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發現:一個人經歷的苦難越多,越容易擁有超人的智慧
原創 筷子 國際科學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你一定不陌生。在生活中,我們會傾向于認為老人的話語往往富有智慧。因為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會讓人對一些事情看得更清。
在科學研究中,這樣的結論也得到了驗證。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對于經歷豐富的人,他應對艱難生活事件的經驗,有助于其智慧的發展。
這一發現于2018年發表在《老年學雜志:B輯》(n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上,文章題目為“The Development of Wisdom: A Social Ecological Approach”,中文可譯為《智慧的發展:一種社會生態學方法》,作者為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學者Heidi Igarashi等人。

一個人如何變得聰明?智慧通常被認為是在一個人積累經驗和知識中得到發展的。然而,不是每個有經驗的人都是聰明的。
這其中的區別是什么?可能在于,智慧會因應對困難環境(而非普通經歷)而得到發展。
但是,我們并不知道為什么困難會讓我們變得更有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對逆境后促進智慧發展的因素的理解仍然存在疑惑。
因此,這項研究考察了智慧是如何發展的(在困難生活事件中),以及個人及其社會環境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性。
社會支持在成人期的作用,已經被學界研究了很久。但是,關于社會轉換如何促進智慧,相應研究卻很少。
該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調查對象為男性(n=14)和女性(n=36)。他們的年齡在56~91歲之間(M=71.71;SD=8.8)。該分析以建構主義扎根理論為指導。
參與者被要求確定一個特定的困難或具有挑戰性的生活事件,描述他們是如何應對的,以及這些經歷對他們的改變(比如他們的人生觀或行為)。
研究中所談及的困難生活包括了從童年到晚年的經歷。
研究發現,當個人意義被逆境打亂時,在促進與智慧相關的新思考方法方面,社會環境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些與智慧相關的新思考方法,包括自知、同情心、對不確定性的安慰和接受復雜性。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對生活困境的反應有三種方式。對于其中一部分人來說,艱難的生活事件,并沒有導致他們過多或根本沒有導致他們對生活的意義提出質疑。
一部分人只是簡單地接受了這個事件,認為它是無法改變的,而其余的人則用他們的智慧、自制力和計劃來解決與這個事件有關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表示,困難的生活事件有助于他們澄清一個以前沒有闡明的特定價值觀或信仰。
大多數參與者表示,困難的生活事件打亂了他們的個人意義,促使他們反思自己、基本信仰和對世界的理解。
另外,依據這項研究,一個人的社會環境有助于形成他們對困難生活事件的反應。其中一些社會支持和互動,影響了一個人的智慧發展。
https://academic.oup.com/psychsocgerontology/article/73/8/1350/4842015?guestAccessKey=ae5b103a-963f-4e8f-a55a-6a564d6dc273
https://today.oregonstate.edu/news/how-people-cope-difficult-life-events-fuels-development-wisdom-study-finds
注:國際科學是一個大型的優質公益科普平臺,每日報道“有趣+有用”的國內外重磅科研成果,既可供普通讀者學習新知、增加科學素養,亦可供科研工作者開拓科研選題與方法思路,敬請關注和推薦給你關心的人哦。
編輯/審核:Vincent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