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倫敦回顧蘇菲·陶柏·阿爾普,有抽象繪畫,也有幾何木偶
瑞士藝術家蘇菲·陶柏-阿爾普(Sophie Taeuber-Arp)是1920至1930年代最重要的抽象藝術家和設計師之一,她的藝術創作跨越了多個創作領域,包括紙本作品、繪畫、紡織品、雕塑、設計與室內設計等,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主義抽象融合,挑戰了藝術與設計之間的界限。其中,她的繪畫雖是客觀與精確,但也充滿著活力與動感。
從繪畫到木偶,從刺繡到彩色玻璃,從家具到紡織品,近期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蘇菲·陶柏-阿爾普回顧展”呈現了其藝術生涯中的精彩作品。

蘇菲·陶柏-阿爾普(Sophie Taeuber-Arp)
小小的長方形塊面在紙上匆忙地排列成數字,它們緊湊而又精準,但又隨時有可能飛散。在看不見的力量推動下,彩色方形們遠離了水平與垂直兩種方向。畫上的筆觸顯示著它們在奔波,尋找著某種形式。同時,圓圈看上去則像是伸出了長臂,又或是像坐在酒吧里的姿態,又或是變成了面具,又或是成為了滾球游戲中的珠子。這些便是瑞士藝術家蘇菲·陶柏-阿爾普(Sophie Taeuber-Arp,1889-1943)的作品。

蘇菲·陶柏-阿爾普作品

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廳現場,蘇菲·陶柏-阿爾普木偶作品
近期,“蘇菲·陶柏-阿爾普回顧展:將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展覽雖然低調,但卻充滿著喜悅與驚喜。該展覽由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巴塞爾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匯集歐洲和美國多家藝術機構的超過200件藏品。
該展覽也是一個糾正錯誤的機會。盡管蘇菲·陶柏-阿爾普以繪畫、雕塑而聞名,但她還從事紡織、木偶制作、室內設計、家具、彩色玻璃和服裝設計等方面的工作。作為一名應用美術工作者,她的很多作品在展覽中會經常被人忽視。

蘇菲·陶柏-阿爾普與丈夫讓·漢斯·阿爾普
陶柏-阿爾普的生活豐富而復雜。 她于1889 年出生于瑞士,早年學習了紡織品設計與雕塑,并將她在自己作品中所發展出的色彩理論與抽象的創新方法應用其中。 1915年,她遇到了她未來的丈夫,來自阿爾薩斯的雕塑家讓·漢斯·阿爾普( Jean Hans Arp),還擔當起了達達運動中的關鍵角色。其間,她跟隨現代舞先驅魯道夫·馮·拉班 (Rudolf von Laban) 學習,并與特里斯坦·查拉 (Tristan Tzara)在極富傳奇色彩的伏爾泰酒店進行過表演。當時,她的交友圈包括雨果·巴爾(Hugo Ball)、馬塞爾·揚科(Marcel Janco)、理查德·胡森貝克(Richard Huelsenbeck)以及艾米·亨寧斯(Emmy Hennings)等人,而他們所分享創作理念既是對戰爭之愚蠢的一種回應,也是破除傳統藝術觀念界限的一種方法。
陶柏-阿爾普早期的男友是阿道夫·齊格勒(Adolf Ziegler),后者是希特勒喜愛的畫家,并于1937年組織了墮落藝術展。后來,阿爾普與畫家弗朗西斯·皮卡比亞(Francis Picabia)的第一任妻子加布里埃爾·巴菲特-皮卡比亞(Gabrièle Buffet-Picabia)成為了朋友。多年來,她的藝術被她丈夫的藝術所掩蓋,就像索妮婭·德勞內(Sonia Delaunay)的作品長期以來被其丈夫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的作品所掩蓋一樣。

蘇菲·陶柏-阿爾普,《Figures》,1926年

蘇菲·陶柏-阿爾普,《Oval Composition With Abstract Motifs》

蘇菲·陶柏-阿爾普,《Composition of Circles and Overlapping Angles》,1930年
她早期的幾何抽象畫是她的刺繡作品,尺寸非常小。她通過將圖案做成刺繡作品、如布袋及織物等來延續其抽象理念。1918年,她受托為諷刺版的卡羅·葛齊(Carlo Gozzi)喜劇《雄鹿國王》(King Stag)設計舞臺布景與木偶。她設計的木偶由各種幾何形狀的木結構組合而成,關節清晰可見,角色形象有雄鹿、士兵、鸚鵡、一個有著俄狄浦斯情結的醫生,以及另一個名叫弗洛伊德的魔術師。直至現在,它們依舊呈現出很棒的創造力。

蘇菲·陶柏-阿爾普,《Angela(marionette for King Stag)》,1918年

蘇菲·陶柏-阿爾普,《Stag (marionette for King Stag)》1918年

蘇菲·陶柏-阿爾普,《Untitled (Dada Head, Portrait of Hans Arp)》,1918年
車床加工的達達主義木頭緊隨其后。它們瞪著我們,眼神呆滯,但卻心知肚明。陶柏-阿爾普的藝術作品都是相互聯系的,拼貼畫用于紡織作品的創作,紡織品用于繪畫或是帶彩色玻璃窗的室內設計。從1926年起,陶柏-阿爾普開始設計全新的建筑室內環境。1928年,她大致遵循著包豪斯的原則,設計了一對藝術家夫婦在巴黎附近的家與工作室,并用極簡的形式與彩色的顏料制作了模塊化的家具。其中,一種不穩定的動態平衡總在中間起著作用。
就連她最幾何形的畫作都處于一種形態的邊緣,且有一種舞蹈般的流動性。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她畫的形狀和線條相當于她早期的木偶。一排排圓形和小矩形組成的繪畫在你眼前彈出、顫動, 有些看起來像游戲機或是鍵盤。她的繪畫作品中(有些作品是由助手完成的),有著一種客觀與精確,那是一種冷漠的藝術。但矛盾的是它們充滿活力與動感,總是對試驗的潛力保持著警惕。

蘇菲·陶柏-阿爾普,《Geometric and Undulating》,1941年
其圓形作品在空白的平面上相遇又分開。她的圓形木質浮雕是帶有截成平面的圓錐和圓柱體,某些形式在其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反復出現。這些作品鼓勵著我們從正面以及側面的方式觀看。她嘗試復合曲線的形狀和線條,關于這一點的說明,她曾寫在一本詩集中。當然,文字是一回事,而她創造的線條在反復交叉、循環中,就像運動中的思想,是沒有文字的詩。

蘇菲·陶柏-阿爾普,《Flight- Round Relief in Three Heights》,1937年

蘇菲·陶柏-阿爾普(Sophie Taeuber-Arp)與妹妹埃里卡·施萊格爾(Erika Schlegel)穿著由藝術家設計的“Hopi服飾”(Hopi costumes)

蘇菲·陶柏-阿爾普于瑞士阿斯科納
她的藝術具有無限可能性,是一門未完成的藝術事業。1942年,蘇菲·陶柏-阿爾普在法國被流放,并于1943年1月的一個晚上在瑞士去世,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而亡。
事實上,她的作品豐富,并富有創造力,其藝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影響到了戰后的巴西現代實體主義(Brazilian neo-concretism),影響了布里奇特·萊利( Bridget Riley),影響了泰·沙妮(Tai Shani)的雕塑創作,以及一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方面。現在,她的藝術就像是與后來的藝術家們進行的對話。
展覽“蘇菲·陶柏-阿爾普回顧展”將展至10月17日。
(本文編譯自《衛報》,作者Adrian Searle系藝術評論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