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寧的碧山和耐心
從上海坐高鐵4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黃山北站,再驅車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黟縣碧山村。碧山村民希望富裕,幾十公里外的宏村是他們的目標。而在策展人歐寧看來,碧山不該走其他黟縣古村的路,要靠文化附加值體現差異化,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耐心。

2011年夏,策展人歐寧在碧山舉辦了“豐年祭”后,這個普通的徽州古村落開始進入媒體的視野。歐寧從村民那里買了一棟舊房子,花了錢和時間重新裝修。他打算在那里做一個鄉建實驗,動用他手上的文化資源,使不那么富裕的碧山成為一個現代化古村落,同時又避免成為另一個擁擠的宏村。

離2011年的“豐年祭”整整過去4年,歐寧在碧山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在離開“現代傳播”后,這個廣東人索性定居在安徽黃山黟縣碧山,今年11月,他的小兒子也將在那出生。
“我希望他在黟縣出生,我想這里的醫療條件也不會差到哪里去,而且那么多人就出生在黟縣。想想將來他在戶口簿上的出生地寫的是黟縣,還是挺牛的。”
歐寧不甘心在碧山做一個普通居民,這不是他來碧山的唯一目的。這幾年,碧山陸續開出了客棧,一家名為“何府”的高檔酒店也即將開業,連先鋒書店都在碧山開了分店,歐寧的太太是書店店員。
歐寧又買下村民集體所有的一棟破房,改建成“理農館”。“理農館”是以咖啡館的名義開業的,實際上,歐寧在那里為村民提供各種文化活動,它更像是村民的社區活動中心。理農館有時候放電影,有時候舉辦展覽,“村民最喜歡看的是老電影,尤其是戲曲電影。”歐寧說。


8月8日,一個名為“劉傳宏:皖南紀事”的當代藝術展在理農館和“何府”兩處展出,這個展覽展出126幅油畫,包括一系列場景靜物、行旅日記、軍事地圖、攻擊計劃、武器圖示、武術拳譜和地方社會調查報告等。藝術家劉傳宏通過這一系列作品虛構了一個名為“劉先生”的“匪首”,于1940年至1942年間游走在日本占領下的皖南地區,或帶兵作戰、劫富救亡,或入世經商、暗蓄實力,或逍遙山林、讀書冥想的故事。
當天晚上理農館還放了劉傳宏和那穎禹合拍的電影《劉三先生小史》,英國女藝術家Sigrid Holmwood做了關于種植與顏料的講座。村民可能已經習慣看到這類稀奇古怪的實驗電影,聊著天也看到了底。在講座上,一位村民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講座里提到的植物能在碧山種嗎?
這個展覽的觀眾,除了寥寥幾位游客,絕大部分是留在村子里的村民,這些村民絕大多數又是老年人和他們帶的孫輩。這里已經很少看到青壯年了。在開幕式上,依然是農民樣的村支書代表村委會為這個展覽祝賀,村民私下問支書這些畫的是什么?“我也不懂,學唄!”也有一個村民問工作人員:“這些是油畫嗎?我覺得不像,倒像是印上去的。”




開幕式上村民來了很多,在短暫開幕式結束后,村民吃著水果陸續散去。吉林人的劉傳宏現在長居河南農村,劉傳宏倒是覺得這樣的展覽形式很有意思,“我畫的就是皖南風情,在農村展出,我也想看看這些不太懂藝術的農民什么反應。”村民其實還很難表達他們對這些藝術作品的感受。
這樣一種反差同樣體現在歐寧這些年在碧山“鄉建”工作上。
2011年的“豐年祭”請來了當地政府官員,幾十位藝術家、詩人、學者,碧山很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成為一種鄉建的樣板,通過藝術家來改造一個傳統村落,并維護其傳統文化。2012年,歐寧又策劃了一個規模不小的攝影展,就在展覽開展前一天被意外叫停。
歐寧說,“從那之后,很多事情,我都做不了。這是這些年最大的挫折。”
其實碧山村民的希望很簡單,就是要富裕,無論以哪一種形式。而幾十公里外的宏村就是他們的目標。歐寧和他的朋友們,在某種程度上被村民認為是能帶他們致富的能人。但這個過程遠比村民估計的要長很多。而在這幾年中,難免相互之間產生一些誤解。
從碧山到黟縣縣城只有五六公里,一路鄉道上只有農田沒有工廠,縣城的商業活動也不發達。這里耕地緊張,農業主要是水稻、茶、桑等,工業幾乎忽略不計,“政府想發展工業,這個帶動GDP最直接,但交通不便,更重要的是這里沒有勞動力,所以只剩下旅游資源可以開發。”歐寧說。


“村民當然想成為另外一個宏村。但如果碧山變成另外一個宏村,我也許也該走了。我相信,碧山不該走宏村的路,而且可能也走不通。現在黟縣每個古村都在變成一個所謂的徽州古村落,每個村子都一模一樣。游客來了,去一個村子就夠了!”歐寧說,“碧山不該走其他村子的路,要有差異化,靠的就是文化附加值,而文化附加上去是很慢的。”只是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那樣有耐心,歐寧也坦言,目前稍微多一點游客就最好了。走在村子里,走過一個路口還是能遇到拿著相機的觀光客,“這已經比4年前好多了。”
但歐寧的“碧山計劃”不只是旅游規劃,如果鄉村只剩下老弱病殘是沒有意義的,他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回來,“這些年有幾位返鄉青年,在村里做淘寶生意。”只是村里的年輕人真的很少。
作為一名行動主義者的歐寧,他將“碧山計劃”通過各種活動對外宣傳,他希望將他的資源一點點的注入到這個古村莊,作家、詩人、藝術家、學者,每年都會一批一批來。雖然他總是有很宏大計劃,但目前他在碧山做不了太多事情,也得不到支持。


歐寧上一次在“理農館”辦展覽,所有的費用都從自己的儲蓄中拿出。即便是免費服務于村民的“理農館”,日常維護也從歐寧那里來。幸好這次得到“何府”老板的贊助,“劉傳宏:皖南紀事”這個展覽才有可能舉辦。“在別的地方,當地政府可能會給我更多的支持和資源,但現在我不會走。我當然還是會繼續住下去,但到底住多少年,其實我也不知道。”歐寧說。
歐寧的家現在就在碧山,他住在這里,孩子在這里讀書,太太在這里工作,家庭新成員也將在這里誕生,未來還有更多計劃,“現在開通高鐵了,將來在上海辦活動的作家,再坐4個多小時高鐵來碧山吧,我相信他們肯定會喜歡這里。”他還想請更多的藝術家、作家、詩人來碧山。一點一點,他相信碧山會變的不一樣。而藝術家劉傳宏還想用藝術的形式為碧山再寫村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