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讓古建筑成為兒童美育的活教材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如今,古建筑保護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古建筑不僅蘊含歷史、文化和智慧,還有藝術和審美的超高價值,同時,古建筑也是兒童美育的“活教材”,如何讓年幼的他們認識并了解古人的營造技藝,理解匠人們創造和傳承的精神?又如何生動地帶領他們感受手藝的魅力?
正在上海寶山區智慧灣舉行的“出發·去江南——青少年江南古建藝術季”展覽,一堂生動的木工工作坊活動展現了一次寓教于樂的體驗,讓孩子們與古文化架起連接。

“出發·去江南——青少年江南古建藝術季”展覽現場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孩子們聽老師講解
在展廳內側的小教室里,一群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穿上防護圍裙,聽老師講解。這些小小木匠年齡從6歲至12歲不等,他們參觀完整場展覽后,滿心期待地迎來自己的木工初體驗。
他們分別坐在三張長方形工作臺邊,桌上的木片、鉛筆、圖紙、復寫紙、砂紙還有臺鉗,讓孩子們有些摸不著頭腦。

工作臺上陳列的工具
“小朋友們,今天的挑戰是‘木頭大變身’,大家可以選擇用薄的木片做書簽,或是用厚一點的木塊做一個鑰匙圈。你們想做什么花樣可以自己畫,也可以從桌上的圖紙照著畫”,來自此次工坊活動的承辦方,本次的策展方之一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的小賈老師介紹起來。
“變身”的第一步是打磨木材,孩子們拿著砂紙在木片四周來回擦拭,發出“呲啦呲啦”的聲響。

孩子們首先要打磨木片,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有小朋友說這像給木頭“洗澡”,在場的大朋友笑了。童言稚氣卻頗有道理,如同人們打扮,換裝前總要梳洗干凈。“這也是觸覺激發的直覺想象力”, 展覽策展人之一、同濟大學建筑學博士、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丁艷麗向記者解釋,“觸覺是孩子們吸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感覺,而今天他們所獲取的就是關于中國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元素——木”。

展覽現場陳列著中國古代建筑常用的木料
薄片和厚片分別是櫸木和胡桃木,前者是江南地區特有的木材,紋理清晰,質地均勻,色調柔和;后者有直線、波浪或曲線的樹紋,穩定性強,不易變形。兩者皆易于手工加工,且都是日常家具的用材。“這些特性和普遍性讓孩子們更容易認知,他們的手里的木片可能就是他們家里桌子、椅子等家具的‘來源’”,丁艷麗說。

袁同學畫好了龍貓
木頭“洗澡”后,就得“造型”。孩子們一筆一畫地勾勒出自己喜歡的圖樣,不一會兒,木片上出現了龍貓、樹葉、胡蘿卜、超人等各種圖形。接著,賈老師等一眾志愿者在幾個桌角上按上了固定用的F夾,還拿出了幾把拉花鋸。

在志愿者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拿起拉花鋸
孩子們感覺要用上厲害的道具,紛紛變得興奮起來。在老師們的幫助下,他們將畫好的木片嵌入架子,大膽地拿起鋸子,隨著老師手把手的輔導,上下左右來回拉動。他們遠比大人們想象的能干,團隊里的大哥哥,12歲的袁同學掌握了要領,很快就鋸出了龍貓,為了讓弧線邊緣更流暢,他重新拿出砂紙,耐心地打磨。

龍貓成型中

小工匠,力氣不小
年紀尚小的幾個孩子不甘示弱,隨著老師的指示,把鋸成形的木片置入臺鉗,大膽地拿著銼刀進行修飾,動作也有條不紊。記者問他們怕不怕,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小伙伴們一個個專注創作。拿著銼刀的女孩自信且仔細。
這份果敢和仔細也使他們很順利地進入了后續的上色環節,有的照著圖紙對應地畫,有的則盡情發揮創想,比如紅唇的龍貓、五彩的蝙蝠,還有用剛剛鋸下來的邊角料做成的兩輛地鐵車廂……志愿者老師還替孩子們的作品打孔,安裝環扣等配件,完成了最后的“定型”。


孩子們為自己的作品上色
“看古建筑時候,我們往往被先輩的奇思妙想所震撼,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是一樣。我們采訪過不少當代建筑、家具設計名家,很多人都說自己的童年深刻地影響了未來的創作”,丁艷麗看著小朋友們完成的作品感嘆不已。

孩子們的奇思妙想都體現在了作品里
“古建筑復雜的知識、技法和情感,或許一下子很難讓孩子們理解,但經由一片木片的創作可以讓他們表現出個性、動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情緒。他們去感受材料,創造變化,發揮暢想,這和古人造房本質上是異曲同工的,而過程中,他們的感受力、想象力、創造力得到激活,甚至有了突破”,她說。

袁同學的龍貓最終定型
有趣的是,工坊活動所在的“箱空間”門外,就是世界上最大規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它是新時代新技術進步的見證,也是我國建筑工業發展的標志之一,它與古建筑展覽交相輝映。

世界上最大規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
據悉,此次“出發·去江南——青少年江南古建藝術季”將持續至8月31日,除了智慧灣的現場展覽,主辦方還特別推出以藝術季特別活動“江南尋宅云課堂”、藝術課程、工作坊、江南古建繪本創作等活動,持續為孩子分享古建筑的魅力,公眾可從“文旅寶山”、“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微信公號了解更多信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