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兩區合并|大城并區在中國成趨勢,過去劃分瑣碎不利發展

11月4日,上海市靜安區和閘北區正式“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靜安區。
放在全國背景下,本次“撤二建一”意義何在?此外,為何北京、上海、南京等國內大城市近年紛紛進行區縣合并?
有學者日前指出,這一趨勢主要是從整合資源、提高能效這兩方面來考慮。
北京城區曾經“四合二”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日前告訴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記者,過去,中國大城市的行政區劃普遍分得較瑣碎、較小,不利于區域間資源整合和發展。
以北京城區“四合二”為例。2010年,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撤銷,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調整后,新東城區面積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萬人。新西城區面積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萬人。
在調整前,北京城區內這四個區面積都不大,其中,崇文區和宣武區是北京18個行政區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兩個,發展空間受到局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滯后于核心區其他區域。“北京四個城區發展一直不平衡,東西城發展比較快,宣武、崇文發展較慢,崇文、宣武有空間沒有錢,而東西城是有錢但沒有發展空間。”任建明說
在調整后,四區合并緩解了北京發展空間不均衡的問題,使南北發展保持平衡。同時,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減少管理重復等問題,防止在小范圍內互相爭項目。
“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是一個城市特別是超大型城市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到的問題。”任建明認為,上海此番“撤二建一”應該也是出于整合資源、提高能效這兩方面來考慮,“一方面,兩區合并可以將政府人員整合精簡,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兩區合并后,行政區域更大了,可以在更大空間內調配城市發展的規劃資源,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這些都有利于區域的發展。”

中心城區合并是全國的趨勢
如果將全國行政區劃沿革和其他大城市行政區劃發展放在一起考量的話,不難發現,中心城區的合并其實是全國的一個普遍趨勢。近幾年來,中國國內已有數個大城市陸續進行了大手筆改革調整行政區劃,包括北京、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沈陽等。
201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容,范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區擴大到全市,將寶安、龍崗納入特區范圍,特區面積從327.5平方公里擴大至1991平方公里,面積增加5倍,發展空間大為拓展,這也意味著深圳進入了“大特區”時代,特區一體化進程駛入快車道。
2010年,廈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廈門全市,將島外的集美、海滄、同安、翔安4區納入特區范圍。這意味著,廈門經濟特區從島內130多平方公里延伸到島內外1500多平方公里,面積增加10倍多,并實現行政區劃、經濟特區、臺商投資區“三區合一”。
2009年11月,天津宣布,國務院正式批復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新華網報道)。2010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機構正式揭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