道,奧運在“更快、更高、更強”的六字格言之后加上了“更團結”。但在這一次的奧運期間,中文的社交媒體上看到的大多是撕裂,極端的情緒與極端的理性互相不理解帶來的撕裂。
當然,外文世界里也有這些,然而中文世界里的這些極端情緒都被披上了正義的外衣。
比如說,曾先后刷起來的兩個熱搜話題分別是#為什么我們不再唯金牌論了#和#奧運期間的氛圍真的太好了#——關于前者,我們對丟掉金牌之后的謾罵發泄在了金牌得主身上;關于后者,我們將好氛圍留給了自己,將差氛圍留給了對手。
當然,還有那些愿意為我們耐心科普和講解規則與歷史的人,他們承受的氛圍似乎也不怎么好。又或者,從必須批判失敗者到不允許批判失敗者,這似乎也不見得是什么“氛圍”上的進步。
而回到這一段的開頭,“更團結”本就是一個錯誤的翻譯,together完全沒有比較的意思,原文中的標點符號也用的是連字符而不是逗號。這對文意的理解產生了巨大影響:修改后的奧運格言其實意義很明確,就是所有的“更快、更高、更強”都是要“在一起”完成的。
奧運,是讓我們“在一起”的巨大派對。
但不管怎樣不盡如人意,當東京奧運會落幕的時候,我竟然還是有這么一些懷念:這個夏天過去了,我既沒能如愿在溫布利大球場見證德勞內杯被捧起,也沒能站在國立競技場里看看奧運圣火,但依舊有很多不錯的回憶。
3年后的巴黎,我有機會去吹吹塞納河畔的風嗎?
對了,就著這時候的新聞掐指一算,3年后的梅西37歲,應該還沒有退役吧?

原標題:《東京奧運落幕了,這不能算是我期許了五年的夏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